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幅員遼闊,西人的子女婚嫁後很少住在父母附近,住在同一城市已經很難得。我們見到西人子女與父母見面時 又抱又吻,好像很熱情,但是他們可能一個月才來一次,甚至是每年聖誕節才來一次的。華人家庭父母同住的比較多,但是兩代或三代之間產生的問題,也不用我細表了,起初同住 終歸要分開住的也有的。
老人獨居,獨立屋和大地不好打理;有些西人不怕,八十多歲還是一個人住一棟屋一塊大地,華人則是絕少的了。有些華人會考慮住排屋(Townhouse)和公寓單位(Units),與鄰居緊貼,有甚麼事請人打電話求救也容易一點。特別為老人而設的居所有「退休村」(Retirement Village),大多是管理得較週到的Townhouse屋村。老人一家一戶,自煮自食,管理處算是有24小時的長駐人員,有甚麼事來看你一下,幫你打個電話。有些退休村內有會堂和一點點的康樂設施,間中舉辦一些活動、自設每週到大商場的購物專車之類。這些「退休村」適合那些還可以照顧自己的老人,但是售價也不菲,購買及轉售各有不同的條件,不贅。
至於我們華人所了解的傳統式「老人院」,每日供應三餐,甚至必要時有人餵飯洗身的,澳洲這裡叫做 Nursing Home。
華人老人在澳洲入住這些設施,主要的問題是有些人英文程度不夠,難以和工作人員和同住的西人溝通的問題,住在裡面會覺得被孤立,很寂寞和不開心。此外,吃慣粥粉麵飯的華人,長期吃麵包、麥片、牛油、馬鈴薯、煮得爛熟但全無「鑊氣」可言的肉類和蔬菜,簡直是活受罪。
正因為很多人視進老人院為畏途,「非不得已」都不肯走這條路。有個西人朋友,另外買一間Townhouse安置母親,母親年逾70,記憶力衰退,終歸是要進老人院,但是看過很多間都不喜歡,寧願拖得就拖。
所以在老人院裡的人,大多可以「風燭殘年」來形容,坐輪椅的、傻呼呼的、健康狀態極差、可以說是在「等死」的比比皆是。一個覺得自己尚是「正常」的人,在那種環境實在是呆不下去;在裡面住得幾年,自己未死,但看著他們一個個的去世,也是絕對不愉快的經驗!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要改善這個情況,實在要想想辦法,把老人居住設施(包括退休村和老人院)「年輕化」才行,所以近年有些發展商,興建所謂" Over 50" 的社區。
專為華裔而設的退休村和老人院,有麻雀和太極可打,有中文電視可看,早餐吃粥、午餐乾炒牛河、晚餐有小菜兩碟加米飯,真是無以尚之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