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我喜歡的作家:鍾理和

鍾理和(1915-1960),活了只有短短的45年,留下的作品卻很豐富,全集共有六大冊,包括散文、小說、書信、日記。他可以歸類為台灣鄉土作家,卻是承接中國20世紀新文學的傳統。
他的「原籍」是廣東梅縣客家,出生在台灣南部的富農之家,當時是日治時代,他受的是日文教育。他的血緣和文化傳統,卻是緊扣中國的。

家族反對他和同鄉同姓的文盲姑娘鍾台妹相戀,斷絕經濟支援。1938年毅然出走中國東北,在當時屬於「滿州國」偽政權治下的瀋陽謀生,在那裡和台妹結婚生子。時移世易,1946年他回到台灣家鄉美濃,二人始終未能為家族體諒, 要做低下工作養家,並患上長期肺病,卒之完全不能工作。不識字的台妹辛勤於農事,養豬種菜維持生計,讓他安心寫作,兩人雖然生活艱苦,還是恩愛逾恆。



鍾理和、鍾台妹夫婦 (瀋陽. 1941)
鍾理和的母語是客家話,寫字卻是先學日文,但客家人注重文化傳統,給他讀過漢文私塾。他成年後要尋自己的根,努力修習中文;在瀋陽的時候,工餘著作不輟,初時很困難,要先用日文起稿,慢慢的用中文改寫。

他的寫作生涯為期十餘年,在大陸出版第一本作品「夾竹桃」,到在台灣因病不能工作成為全職寫作,最後病發吐血,在稿紙上而逝的一刻,一直都沒停止過。

他的寫作風格,屬於中國新文學作家的一脈,文字雅淡自然,類似朱自清、許地山等前輩。寫的題材,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在滿州國和台灣南部鄉村的人和事,堪作一個時代的見證。

以下是他的半自傳短篇「貧賤夫妻」第一章,裡面的「平妹」就是他妻子鍾台妹:

貧賤夫妻


  一

  下了糖廠的五分車,眼睛往四下裡搜尋,卻看不見平妹的影子。我稍感到意外。也許她沒有接到我的信,我這樣想:否則她是不能不來的,她是我的妻,我知道她最清楚。也許她沒有趕上時間,我又這樣想:那麼我在路上可以看見她。

  於是我提著包袱,慢慢向東南山下自己的家裡走去。已經幾年不走路了,一場病,使我元氣盡喪,這時走起路來有點吃力。

  我離開家住到醫院裡,整三年了,除開第二年平妹來醫院探病見過一次,就再沒有見過,三年間無日不在想念和懷戀中捱過。我不知道這三年的日子她們在家裡 怎樣度過,過得好?或不好?雖然長期的醫藥費差不多已把一份家產蕩光,但我總是往好裡想她,也許並不是想,而只是這樣希望著也說不定。我願他們過得非常之 好,必須如此,我才放心。

  固然我是這樣的愛她,但是除開愛,還有別種理由。

  我和平妹的結合遭遇到家庭和舊社會的猛烈反對,我們幾經艱苦奮鬥,不惜和家庭決裂,方始結成今日的夫妻。我們的愛得來不易,惟其如此,我們甘苦與共, 十數年來相愛無間。我們不要高官厚祿,不要良田千頃,但願一所竹籬茅舍,夫妻倆不受干擾靜靜地生活著,相親相愛,白頭偕老,如此盡足。

  我們起初在外面,光復第二年又回到臺灣,至今十數年夫妻形影相隨,很少分開。想不到這次因病入院,一住三年。我可以想像在這期間平妹是多麼懷念和焦慮,就像我懷念和焦慮一樣。

  一出村莊,一條康莊大道一直向東伸去,一過學校,落過小坡,有一條小路岔向東北。那是我回家的捷徑。我走落小坡,發現在那小路旁——那裡有一堆樹蔭,就在那樹蔭下有一個女人帶一個孩子向這邊頻頻抬頭張望。

  那是平妹呢!

  我走到那裡,平妹迎上來接過我手中的行李。

  「平妹!」我壓抑不住我心中的激動。

  平妹俯首。我看見她臉上有眼淚滾落,孩子緊緊地依在母親懷中,望著我,又望望母親。我離開時生下僅數個月的立兒,屈指算來已有四歲了。

  我看著平妹和孩子,心中悲喜交集,感慨萬千。

  平妹以袖揩淚;我讓她哭一會兒。三年間,她已消瘦許多了。

  「平妹,」在她稍平靜下來時我開口問她:「妳沒有接到我的信嗎?」

  平妹靜靜地抬起眼睛;眼淚已收住了,但猶閃著濕光。

  「接到了,」她說。

  「那你為什麼不到車站接我呢?」

  「我不去,」她囁嚅地說,又把頭低下:「車站裡人很多。」

  「妳怕人呀?」

  我又想起有一次我要到外面去旅行,期間二週,平妹送我上車站時竟哭了起來,好像我要出遠洋,我們之間有好多年的分離。弄得我的心情十分陰沈。

  「妳不要別人看見妳哭,是不是?」

  平妹無言,把頭俯得更低了。

  我默然良久,又問:

