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憶文藝書屋

「文藝書屋」的主人,香港作家王敬羲在兩年前去世了。

我的中文基礎,是在60-70年代讀中、大學時打下來的。那時如饑似渴地涉獵文學作品,包括朱自清、徐志摩那批老「新文學作家」----他們的書圖書館裡多的是,香港也有出版社翻印。「當代」的作家呢,大陸反右之後再來文革,很多文學書籍都變為毒草撤了架,剩下的就只是中國的「艷陽天」、俄羅斯的「鋼鐵是怎樣鍊成的」之類的革命文學,十分乏味。

香港本地的作家,有些是流行小說,包括依達、魏力(倪匡)、俊人、幻影、楊天成那些,嚴謹一點的有王敬羲、黃思騁、劉以鬯,大多是內地南來的文人。看文藝作品,主要是台灣的。


尖沙咀漢口道4號恆生銀行大廈5樓A的「文藝書屋」,1968年開業,只有幾百平方尺的面積,應該是香港「樓上書店」的先驅了。一架一架的書,選擇都很精,令人樂而忘返,書店也不介意來客光看不買的「打書釘」。王先生就在裡面的房間辦公,有時走出和顧客點點頭。

其實王先生在一年多之前已經創立了「純文學」月刊,書店成立,「文藝書屋」的名字,就印在1968年月第14期的雜誌上作為「總經銷」 。

他和台灣和美國的中文作家關係很密切,那時風起雲湧的一群名作家:白先勇、於梨華、王文興、李敖、張曉風、吉錚、殷海光......統統都有書讓文藝書屋出版。因為一些歷史因素,當時台灣國民黨政府禁制了的文星書店,一些書是以「文星叢刊」形式延續出版,是小型的袋裝版,比「博益」早了好幾年,我買了好多本。

有別於大陸在1949年之後的中文風格,我覺得這批台灣作家的中文,更為純美和接近傳統。

純文學雜誌那邊,有很高水準的散文、小說和譯文,研究文學方面的文章,網羅了很多台灣和美國的華文文學的教授學者的文章,如夏志清、葉嘉瑩、顏元叔、林以亮(宋淇)等等。每期有一個中國近代作家特輯,有生平介紹和傑作選登;不時會有名人專訪,如金庸、傅聰、胡金銓。我每期都買一本,翻來覆去的讀,比學校的教科書還用心,至今還存有第2期到56期的純文學雜誌,從香港跟著我來了澳洲。

後來王先生再出版「南北極」雜誌,走社會觸覺的大眾化路線,有點像現在的「壹週刊」,不過正氣得多,我的主要興趣在文學和歷史,所以不看,做了「明報月刊」的擁躉。

文藝書屋一直辦到80年代,時代不同了,競爭者也不少,終於光榮結業。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9 則留言:

  1. 看到你的書,才知道讀書人的書是怎樣...
    我的...(慚愧不如...)

    回覆刪除
  2. Raymond上午9:22

    兄在文中提及的台灣及香港作家,我大部份都有看。導我升仙的,並不是中學國文老師,而是到聖馬可讀中大預科時的同學。
    純文學有看,只是偶爾買一本。

    回覆刪除
  3. linerak,
    比你謬長幾歲,懷舊一番吧,失禮了。

    回覆刪除
  4. Raymond,
    當年的憤青李敖,現在是70衰翁了。
    買當年的純文學呢,窮學生可慳則慳,我總是等它出了之後兩個月,到廟街的舊書店檢過期的,每本五毛。

