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海人到了香港,住了幾十年,還是以「上海人」的身分看自己。我雖然離開了香港15年,做了澳洲公民,自稱「澳洲人」,還是很重視「香港人」這個身分,我想再過多長的時間都會是一樣。與「中國人」的身分不同,這和我的國籍,是沒有衝突的。
我生在香港,成長在香港,香港的人和事物,在我的生命留下了不能磨滅的烙印。雖然香港每日都在改變----記得我離港10年,第一次回去,在以前很熟悉的金鐘地鐵站,走了幾次才找到正確的出口。
香港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敗給英國侵略者,被迫簽署不平等條約而割讓出去的,無疑是歷史的恥辱。但是歷史最會與人開玩笑,往往錯中又有對:無端端造就了中國南端一個繁榮都市,香港人嘗到西方的文明和法治,更成為中國政治動亂時很多人的庇護站;香港在中西的交匯點,造就很多人才,對中國作出貢獻。
香港曾經是革命基地,孫中山的革命組織「興中會」成立於香港中環,香港作為情報和武器的中轉站,匿藏在香港的革命分子策劃過很多行動,對推翻清朝出過很多力。
1949年新中國成立,因參與韓戰援助韓共,遭受美國帶頭實施的禁運封鎖,香港的愛國商人出錢出力支援中國。60年代,大 陸的親人生活困難,香港人還是在捱世界,但是省吃儉用寄糧油衣物藥品回去救濟。70年代,中國經過文革十年浩劫,進行改革開放,香港是中國對外的南大門, 香港人前仆後繼回大陸投資。80年代,香港人發動「希望工程」,捐錢在大陸建村校教育失學的下一代;每逢祖國有天災,香港人踴躍捐助.....
香港成長在歷史的夾縫中,用借來的時間,成就了大業,歷史的功過和因果關係,的確是錯綜複雜,兼且是「一匹布咁長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