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浮生六記



網友荒言談浮生六記的文章,使我拿出珍藏的一本把玩一番。

浮生六記是可長伴你案頭和床邊,一讀再讀都津津有味的好書。現在的「六記」已散佚了「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二記,只有「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四記。

作者是清朝一個普通的讀書人沈復(字三白),記載他和青梅竹馬的芸娘由相識戀愛、結成夫婦、享受生活,最後死別的故事。全書用淺近的文言文寫成,感情真摯;輕鬆之處令人會心微笑,哀傷之處令人熱淚盈腔,真是一等一的好文字。

據上面百度百科的資料,這書在1808年(嘉慶13年)寫成,由於流傳不廣,多年後才有孤本在街邊的攤子為楊引傳發現,內文已是殘缺不全,只剩四記。楊引傳把孤本交給上海申報用活字印刷,已經是1878年(光緒4年),作者早已身故了。1906年(光緒32年)有第二版,民國元年(1912年)又有新版。

中國歷史悠久,文學作品多,但不知道有多少佳作失傳;浮生六記得以絕處逢生,是作者和讀者的福氣了。

林語堂得讀這書便大為讚賞,寫文章鄭重推介,並動筆把全書譯為英文,最初分期於1935年刊登在上海的「西風月刊」。 我在多年前偶得到一本西風社1939年出版的漢英對照本,內有林語堂1939年在巴黎寫的後跋。

有趣的是,以上百度百科浮生六記條目列出的122個版本,沒有包括這個「西風版」----書末標記著是民國40年 (1950)的第八版,當時大陸政權易手才一年光景。

再摘錄一些給大家看看。 

快樂的一段(洞房花燭,選自「閨房記樂」):

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燭之夕,見瘦怯身材依然如昔,頭巾既揭,相視嫣然。合巹後,並肩夜膳,余暗於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膩,胸中不覺抨抨作跳。讓之食,適逢齋期,已數年矣。暗計吃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調曰:「今我光鮮無恙,姊可從此開戒否?」
芸笑之以目,點之以首......余在洞房與伴娘對酌,拇戰輒北,大醉而臥,醒則芸正曉妝未竟也。是日親朋絡繹,上燈後始作樂。

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歸來,業已燈殘人靜,悄然入室,伴嫗盹於床下,芸卸妝尚未臥,高燒銀燭,低垂粉頸,不知觀何書而出神若此,因撫其肩曰:「姊連日辛苦,何猶孜孜不倦耶?」
芸忙回首起立曰:「頃正欲臥,開櫥得此書,不覺閱之忘倦。《西廂》之名聞之熟矣,今始得見,莫不傀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
余笑曰:「唯其才子,筆墨方能尖薄。」
伴嫗在旁促臥,令其閉門先去。遂與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
戲探其懷,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爾耶?」
芸回眸微笑。便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擁之入帳,不知東方之既白。

悲傷的一段 (夫妻死別,選自「坎坷記愁」):

余欲延醫診治,芸阻曰;「妾病始因弟亡母喪,悲痛過甚,繼為情感,後由忿激,而平素又多過慮,滿望努力做一好媳婦,而不能得,以至頭眩、怔忡諸症畢備,所謂病人膏盲,良醫束手,請勿為無益之費。憶妾唱隨二十三中,蒙君錯愛,百凡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神仙幾世才能修到,我輩何人,敢望神仙耶?強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擾。總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
因又嗚咽而言曰:「人生百年,終歸一死。今中道相離,忽焉長別,不能終奉箕帚、目睹逢森娶婦,此心實覺耿耿。」言已,淚落如豆。

余勉強慰之曰:「卿病八年,懨懨欲絕者屢矣,今何忽作斷腸語耶?」
芸曰:「連日夢我父母放舟來接,閉目即飄然上下,如行雲霧中,殆魂離而軀殼存乎?」
余曰:「此神不收舍,服以補劑,靜心調養,自能安痊。」
芸又唏噓曰:「妾若稍有生機一線,斷不敢驚君聽聞。今冥路已近,苟再不言,言無日矣.君之不得親心,流離顛沛,皆由妾故,妾死則親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牽掛。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歸。如無力攜妾骸骨歸,不妨暫居於此,待君將來可耳。願君另續德容兼備者,以奉雙親,撫我遺子,妾亦瞑目矣。」
言至此,痛腸欲裂,不覺慘然大慟。
余曰:「卿果中道相捨,斷無再續之理,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耳。」

芸乃執余手而更欲有言,僅斷續疊言「來世」二宇,忽發喘口噤,兩目瞪視,千呼萬喚已不能言。痛淚兩行,涔涔流溢.既而喘瀝微,淚漸乾,一靈縹緲,竟爾長逝!