    回覆刪除
  5. 文藝書屋沒去過
    70年代末作為文藝青年的我
    一般出沒旺角
    最常去南山
    也去左派書店買便宜簡體書

    回覆刪除
  6. 旺角樓上的「田園」,地鋪的「精神」(專賣舊書),我也是常客。

    回覆刪除
  7. Raymond下午3:44

    以前灣仔的一山、創作書社,我是常客。

    回覆刪除
  8. 我則住過「山邊社」(何紫先生主理)一箭之遙的地方幾年。

    回覆刪除
  9. Raymond下午4:18

    論樓上書店,最經典的莫過於灣仔的南天。

    回覆刪除
  10. CHRIS今天的文章給我一個十分温馨的回憶.
    我是50後的一代, 在我的少女時代,香港仍未成為小龍, 社會和人心都很樸實,生活亦單純. 娛樂節目少,一般人仍停留在戰後” 重建家園,克己,節儉,”的心態.
    當時最厲害的歹徒只是”据項黨”.最壞的青年只是”阿飛” 電影和廣播劇說的都是忠孝節義的故事, 知識份子,作家和藝術家們仍抱著”戰後的克難心態”人心便純淨許多.
    那時,家庭都是貧困的多,青年人,學生們的零用錢少,消遣也少, 課外讀物的選擇也不多. 喜歡讀書的, 能讀的,只有武俠小說,愛情小說,或文藝書本.,…… 都很單純的.整個社會的風氣就是如此淳樸.
    我在那時讀的課外書,先從”兒童樂園”讀起, 繼而讀13點, 鄭慧的愛情小說(很簡單純情, 今天早熟的小孩不屑一看), 女黑俠木蘭花, 金庸的小說, ,到大了點, 文化多了點, 便讀中文版讀者文摘, 和越南華人文化人徐速的”當代文藝”月刊, 及其小說”星星月亮太陽”, 我常逛書店,
    青年人少不更事, 當時我膚淺地自覺”很有文藝氣息,很有文化”
    今天,我年過半百, 回顧昔日自己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日子, 相當好笑.但,那是每個人都必會經歷的青幼期------青澀,單純,
    雖然如此, 但我們那成長於物質匱乏的50後, 都有正常的童年,即是有童真.
    今天, 早早成為老人精的小孩, 或者被寵壞的獨生子女, 戴著厚眼鏡的學生,雖然有無數的現代化玩具和很多零用錢, 郤不見得比咱們幸福.
    我們遇到困難, 會想辦法去解決, 做錯事, 就認, 打,就企定.
    但今天幸福的小孩們,做錯事會狡詐, 遇到挫折,郤隨時想”自殺或殺人”,他們不會有興趣讀CHRIS 保留的這些書了.

    回覆刪除
  11. Linda,
    你的留言貼了四次,我就給你留下最新的一個吧。
    現在真的沒有多少人記得鄭慧了,幸好我看過她的小說改編的電影「黛綠年華」和「紫薇園的秋天」。
    那時的社會相對簡單,還有一個人講足全場的天空小說----李我、蕭湘呢。

    回覆刪除
  12. '50/'60年代香港縱有不是之處,貪污、貧困、落後、不衛生等等,但人性仍有最底道德界線,對文化學問追求,仍持熱心。不似自'97後就甚多正邪不分,絕對拜金,枉法輸誠,黑白不分,自大狂妄,嫉妒鬥爭,官商勾結,濟富劫貧。

    香港人是否重有前途?一字曰之傷心!

