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生活環境相關,香港地少人多,一般家庭的廚房,很難多站一個人,弄多幾樣菜很難,來幾個客人的話,留人家吃飯,小客廳坐都坐不下,只有到外面的食肆吃。
一般人工作時間長,午晚兩頓飯都要在外面吃的很多,使得食肆客似雲來;只要出品有多少特色,水準相當,再經食家點評點評,或網友口碑相傳,不愁無生意,顧客要排長龍等吃。
香港吸納各方人種,中國各省風味匯聚,本地的粵、潮、客派的基本菜,和傳統的外省北京、上海菜,近年多了很多四川、湖南、雲南、山東等等的風味。另外近年的日本、印巴、泰國、越南菜,大店小店,星羅旗布。有些位如橫街窄巷的食店,店面小得無可再小,擺兩三張摺檯,是新移民夫妻檔做的,只要用點心,以傳統方法製作,也可以搞得有聲有色。
我父母住的渡船角區,樓下有幾十間食肆,每日開放16-24小時,生意滔滔。我每次回香港,都看到當中一些變化,印證香港的發展。
生活在外國,早餐最單調,在家就是麥片、牛奶、多士、煎蛋;外面的食肆,除了甚麼麥當勞、Coffee Club.....很少開早市,本市唐人區只有兩三家開店,港式茶餐廳、台式豆漿黐飯之類,價錢是香港的兩倍。
「奶茶、菠蘿油」,5元半澳幣,即HK$40多元,我在佐敦區的茶餐廳,19元。
傳說中的「澳洲牛奶公司」茶餐廳,日日夜夜都要排隊,早餐「火腿通粉、多士、煎雙蛋、奶茶」,近年加了價,29元,還是便宜到說不出。同一條街上的幾間茶餐廳,紛紛以同樣的出品競爭,有些還要比他們平一兩元。始終是名牌效應,「澳牛」生意鶴立雞群。
我在香港吃的幾頓比較好的,早幾天已經發文介紹。老店香港西營盤正街的「源記甜品」、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外面的老麵家「夏銘記」、吳淞街的「恭和堂」龜苓膏,我是一定重溫的。
今次的新發現,有荃灣眾安街的「寶蓮素食」。還有灣仔道83號樓上的「名門」順德私房菜。下圖是後者的「油炸鬼雞蛋焗魚腸」,N年沒吃了:
............
香港地的食物店多的是。回想在印尼的半個月,雖然差不多每晚都外出吃飯,但吃得真正滿意的並不多。在印尼吃唐餐,不能有太高的要求了!
回覆刪除到印尼,吃正宗印尼餐為尚了。
刪除正宗印尼餐很辣,當地的親友也吃不慣。他們帶我們吃的都是中餐。
刪除我在 NZ 住時,除在家內,外出用膳很少吃中國餐/飲茶,
回覆刪除因為貴同唔好食...讀書時食的口味已很西化。讀大學時我食三文治同沙律的
中國菜的味道響澳紐唔同,原因係源料同缺乏某些食材有關。
最大差別 -- 香港有夜市,除左個 Friday Night 內,澳紐個市係就朝九晚五
不過海鮮類,澳洲的食材都幾多款,紐西蘭個海就大但乜都無得食 (水凍,難養魚)
我吃得到的魚都是來來去去幾款,甚至在昆士蘭都很少吃到新南威爾斯的魚。
刪除我又不大食蝦、蟹、蠔.....
我與五戶澳洲人住過,留意過他們的飲食和習慣,覺得澳洲人吃的量比香港人少得多,午餐可以不吃,或最多是三文治,但晚上的份量普遍也不及香港。就算吃大午餐,就不會吃晚餐(所以澳洲人很少癡肥,美國就很多)。如果你有到過歐洲,其實澳洲算是有多種類食肆,但視乎是否大城市,而且也不會有澳式餐廳,只有與澳洲人住才有機會嘗到。
回覆刪除我的胃細,所以澳洲的少吃習慣比較適合我,也某程度上可以改善我的腸胃,在香港肚子餓又三餐(加小吃/下午茶),飽肚又三餐,當然食物種類豐富,但真的很傷腸胃,所以怎吃也不肥。
香港的食物我某程度上是掛念,但飲食習慣我就傾向澳洲人。
澳洲的肥人,肥起來也很厲害。
刪除他們食很多牛油和芝士,最要命的是,很多人習慣食餐時一定飲一罐可樂,吸收太多糖份。
我都好鍾意「魚腸蒸雞蛋」這道平民菜,但係香港水或污染嚴重,食人的越來越少,連魚腸都好難搵(我媽話好多魚檔唔留魚腸,因為無人買)
回覆刪除鬼佬地方更加唔使旨意搵到?
成條買的大魚或者都有的,不過洗腸程序都好難。
刪除魚腸一定要出街食,否則洗到你史史吓,亦因為咁好多地方都無呢味餸,你今次有得食,真係有口福!
回覆刪除你都去試下啦。
刪除午市點菜88元一味,包例湯和甜品。
好!一於去幫襯!!
回覆刪除
刪除灣仔灣仔道93-97號聯泰大廈2樓
電話 : 2573 2668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sr2.htm?shopid=13007
今天香港茶餐廳的價錢貴到無侖,我甚少幫襯。
回覆刪除我也喜愛吃魚腸,我家對面的酒樓賣的較便宜,只售48元而已,只不知近期可有加價?因為很久沒有吃了。
那真便宜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