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正式轉用數碼單鏡反光相機,趁4月回港之便,欲購買一個Pentax的K>M42螺旋鏡頭接環,乃在澳洲先行打電話到油麻地吳淞街的「九龍生活攝影器材」預訂,接電話的是一把熟悉的聲音,店主何寶雄兄。
說起來,我沒有踏足這老店少說有二十多年了,我在電話上說,「何生,你或者仲記得我,我係Terence的書友,以前時時來睇相機的...」他馬上說:「哦!你係第三個!」
那時我們幾個愛攝影的同學,Terence、Leo和我,加上Francis,時常放了學和假期到「九龍生活攝影器材」看相機的。
當時大家袋中都沒有錢,用的是一二百元一部的Rangefinder相機, Terence用「影攝佳」(Yashica)、Leo用「福倫達」(Voiglander)、我用「萬能達」(Minolta),Francis算是最猛的了,用三百多元的「百吉」(Praktica)單鏡反光相機。在書店單看不買叫「打書釘」,我們也算是「打機釘」,搞搞震、無幫襯的常客了。
何寶雄兄比我們大幾歲,當時還是「太子爺」,未是老闆。他很體貼我們,知道我們想買單鏡反光相機和各款長短鏡頭,想到流口水,只是無錢買,每次都不厭其煩的把最新的器材拿出來讓我們把玩,問東問西,從來不會嫌棄我們。
我們要到F.5會考之後的長暑假,做了幾個月的暑期工,才儲夠千餘元,買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單鏡反光相機配一兩支長短鏡頭。
九龍華仁的學生攝影活動很蓬勃,主要是因為有一個攝影學會,由余本良老師指導。
余本良老師是攝影高手,是香港35米厘攝影會的健將,教我們很多攝影技術和修養。另外有位譚詠璋先生,是學校的化學實驗室管理人,也是攝影高手,經常指點我們。
攝影學會自設黑房,由同學自己管理,編排時間表讓會員沖曬照片,藥液由學校提供,會員自備相紙便可以了,我也做過一年的Darkroom Manager。余本良先生常常帶我們外影,實地示範指導,通常都有二三十人參加的。
我們拍得的照片,會搞一個校內的影展,貼出來讓同學欣賞。另外英文虎報(The Hong Kong Standard)每星期有攝影小欄,每期選兩幀投稿的照片,正選有獎金25元,副選叫Honourable Mention,沒獎金,也是我們試驗自己實力的渠道。幾個同道都得過正選,我則最多是入副選而已。
2006年我約Terence、Leo到「九龍生活攝影器材」舊地重遊,三個人合照了這張有紀念性的照片。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hello,我知道這店鋪在月底就要結業了,想了解多些他們的故事。chris你從中學就開始光顧,知道他們的故事嗎?是否家族生意?做到第幾代?會不會可以分享和他們的相處的點滴?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