    回覆刪除
  13. raymond下午6:32

    或許,我們五十後其中一個優點就是有做事恆心。

    小弟搜集舊戲院資料有十年了,只憑興趣及有心人精神鼓勵支持。

    回覆刪除
  14. CHRIS,我的電腦突然發脾氣, 不知為何貼了4次.SORRY.
    咱們50後最捱得苦.總以自己"白手興家"為榮.
    今天的社會風氣是----拜金,拜名牌,不擇手段地賺錢,青年以有錢人為崇拜對象,不理此人的手段是否正道,青年人還聲大大"有辦法發達就是夠另",好像大陸的才俊唐駿被揭假造學歷.他竟然大言不慚說-----能騙到所有的人,巳經是成功.
    唐駿是今天中港社會一般人的縮影,台灣保守一點.
    咱們50後是出身苦,家窮,不夠醒目,但多數還有是非心,有羞耻感.
    當年,我們讀的書,是老土,保守,說教,純情,
    但我保存了很多,都巳發黃了,我不嫌棄它們.
    我有殷海光的"中華文化的展望"一套,梁實秋,林語堂等很多書,四書十三經有齊,還有四史和資治通鑑....
    現在的年青人, 問他們何謂"四書"? 據說, 有笑著回答-----壹週刊,忽然一週,還有龍虎豹,和中文版PLAYBOY.是謂四書.
    這些媚俗的,粗魯不文的,或者是吹捧城中有錢人奢華享受的周刊,加上語文不正確的粗魯報刊文字,充斥,才會令香港學生中文不好,英文又不好.
    咱50後是老土一點,但咱讀的書還是語文端正,思想端正.

    回覆刪除
  15. 賈真,
    老兄和我都落伍了,沒法啦。

    回覆刪除
  16. Raymond,
    我在等老兄的大作出版或上網。

    回覆刪除
  17. Linda,
    有後生仔說喜歡看金庸,另人好生雀躍。
    再問下去,原來是漫畫和電視劇。
    「看過原著嗎?」
    「都係古文,點睇?」

    回覆刪除
  18. 我是40後,56年到港,沒錢買書,只租小說來讀,你們有錢買書,能揹書包上學,很羨慕.
    可能現時無人知道曾有小說租賃之事.

    回覆刪除
  19. 細路哥坐凳仔租公仔書看的照片,現在還不時有人貼出來。
    專門租武俠小說的「森記」,很多人還記得。

    回覆刪除
  20. Chris

    美國的Cinema Treasures[www.cinematreasures.org]有小弟的香港新舊戲院簡介或詳述,歡迎指正。現有311家,大約尚餘十家,就可完工。

    在Cinema Treasures,香港歸入China。

    回覆刪除
  21. tienfox凌晨1:50

    "當年的憤青李敖,現在是70衰翁了。"
    當年台灣中西文化論戰中主張全盤西化的李敖,
    現在已經是擁抱"中國"的老坑了!上週他攜妻送其子去大陸北京大學就讀經濟系,先往上海遊覽世博,揚言必看宏偉的中國館,民族豪情溢於言表!

    回覆刪除
  22. tienfox凌晨2:38

    "唐駿是今天中港社會一般人的縮影,台灣保守一點"
    Linda女士和Chris兄當年應是文藝青年,敬佩!敬佩!當年小弟在港雖有看過徐速、林語堂等人的著作,但都是淺嘗而已,只有對練功夫的書及歷史最有興趣。到台就讀於中文系又沉醉於古典之中,對現代文學涉獵修為恐在宮牆之外。畢業之後,忝列杏壇三十餘載,愧無所成,尚幸今夏能全身而退。當今台灣雖云保守,其實學子多以醫科理工為先,法商其次,文史哲其末矣!環顧滿室典籍,昔年百計苦蒐藏,萬卷詩書喜欲狂,而今子女皆視之如敝屣,不如其漫畫之珍若拱璧!
    若夫台、港、大陸之青年,其品格習性之優劣,某則不敢妄下斷言。

    回覆刪除
  23. tienfox,
    原來老兄是前輩!
    李敖的新聞,幾天前看到了。
    教育的風氣,以前是重理、工、醫,現在是加上商,文科一直都在較低位置。謀生技術為先,也沒法了。

    回覆刪除
  24. Raymond上午9:43

    據聞香港新高中課程,選修中國歷史及英國文學的學生不多。

    回覆刪除
  25. 英國文學素來都是冷門,我讀預科時全班只有六人選修。

    回覆刪除
  26. 南北極辦到90年代,不是80年代

    回覆刪除
  27. 後輩讀後了解6O一80年代HK文學發展的蓬勃,颇有得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