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物以罕為貴

人口遷徙,文化交流,國界和種族已經不是沒法超越的鴻溝。亞洲幾個文明古國都已經全方位引入西方文化,英語能力更成為現代化的必需。

才一百多年前,中國人懂英文的可謂鳳毛麟角,中國第一個留學美國的容閎(前文:拖辮出國的清朝人 )在他的「西學東漸記」憶述他在留美之前,在香港的教會「馬禮遜堂」學英文,一次回鄉時有個農夫田間截住他,說一世人未聽過英文,要他講一些來聽聽。於是容閎在他面前把26個英文字母,從A 到 Z 唸一次,得到一大袋農作物為報酬。

現在懂得講中文的西人也多了,不比幾十年前,有些在香港住三代的英國人,一句廣東話也不會講。

有些西方人,本來是與中國毫不相關,因緣際會對中國產生興趣。例如以前香港大學政治科學系的John Burns博士對我們說,在美國讀大學時正值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就是  amazed that a country can try so hard to tear itself apart,決心讀中文來研究中國,卒之成為這方面的專家。John Burns博士能讀、能講、能寫中文。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專修中文中史,後來做外交官,派駐北京幾年,他普通話更進一步

上星期,他出席澳洲Macquarie大學的Sino-Australian Youth活動:

我記得,十幾年前他從外交部退職不久,成功參選聯邦議員。有次4EB民族電台的週年活動請他蒞臨做嘉賓,能夠不看稿致辭,一口氣講十分鐘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全場拍爛手掌。

語言是要多講才純熟的,可能他近年需要講中文的場合不及以前的多,這次的表現比我第一次的印象遜色了很多。尤其是語調的高低(西人最難掌握),有很多失準的地方;今次講的內容只是一些家常閒話,但是有些段落也要講英文搭夠。

轉一個話題,華人彈鋼琴、拉小提琴、彈電結他的多不勝數,成為國際知名的表演藝術家的,大不乏人;但是西人拉二胡、打揚琴,唱粵曲,還可以擔任粵劇「頭架」的掌板大打「篤篤撐」,這個22歲的美國青年John Clifford,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

在美國本來玩西洋樂器,偶爾聽到廣東音樂,發生濃厚興趣,跑到當地的唐人街觀自學;卒之漂洋過海到香港留學,演藝學院修讀文憑課程。

現在阿John懂得玩幾種中國樂器,又能看中文和工尺譜,真厲害。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26 則留言:

  1. frankie上午8:14

    陸克文未到北京前,也曾經到台灣留學。我在Canberra的Old Parliament看過陸克文的介紹,說年少的他曾經寫信給當時一位澳洲總理〈我忘記了是誰〉,問怎樣才可以當上外交家。那位總理答他先要學一門外語。於是乎,陸克文便選擇學中文。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個澳洲總理應該是Gough Whitlam了(1972-75)----他是第一個訪問中國的澳洲總理。
      Rudd的女婿也是台灣人。

      刪除
  2. frankie上午8:30

    但維基寫他的女婿是香港來的潮州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我記錯。是香港人Albert Tse,1989年來澳洲的。
      http://www.brisbanetimes.com.au/articles/2007/12/07/1196813011655.html

      刪除
  3. too bad that Rudd San just being a politician at best...

    回覆刪除
    回覆
    1. 工黨下次一定會輸,我估計要在野起碼四屆,Rudd疊埋心水做職業議員吧。

      刪除
  4. Raymond上午9:48

    可惜,香港的學生太現實。倘有兩三個學生專心學好阿拉伯文,中東事務有研究心得,畢業後必定有筍工任揀!

    回覆刪除
    回覆
    1. 想學阿拉伯文要去留學才有呢。

      刪除
  5. who would want to go ME and work, man!? I don't, no matter how much the money is, man!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那些人交手,仲難頂過老八仔。

      刪除
  6. John Clifford! Bravo! -zpdrmn

    回覆刪除
  7. 純粹好奇,你地以前係港大讀完學士,如果要再讀碩士,係咪無咩特別要求架?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只要有二級榮譽學士學位,你肯報讀,就九成九會獲得取錄(以文學院而論,其他學院如何?不知道)。

      刪除
  8. John Clifford,奇人奇事也。他必對廣東音樂有所貢獻。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甚麼東西,做得好的先缺條件是夠沉迷。

      刪除
    2. Oh,「先決」變了「先缺」!

      刪除
  9. I do not think we need to give extra credit to the foreigners who happen to be able to speak and write Chinese. Think ourselves. We are all cultural foreigners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We all mastered English reasonably well. Perhaps we should be proud of ourselves.

    Foreign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do not necessarily worship China and its culture. Many may consider Chinese as a skill to enhance their career and earning power. The fact that their knowing Chinese is nothing spectacular and does not warrant special attention.

    Samson,
    Ontario, Canada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們都是「被迫」學英文的。
      香港的父母,孩子未入幼稚園已經要他們學A for apple, B for boy了。

      刪除
    2. 時代變了,現在的孩子要學的是A for astronaut, B for Barbarian, C for Chimpanzee了:P
      -KY the Jellyfish

      刪除
  10. 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最近因由作家韩素音的离世,开始拜读她的小说,她五十年代在香港行医,她的书对当时的社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描述,另外根据她的小说a many-splendoured thing改编的电影也取景当时的香港,蛮有意思的,不知道现在哪里可以看到?Chris博学,不知对她的书有何高见?

    回覆刪除
  11. 她的書我見過,就是沒閱讀過。
    電影的DVD在澳洲沒見過,在ebay或amazon有。
    幫你找到這個Youtube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IqLltUtLOU

    回覆刪除
  12. 你地以前70年代高考英文係考D咩架?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樣有筆試,口試。
      筆試考看範文答理解題,還要作文。口試考會話對答。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