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的流行話題,是幾個「神童」入大學,例如香港浸會大學宣布,正式取錄沈詩鈞於今年9月入讀數學系,成為本港開埠以來年紀最小的大學生的新聞。
「神童」或稱「天才兒童」,英文當然不能是直譯的God Children或Heaven Ability Children啦。意譯的Talent和 Genius,也不是很適用。
看網友Muzikland的文章,有篇提及到60年代香港女歌星呂紅的唱片的附送說明:
「...Miss LUI HUNG is a noted singer, with many recordings to her credit in the Orient. She is daughter of Lui Man-Sing, foremost Chinese musician ...and was regarded as a "child of wisdom" when 10 years old.」
「神童」或「天才兒童」翻成child of wisdom也不大對勁,wisdom是「智慧」,但我們原意是他們有天賦、不學而懂或稍學已經很出色的才能。
英文一般把這些神童稱為Gifted Children的。例如giftedkids這個網站。
Gift,不單是日常說的「禮物」,這裡當然是指「上天賜與的禮物」,就是「天才」了。
電影「齊瓦哥醫生」的結尾,演齊瓦哥醫生的女兒的Rita Tushingham與演伯父蘇俄軍官的Alec Guinnes告別,Guinnes看見她背著一個俄羅斯樂器,問妳也會玩這個嗎?她說「會的」,Guinnes問是誰教妳的呢?她說沒人教,自小就會了。Guinnes就說:「Ah, then it's a gift!」就是這個意思了。
沈詩鈞小朋友,9歲入大學讀數學。另一個神童,十二三歲大學讀醫科,醫科畢業時才是17歲左右,便可以行醫濟世,厲害!
一個人的才能和心智成熟程度,可能有不同的發展速度的。讓這些神童跳級提早入大學,原意是是使他們是不浪費幾年時間讀些已經懂的學問,但太早把神童投入成人的教育制度和社會,等同剝削了他們的快樂童年和中學生活,對他們的人格和社交技巧的發展有沒有問題?
這個我不大懂,只有希望教育當局能夠像外國般跟進、特別照顧他們,不會辜負的上天的Gift。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看網友Muzikland的文章,有篇提及到60年代香港女歌星呂紅的唱片的附送說明:
「...Miss LUI HUNG is a noted singer, with many recordings to her credit in the Orient. She is daughter of Lui Man-Sing, foremost Chinese musician ...and was regarded as a "child of wisdom" when 10 years old.」
「神童」或「天才兒童」翻成child of wisdom也不大對勁,wisdom是「智慧」,但我們原意是他們有天賦、不學而懂或稍學已經很出色的才能。
英文一般把這些神童稱為Gifted Children的。例如giftedkids這個網站。
Gift,不單是日常說的「禮物」,這裡當然是指「上天賜與的禮物」,就是「天才」了。
電影「齊瓦哥醫生」的結尾,演齊瓦哥醫生的女兒的Rita Tushingham與演伯父蘇俄軍官的Alec Guinnes告別,Guinnes看見她背著一個俄羅斯樂器,問妳也會玩這個嗎?她說「會的」,Guinnes問是誰教妳的呢?她說沒人教,自小就會了。Guinnes就說:「Ah, then it's a gift!」就是這個意思了。
沈詩鈞小朋友,9歲入大學讀數學。另一個神童,十二三歲大學讀醫科,醫科畢業時才是17歲左右,便可以行醫濟世,厲害!
一個人的才能和心智成熟程度,可能有不同的發展速度的。讓這些神童跳級提早入大學,原意是是使他們是不浪費幾年時間讀些已經懂的學問,但太早把神童投入成人的教育制度和社會,等同剝削了他們的快樂童年和中學生活,對他們的人格和社交技巧的發展有沒有問題?
這個我不大懂,只有希望教育當局能夠像外國般跟進、特別照顧他們,不會辜負的上天的Gift。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