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稍後回香港的主要目的,是父母慶祝結婚60週年。
父母兩人同是1932年在大陸出生的,那是中國最苦的年代。他們出生後幾年,中國便開始八年抗戰,抵禦日本人入侵;鄉下又連年歉收,連基本食糧都不夠,有人活活餓死。
他們都沒有機會讀正規學校,現在看書報的能力,都是一點一滴的「上散學」積聚下來的。
祖父在鄉下是個小富,有一大一小兩個老婆,各生了七個兒女。父親是小老婆的最小的孩子,和長兄相差幾十年;長兄長姊的孩子比我父親大,但是要叫他「十四叔」、「十四舅父」。父親的輩份高,連帶我的輩份也高,我很年輕便做叔公、舅公了。
父親幾歲大時,祖父母相繼去世,家道中落加上戰亂,父親開始他的艱難歲月。
祖父在生時,為每個兒子預先置了一間屋和一間店鋪,但是父親的富二代哥哥,都是不善生產的敗家仔,未能積聚財富,也沒有把這個小弟弟照顧好。日本人一來,他們的屋和鋪,不是被燒光就是搶去。日本人走了又來了共產黨,他們逃難到香港,做最低下的工作,真是「衰收尾」。父親年幼無依,靠他的八姐救回一條命,詳情在前文「親情」交代過了。
因為我姑母重病,安排父母親在19歲匆匆結婚,婚後家無恆產,幾乎沒隔宿糧。他們住石硤尾的木屋,剛好見證到香港歷史上著名的「石硤尾大火」。之後他們搬到油麻地的舊式唐樓,就算是搬家也一直沒有離開過這個區,一世人都是住油麻地。
母親的爸爸在抗戰時離開鄉下到香港搵食,做地盤散工,結果在開墾新界時染病去世。我外婆要離開鄉下做女傭,母親在親戚家寄人籬下,差不多是做「妹仔」,母親省吃儉用,用私己錢交學費,讀了三兩年夜校,就是那麼多。
父母辛苦半生,養大我和妹妹兩人成才,也是對社會盡了責任。
父母今年79歲,身體還算不錯。家族的長壽因子庇蔭之功。例如我父親的兄姐,除了兩個在50-60年代肺病難治時染上而去世,其他的大多活到90歲或更長,我希望他們福壽康寧。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I always believe that we should always respect our parent especially get to know their past, as without what they been through would never will be us today. I even once discovered that my dad used to ride a bike all over the hoemtown just to look for any job he could find when he was just 15-16 year old. Life back then, going to school is just impossible because of the fee. We are just so lucky that our parent work so hard just to have us finish high school....highly repect your parent, and mine too!!!
回覆刪除-Lai-
年少時誰不反叛?總覺得父母說的都不中聽,到自己年長了,才逐漸明白。
回覆刪除聽父母輩講淒涼往事
回覆刪除如真如幻
大部分經歷
都不是我輩在尚算安定環境成長的人
可以想像的
小弟父親2004年3月走了,母親也老了!
回覆刪除曾堯,
回覆刪除現在如果我們講黑膠唱片和錄影帶,那些90後都說「乜來架」?
Raymond,
回覆刪除我也快可申請澳洲的長者卡了。
我喜歡聽長輩們講過去的往事。比如聽我奶奶講民國與抗戰的往事,聽父母親講他們在70年代末談戀愛的有趣經歷。與讀歷史書不一樣,親耳聽長輩講述過去,人與事格外鮮活生動,仿佛發生在昨天一樣。
回覆刪除歲月流轉,我們也漸漸變老,如何向子孫們講述我們這一代的故事?
一代有一代的故事....
回覆刪除講起你父母70年代談戀愛,那是我的一代了 ^0^
中國人真係好忙,成世人都要走來走去。
回覆刪除我老爸只係細你老爸三幾年,你讀大學時我先出世...
回覆刪除多謝你分享的故事,十分感慨...
回覆刪除祝你父母身體健康,日日笑口常開!
代郵:
回覆刪除小弟買了廖鳳舒著之『新粵謳解心』,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1月香港重印。書號ISBN978-988-219-352-9
定價:港幣六十八圓。
Guybrush Threepwood,
回覆刪除那我要叫你「世姪」或「世兄」了:)
吹咩,
回覆刪除我父母落地生根,認是「香港人」很久了。
Fung,
回覆刪除多謝晒!
Raymond,
回覆刪除終於有這方面的著作了!
裡面一定有提到招子庸吧?
莫講父母或祖父母那一代,如是'5/60年代出生,尤其未有9年免費教育時,很多人並非一定有機會接受教育,就算有書讀,不少人讀完小學就要出來搵食。
回覆刪除記得有次係外地收聽一中文電台廣播節目,聽見那年輕女主持大發謬論,故打電話入電台作出相應投訴,點知接電話那人員(都係靚妹)叫我寫信提出有關申訴,我立刻火都蒞埋,問是否唔識字就唔可以投訴,唔識字就不能作為聽眾一份子,對方見我發火,才話不是,我跟住就話鬼佢,戰前後甚或現在仍有好多人無接受教育唔識字,但唔代表佢地無知識,啲靚仔靚妹太幸福,以為有書讀係必然,簡直井底之蛙,直頭有如'何不食肉糜'那類白黐建議。
常常喊生活苦悶工作沒前景,
回覆刪除但聽聽上一代的苦難經歷,
又不禁覺得自己其實好幸福!
