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松叔講古」老殘遊記錄音,第一集聲音很差,電平太低,聽眾要把音量調到最高才勉強聽到----皆因本人是電腦低手,初次嘗試,技術不濟之外,用的又是廉價老爺咪之故。
講到第二集,大聲了一點, 之後逐漸改善。最後我摸索到在Windows Movie Maker 直接灌入聲軌的竅門,上星期六第四集的聲音已經很清楚。用Movie Maker 比Audacity 輸入靈敏度高,我還用了一支Logitech USB 咪高峰。
Logitech 接電腦時,毋須經電腦的音效卡,不用傳統的 "mic" 插口,而是通過USB以數碼訊號輸入,受到的干擾較少,尤其是和喇叭之間的音頻干擾。
現在的錄音夠響亮,論到音質,只是中規中矩,不算很靚(還是我的聲音原本就是不靚?),畢竟是三幾十美元一支的入門咪吧。
想升級,當然還有其他選擇。HiFi是我的本行,知道若要音質好,一定是電容式(Condenser)的咪。一致好評,專供插電腦的產品,200美元以下,由專業廠家製作的有 Audio Technica AT2020,和 Blue Yeti 。
這裡有一段測試這兩支咪的短片:
兩者的售價和音質相若,而Blue Yeti有單人講、雙人對話、立體聲(Stereo)、全方位收音的四個選擇,靈活性高。把它接駁手提電腦,帶到外面就是一部高質錄音機,錄「藝文雅集」講座,或到野外錄鳥聲都可以。
總之是經一事,長一智;做到老,學到老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會唔會買?都幾貴喎
回覆刪除電容咪一試不能返轉頭,小心!
刪除恭喜,恭喜! Chris兄又多一門専業: 技術録音師。 幾時得閑録D郊野雀仔、小溪流水、行雷閃電、火車開行等音效以供同好欣賞。八十年代末黄敎啓光夥同Leo Fung監制録音發燒唱片"The Gallery Of Fine Arts"紀録了香港地鐡、馬場、街市、電車、Porsche 930跑車、天星小輪等現場録音,十分受歡迎呢。
回覆刪除John還記得愛群代理的Ferrograph開卷式錄音機嗎?當時與Revox齊名。
刪除香港電台有段時間連外勤的大會堂音樂會錄音機都沒有,次次來借。
老闆Albert Chan有一堆在50-60年代親自在半島酒店錄的Giancarlo拉丁樂隊的音樂,有些雖然是Mono的,但很好聲。
這批帶現在都不知所蹤了。
哈!我可不知道當時的港台係咁”汚where”
刪除Studer也是専業錄音器材。[這批帶現在都不知所蹤了] 可惜。就算仍存在也不容昜保存,只有將之數碼化。
試過有次從倉裡運來一個,也是愛群代理,坐地的Ampex專業錄音機,在店裡試聽;行15寸/秒,比普通的開卷快一倍,好聲過任何黑膠LP。
刪除玩咪類又係一D會中毒的物品,兩三千真係入門級,曾經玩過支 $5000 的咪,
回覆刪除都幾正!
是啊,現在的錄音室全數碼化,但是咪的設計還是歷久彌新。幾十年前的Neumann電容咪,很多還在服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