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夫唱婦隨

到過兩位在澳洲的華人學者的家,觸目所見的,當然是書、書、書。

客廳裡四壁都是書架,A教授把車房另闢為圖書館;B教授則另外用兩個房間做書房。兩者都不單是四面貼牆壁的書架,而是房間內的其他空間都豎著一排一排的書架。我的所謂藏書甚豐,移民裝箱時塞了半條貨櫃,比之兩位教授乃小巫見大巫,他們的三分之一還不到。

做學者的太太,最重要的是能夠容忍汗牛充棟,汎濫成災的書籍

A教授的太太,還要長年累月做他的研究後援,幫他把文章草稿謄正,以前要用手抄,現在則是電腦打字。我認識 B教授是他剛結婚不久之時,太太是他的已故老師的女兒,承繼了父親的藏書,一起帶過來作為嫁妝,所以場面壯觀。他們夫妻恩愛,本來已經羨煞旁人,我在他們府上看著書架上,丈夫和太太的書擁抱糾纏在一起,感覺又是另一番醉人的景象。

試想夜闌人靜之際,夫婦各捧一書,相對而讀,偶爾四目交投,粲然一笑,該是何等溫馨甜蜜。

中國文學史上,最出名的一對文人夫妻,是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和書生丈夫趙明誠,掌故說他們常常打賭考記憶力,說出哪一名句在哪本書的第幾頁,查考證實時鬧得瘋了,大笑不止,把茶杯都打翻了,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我在香港的某位中文老師,也是藏書驚人;師太雖然也是教師同行,但本科是數學,並不是愛書一族,對丈夫的藏書之多,頗有微言。移民時幾個朋友到府,合力包裝入箱,結果載滿了兩輛大貨車,老師太太可能那天心情欠佳,看見也煩,硬要他扔掉這堆那堆,不准他帶走!

太太能夠諒解,是我們文人的福氣。

在香港有一個音響發燒友朋友,由於財力雄厚,婚前買了一大堆音響器材,陣容鼎盛,好像音響店一樣。結婚之後,太太不是知音人,見到那堆龐然大物,黑面神一樣的寶貝,覺得是眼中釘,最後竟然發出限時通知,要全部搬走,一件也不准放在家中!

朋友畏妻如虎,不敢抗命,惟有在附近多買一層樓,作為音響房,聽音樂要過那邊!(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32 則留言:

  1. 我也開始為我有限的藏書發愁,不知他日該如何處理,或許租迷你倉將部份藏起來。

    回覆刪除
  2. Raymond,
    書一定要在手邊,不用也要望到,存倉的話,有等於無矣。

    回覆刪除
  3. 能夠找到可以容忍自己心愛的收藏的另一半, 確是幾生收到的福氣.

    適量的包容和理性的妥協也是兩人和平相處所必需的, 文中音響發燒友的太太也未免太過強人所難了.

    另一方面, 過量的收藏興趣也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總不能要另一半接受一間書房, 一間音響房, 一間玩具房吧...

    回覆刪除
  4. Darth Mike,
    香港寸金尺土,廳房都要多功能化。就算太太不出聲,丈夫也要有點節制,大家遷就才好,否則開飯都沒地方了。

    回覆刪除
  5. 完全同意.

    其實以書而言, 我也很喜歡看書, 一年約可看十多本書, 但對買書的興趣並不太大, 最大的原因就是收藏的問題, 加上重看書籍的機會並不多, 那些"書牆"的裝飾意義也大於實際用途.

    回覆刪除
  6. 問題在於我有部份書放在母親家那邊,他日母親百年歸老後,母親家就要出售,那批藏書要找地方安置。我曾或想賣給舊書商,或全部丟棄,或租迷你倉收藏。老婆已下令不准搬回我的家。

    回覆刪除
  7. 我老婆也說我買書太濫,其實如果我濫,家中藏書會比現在多三四倍!

    回覆刪除
  8. muzikland凌晨2:31

    呵~ 嫂夫人也諒解你嗎﹖ hahahaha~

    回覆刪除
  9. 我搬過黎的時候其實好唔愿意地送咗好多俾人。
    唔系我老公唔鐘意書,相反地佢D書仲多過我!
    當年屋企細,所以我再搬我D過黎,
    真系連開飯都無地方。所以我無搬嘥過黎啰。
    依家屋企大,但我呢幾年其實無乜點買,
    因為書店都系意大利文書,英文書……俾細路睇的多。
    中文有,得字典……
    都有上網買,但無系書店買甘“過癮”。

    回覆刪除
  10. Raymond,
    那惟有這樣解決了。

    回覆刪除
  11. W. Wong,
    如果單是口講沒實際行動干涉的話,還可以繼續買的吧....

