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新聞:習籲港各界:眾人拾柴火燄高
中港融合,香港人要學習「現代漢語」。「眾人拾柴火燄高」的意思和由來,百度百科的解釋如下:
【釋義】眾多人都往燃燒的火裡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例句】通過這次的合作探究,大家明白了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一深刻的道理。
【用法】作賓語、分句、定語;指人多力量大。
《中國諺語總匯·漢族卷》:“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
《當代》1981年第6期:“眾人拾柴火焰高嘛,掏出真心幹
,而不是坐著盼,這就是三號疏港方案的立足點。”亦作“
眾人捧柴火焰高 ”。
《人民日報》1973年2月1日:“
撫寧縣委從實踐中體會到,眾人捧柴火焰高。
我在FB開了一條討論項目,我說:香港素來用優質中文,小學生都會說「眾志成城」,現在要學大陸土包中文「眾人拾柴火燄高」了。
「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講法出自「國語:周語」,春秋戰國時代的了。香港人(起碼那些50,
60 後)口頭上慣用的成語和典故,比現在的大陸同齡人多,我們都o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