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吸收日文的詞彙很多,英語是字母拼音系統,當然是音譯了。
日語的韻母少,聲母也不複雜,用英文字母的拼音系統簡而清,西方人覺得特別方便容易----你叫西方人用大陸的中文拼音的字母甚麼z ,zh, q, x , ,或舊有的「威妥瑪」拼音系統(台灣用)的甚麼 hs, ts, 無不張口結舌,退避三舍。
這些「英文日字」,部分是固有的日語發音,是沒有漢字的,nashi(日本梨)。有些竟然是日文音譯外語,再日本化後倒流回西方的,如karaoke(kara :「空」oke: orchestra 樂隊)、anime(animation 動畫)。
更多的「英文日字」是有漢字為本的,當中又分三類:
1. 是日本原來的口語讀音,書面語則借用了漢字,這類「漢字日讀」,他們叫「訓讀」,例如:kamikaze(神風--二戰時的自殺式飛機)、 samurai(侍」,即武士)、origami(折紙,即摺紙藝術)、ikebana(生花,即插花藝術)、sanma(秋刀魚)、 mikado(「帝」)......
飲食文化傳揚最廣,這一類特別多,sushi(壽司)、sashimi(刺身)、 teppanyaki(鐵板燒)、sukiyaki(鋤燒)、ramen(拉麵)、sake(酒)等等都是。
2. 是日本文化發展當中,利用漢字創造新名詞,用中國或日本的讀音,例如:manga(漫畫)、ukiyo-e(浮世繪)、samisen(三味線)、 kimono(著物)、judo(柔道)、jiu-jitsu(柔術)、tsunami(津波,或寫為「海嘯)......
3. 是日本從中國輸入的概念和事物,但把漢字的讀音日本化。
現代英語已經接納了很多日本的發音為英文字,例如 :tofu(豆腐)、餃子(gyoza)、shogun(將軍)、tycoon(大君)。不少這類新「英文字」成為日常的辭彙,用來描述和日本文化無關的事物。
(圖片:http://every.nmgnews.com.cn/index.php?doc-view-197.html)
英文現在是「類世界語」,一些原本是中國的東西,現在以日本的發音為正宗了。如zen(禪)、圍棋(go),盤栽(bonsai)、醬油(shoyu---變為 soy,中國的「大豆」英文變為 soy bean)....
一些東方文化傳入西方,日本的先入為主,有時也沒辦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