  「我回來了,妳還傷心嗎?」

  「我太高興了!」她抬首,攀著孩子的下巴:「爸爸呢,你怎麼不叫爸爸?在家裡你答應了要叫爸爸的!」

  這時我們已漸漸的把激動的情緒平抑下來,她臉上已有幾分喜意了。

  我又問平妹:

  「妳在家裡過得好不好?」

  平妹悽然一笑。「過得很好!」

  我茫然看著,一份愧歉之情油然而生。

  我拿起她的手反覆撫摸。這手很瘦,創傷密佈,新舊皆有;手掌有滿滿厚厚的繭兒。我越看越難過。

  「妳好像過得很辛苦。」我說。

  平妹抽回自己的手。「不算什麼,」她說,停停,又說:「只要你病好,我吃點苦,沒關係。」

(閱讀小說全文)


鍾理和網頁(有詳細介紹和作品線上閱讀):http://literature.ihakka.net/hakka/author/zhong_li_he/default_onlin.htm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23 則留言:

  1. 相片中的鍾理和與鍾台妹頗有夫妻相。
    youtube 十分鐘一段,十零段就成奪戲啦,真方便。
    對照相片,看秦漢扮鍾理和,兩位頭髮都很濃密,鍾理和更厚厚的呢!
    鍾理和可能在真實生活裡叫妻子做「台妹」吧?
    《貧賤夫妻》看了節錄的一段,提到他們私奔結婚的自傳小說據說還有《笠山農場》、《同姓之婚》、《奔逃》,要慢慢細嚼。

    回覆刪除
    回覆
    1. 秦漢和林鳳嬌當年是大明星,導演李行選擇他們來演,是現實需要。
      不過他們兩人的氣質,和真人應有很大區別。

      刪除
    2. 除非作者虛構,按道理,小說描寫的角色更接近真實,而且第一身敘述應該更深刻。

      刪除
    3. 的確是。
      小說把素材濃縮,重新展示,藝術加工,可以比平鋪直敘的真實更真實,直指內心深處。。

      刪除
    4. 正是,午飯時看了《假黎婆》,短而精,印證了這個說法!

      刪除
  2. Raymond上午9:38

    鍾理和的名字,小弟認識,惜其作品少看。謝介紹!

    回覆刪除
  3. Chris兄對同是短壽才子梁遇春可有研究?

    回覆刪除
    回覆
    1. 梁遇春是留英的,文筆也受英國小品文影響,我只在散文選集中看過他的少數文章。

      刪除
  4. 高手文字。开始像饮清水,跟着有色的凉茶,最后饮苦茶。震撼心灵。多谢介绍。don.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的書現在很難買得到,我的一套是託人到台灣南部他的紀念館買的,幸而很多作品可以網上閱讀。

      刪除
  5. 年初四有幸去过美浓的钟理和父子纪念馆,溪流对面还有朝元寺素食美食。Stephen Lin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機會我也想去一趟。

      刪除
  6. 参见 http://gb.cw.com.tw/m2m-0000/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593 鍾鐵民為客家文學家鍾理和之子,八月二十二日病逝。一生致力寫作、投入環保運動。曾與他共事,詩人鍾永豐緬懷鍾鐵民為保存客家文化與地方運動的努力,其精神深入台灣文學與社會肌理。
    .‎2011-09 天下杂志 480期 作者:钟永丰
    Stephen Lin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鍾理和一生命苦,相片中的嬰孩名「立民」,童年夭折。
      「鐵民」養得大,成為國文教師,但是身有殘疾。

      刪除
    2. 又:「立民」就是這篇文章裡的「立兒」。

      刪除
  7. xiaohua晚上8:49

    是我老乡啊,我们客家人就是这么吃苦耐劳,自豪!

    回覆刪除
  8. 鍾理和先生對「瞭若指掌」這個成語的用法好像跟我們不同。
    看《假黎婆》其中一段:
    『我們越過「番界」深進山腹。我們時而探入幽谷,時而登上山巔,雖然都是些小山,但我已覺得夠高了。由那上面看下來,河流山野都瞭若指掌。』
    「瞭若指掌」在這裡有「猶如能夠把它放在手掌裡指示給別人細看一般。」的意思,卻沒有「形容對事物瞭解得非常清楚,猶如能夠把它放在手掌裡指示給別人細看一般。」的意思。似乎用「小巧別緻」或「小巧玲瓏」之類比較妥當,唯有將「瞭若指掌」照字面意思理解較為合理!

    回覆刪除
  9. 作者的意思,我的了解是:景物雖遠,現在他有高處的地利,一一看得清楚,用這成語沒有問題
    《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 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何晏論語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謂或人言知禘禮之說者,於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這樣理解也無不可,雖然我覺得「河流山野的分佈都瞭若指掌」比「河流山野都瞭若指掌」意思完整一點。
      加上,原出處「禘之說」是指某種道理;而「瞭」字,可用作「瞭解」,亦可用作「瞭望」。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