    回覆刪除
  12. Muzikland,
    松嫂是超體諒的。

    回覆刪除
  13. 英雄公主娘,
    回香港時狂掃貨,然後寄回囉。

    回覆刪除
  14. Darth Mike,
    書要看進腦才真正是自己的,買了不看,正如老兄所說,是裝飾。
    以前做學問的人,見到好書就想買,怕要用時找不到,確實如此。
    現在網上資訊爆炸,看之不完,一般人也不需要藏有很多書了。

    回覆刪除
  15. 我冇乜藏書,因為我早已將部分書本電子化處理
    書同相片都有一個共通點.. 得個"擺"字
    通常都係擺多過睇

    回覆刪除
  16. Alan Koon,
    將來可能像MP3壓縮音樂CD一樣,全部書籍可以帶在身上。

    回覆刪除
  17. 我的藏書仍大多在香港娘家. 日後我也會將部份書轉為電子藏書,可去到邊睇到邊,亦可解決塞滿屋的問題. 有些舊的書不能電子化的便叫親友幫忙寄過來.

    其實我頗喜歡捧書看的,喜歡那股書香及質感. 看電子書卻不能看太久,雙眼會很容易疲勞..

    回覆刪除
  18. 都是社會的錯!

    屋子太少,連睡的地方也不夠,更不要說藏書!

    人文知識太弱,眼中只有錢,沒有書卷氣,想找配偶結婚,十人中有廿人都是想棄光你的書才肯結婚。如此對象,不要也罷。

    結論,香港不是做學問的地方www

    回覆刪除
  19. BING,
    我也是舊式「讀書人」。

    回覆刪除
  20. 馮友,
    遇妻不淑,苦也。

    回覆刪除
  21. Catcat has dry eyes so can’t read 電子書太久. 捧書看的質感 is indeed better :)
    人和人要和睦相處, 通常都係大家遷就包容-尤其兩夫妻之間. Could common values and interests make things easier? As for most HK women nowadays, catcat看見也不敢抗命 @~@ scary arh...

    回覆刪除
  22. Catcat,
    悍妻的確得人驚!

    回覆刪除
  23. //如果單是口講沒實際行動干涉的話,還可以繼續買的吧....//

    對,所以我繼續買。不過,現在有了部kindle,可以買ebooks,不用佔地方。

    回覆刪除
  24. darling下午4:33

    影響一個人最深刻的,往往是他未看過的書或智慧 (the unknown unknown)。
    說得對,"汗牛充棟"有很強烈的裝飾味道。

    回覆刪除
  25. W.Wong,
    還有那些無版權的經典,一隻DVD有幾百本書了吧,在Notebook上慢慢看都得。

    回覆刪除
  26. Darling,
    朋友初來到我家,看見我的書,一定問說「是不是都看過的?」
    我敢說一定看過!但一定不是每本都看完----根本無此需要。

    回覆刪除
  27. 試過 kindle未?電子墨水,看起來不傷眼,最大好處是一本存很多書,隨時查閱,攜帶方便,又環保。當然開始不適應不習慣,但是有這麼多優點,值得嘗試

    回覆刪除
  28. xiaohua,
    一定要從Amazon訂的嗎?在澳洲沒見過呢。

    回覆刪除
  29. 據我所知是只能從amazon定的,它的缺點是不能看彩色的,不過對舊式讀書人來說文字更為重要,還有一個缺點是功能比較少,想上網聽歌看電影什麼的就免談了,不過對讀書人來說這一點也不重要的。 另一個對於普通書本的優點是可以調整字體大小,我那天看見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在看呢,佩服得很,她這個年齡都能接受新事物,我們也能的,呵呵。

    回覆刪除
  30. i like collecting books,i had a 1st edition 1953 hard cover Casino Royale,the other one is The Pentagon Papers ,a full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on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Vietnam War,this book is a dossier of CIA files on Vietnam War.

    回覆刪除
  31. Xiaohua,
    好處還有是省電,充一次電可以用很多日。

    回覆刪除
  32. wiki,
    我常在舊書店看到一套套的精裝舊書,上有主人名字,登時有「他朝君體也相同」之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