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華人社團活動怪現象

中國人喜歡攀附權貴的風氣,由來以久,就算是移民西方國家多年的華人,還是一點都沒有變。

社團宴會、公司開張、慶祝傳統節日等等,總要請一些「高官」來作嘉賓。高官撥冗光臨,當然坐主家席,主人又要安排讓他們上台講話、頒獎,很多人會找高官一齊拍照。活動過後,主辦活動者還希望報紙發新聞稿;內文和照片千篇一律,根本沒有人有興趣去看。主辦活動者樂此不疲,而那些本地免費報紙為了爭取客戶的歡心,競相劃出版位來刊登。

嚴格來說,這些議員、市長、部長,通通是民選出來的,不是甚麼權貴,這一屆做得不好,下屆選票不足,馬上要捲鋪蓋下台變回平民;他們找門路來巴結我們還差不多,就算請得到他們來,也不是甚麼艱難和光榮的事。

既是請人家做嘉賓,人家肯光臨,便理應好好款待之;但是很多華人搞的宴會,使他們十分難堪。

除了開頭的三幾十分鐘的悶死人的儀式,是用中英文並行,很多華人社團活動整個晚上的宣佈、節目、助慶的插科打諢等等,都是全用中文。有時離譜到連儀式內主人家的致詞,都是先講幾句英文招呼語後,便是中文直落,那些西人嘉賓傻瓜似的坐在那裡,還要面露微笑;而冗長的華人晚宴,超過三小時的很平常。那些「得把口」,乾拿薪水,只是統籌、監察和指導公務員辦事的政客,一整天就是開會和應酬,我覺得其實也不好當。

華人的宴會,很多安排在中式酒樓內舉行,為求減輕成本,儘量多擺桌椅,又儘量推銷席券拉人來參加,整個場地擠得滿滿的,十分「熱鬧」,七八道菜,侍者穿插擠迫的桌子之間上菜、換碗碟,一晚不停,使人頭昏眼花。很多赴宴者是為了人情難卻、只是來吃一餐或與熟人 socialize一下,走在一起例必高談闊論,聲震屋瓦。更有甚者,在桌子之間穿來插去,握手寒喧派名片,就算是部長或議員致詞之際,也不肯停一陣子。

於是,嘉賓在台上致力讚揚主人家或華人在澳洲的貢獻之際,台下的華人一樣「無面俾」,講人自講,聲浪竟蓋過了嘉賓通過擴音器發出的演講。我曾經做過很多次台下的採訪人員、陪客,甚至台上的司儀,每次都耳根發熱,覺得華人真是大出洋相,在西人面前丟盡面子。

如今我金盤洗手退出江湖,從此不沾華人社區活動,再不用參加這些丟面派對,實在額手稱慶。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