浮生六記全書下載閱讀:http://www.angelibrary.com/oldies/fslj/index.htm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14 則留言:

  1. 失散的兩記沒有找到嗎?
    看了你節錄的部份,我想....這和以前那套「浮生六劫」是沒有關係的吧? 我只看過「浮生六劫」,是關於中國人來到香港的經歷和辛酸。

    回覆刪除
  2. 我也喜歡這本小書,說它小,因為講的是小人物的一生悲歡哀樂,說的都是生活小事,但情真意切,一悲一嘉,沒有矯飾,
    芸娘之所以不得公婆歡心,因為她年紀比沈復大,老人家不喜歡.不過,誠如芸娘自己說,能有沈復好老公,同度20多年快樂日子,雖係小人物,沒享榮華富貴,但二人相知相重,還再三訂來生之盟.也算好了,生命,總要有終點的.你我都要一死.
    封建社會,幾多無謂的"悲劇",就是因為那些父母,多餘之至,攪到年青一代含恨一世,但中國人總不責備父母輩,只是自嘆命苦,
    父權君權社會巳過,但,到現在還有這些父母,中國人嘛.
    LINDA

    回覆刪除
  3. 以前香港中學國文教科書也有選用其中一篇。

    浮生六記看過了。

    還記得,電視台曾改編為電視劇"芸娘"。

    回覆刪除
  4. Lierak,
    與電視劇「浮生六劫」全無關係。

    回覆刪除
  5. Linda,
    是很純粹的文學,所以我很喜歡。
    芸娘還有一件事,。翁姑視為失德的,是她女扮男裝去看戲。
    還有是她遇到一個靚女藝人,很喜歡,要幫沈三白納之為妾,三白從一而終,堅決不受,她還氣得病了。

    回覆刪除
  6. Raymond,
    中學中文課程選的好像是「坎坷記愁」。
    也拍過電影,任劍輝、白雪仙主演。

    回覆刪除
  7. 電視台曾改編為電視劇"芸娘"....

    應是1974年, 沈三白及芸娘分別由陳振華苗金鳳飾演, 主題曲由華娃主唱, 小弟小學四年班, 每晚放學七點鐘食飯即以翡翠劇場送飯.

    回覆刪除
  8. 苗金鳳很美,也符合芸娘的氣質。
    陳振華很老實,適合演沈三白。

    回覆刪除
  9. 此乃愛果情花之淋漓盡緻,寶玉黛玉是金雕玉砌式的浪漫拖手仔階段,芸娘三白更貼近人間煙火,這種儒家式的愛情觀,不知何日,再在中華大地復興。

    .... 芸娘還有一件事,。翁姑視為失德的,是她女扮男裝去看戲。
    還有是她遇到一個靚女藝人,很喜歡,要幫沈三白納之為妾,三白從一而終,堅決不受,她還氣得病了。.....

    我想她是觸摸到真實的自我,她的情愛亦由此出發,才有無視當前社會規範的勇氣。

    回覆刪除
  10. 梅姑如在生,由她演芸娘也是不二之選。

    回覆刪除
  11. 有一事真不明,芸娘本是三白表姐,親舅之女,亦即三白老母親姪女,老人家應對此姝為人性情早有認識,若不喜亦不會答應嫁娶,何解入門後忽而轉為憎惡,令夫妻兩日子難堪。

    想來真有如今人婚姻,一但愛消逝就反面無情,不念當初為何愛得死脫。

    回覆刪除
  12. 人與人之間,距離近了,了解多了,感情一是更親,一是更疏,這也是沒法之事。

    回覆刪除
  13. 我印象較深刻是學「閒情記趣」般,化身為一個小小人,於海邊的岩石上走動,恍若走入了一個武俠世界。

    回覆刪除
  14. 我要去重讀這一段。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