可惜懂事(懷舊)時,長輩多已仙遊,
遺憾!
賈真,
回覆刪除我讀的小學是名校,一樣有同學升不了中,做工廠妹。
匿名,
回覆刪除上一兩代的人的苦處,看深夜粵語老電影就知道了。
我讀官小,小六有四班,政府只准九十七人考升中試。不准考升中試的,小學畢業後,就要出來工作了。
回覆刪除試都不許考,有違開放公平啊!
回覆刪除那時的人真順從,也沒人出來抗爭。
見不合理事,有抗爭,先有進步。家下啲人,查實一樣咁順從,唔公平嘅制度都係咁頂。
回覆刪除哈哈, 你提起 "世兄",而家好少人用呢個詞。我第一時間想起廿幾年前黑牌威嘅廣告...
回覆刪除http://www.youtube.com/watch?v=GHql7Aa7RHk
omnibus,
回覆刪除現在有人還鬧那些社會抗爭人士「搞亂香港」。
Guybrush Threepwood,
回覆刪除我還以為是「山西竹葉青」添!
山西竹葉青有"世兄"咩,有"阿sir"之嘛!
回覆刪除係喎....
回覆刪除那時共黨還剛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 這些文化可能真是要隔幾百年才來一次。
回覆刪除其實世界各國苦難不斷,這些與我們接近,印象特別深刻吧。
回覆刪除Chris兄,
回覆刪除>>>我讀的小學是名校,一樣有同學升不了中,做工廠妹。
正如我前述,當時未有9年免費教育,一般家庭兒女較多,經濟不寬,未能通過升中試入讀官中或津中,根本好難負擔讀私立中學,尤其女孩,能唸完小學已不錯。
舉兩個例子:我鄰居一位姐姐,讀書不錯,好似小學未畢業(或剛讀完小六?)就決定輟學到製衣廠工作,因可減輕寡母及同住舅父負擔,而且其兄不務正業,早已做亞飛。
例二:識得一女孩(潮州人士),小六成績雖不錯,但還不附選中參加升中試,心裡不樂,因其父已講明,絕不會供她唸中學,莫講無能力,就算有都先會供其兄弟讀,因男人第時要養家,女呢就可做工後嫁人算數,其實那女孩兄弟成績不佳,亦無心向學,小學畢業後那女孩真的到了製衣廠打工。
不過,點都好,那時雖無咁多機會讀書,但仍有大量工廠工或學師等等,現在啲後生中三畢業只可變成雙失青年。
至於 Raymond兄講到所讀官小,小六共有四班,政府只准九十七人考升中試一事,絕對不是單一現象,因其他官校、津校或私校都有相同情況出現。
等一,官中及津中學位有限,等二,派學生參加升中試個啲小學,淨係希望見到所派去嘅學生能夠盡量合格或成績斐然,從而獲得分配志願中學學位,咁學校名聲就誇啦啦,面子攸關,所以成績一般甚或唔錯嘅學生,都不會選中參加成中試,大多數要頂尖個啲,以便為校爭光。
兄台話"試都不許考,有違開放公平啊!",但個時教育處一句中學免費或津貼學位有狠,每家學校只許特定人數參加考試,有關小學就只可作出篩選,揀啲叻嘅參選。
如果愛因斯坦不幸生於香港,分分鐘試都冇得派佢考!
回覆刪除>>>如果愛因斯坦不幸生於香港,分分鐘試都冇得派佢考!
回覆刪除我雖然愛香港,但謝天謝地,咁不幸事無發生係香港,如果唔係,世界歷史及發展好多要改寫。
香港點容到愛因斯坦呢啲天才,香港只有超人個類人型物體得以畸形生存發大,特別'97後,要幾畸形有幾畸形都得,愛因斯坦早早去咗深水埗做外勞。
找到資料:小學會考自1962年起,改為中學入學試[亦即俗稱的升中試],每校可保送小六學生60%參加,成續佳者可增至100%
回覆刪除賈真,
回覆刪除早期的愛因斯坦,反應遲鈍,幾歲大才開口講話。
Raymond,
回覆刪除小弟讀的是100%,好彩!
你的父母只有79歲!
回覆刪除我的父親比你的父母年輕10年,但我應該至少比你年輕30年。
因為我的父母早婚,我又是大仔,看來我不久會做「叔太公」的了!
回覆刪除我讀中學時,就是用先父買的中英文字典,全英文的Oxford字典都有。我看過他寫的英文信,如果不說:不會相信他只有小學畢業程度!
回覆刪除那時的小學畢業生,分分鐘勁過現在的預科生!
回覆刪除今天,我們浸會舊生聚會,有一舊同學在公務員訓練處任part-time導師。她說:問題並不在錯別字,因可以改,而是在於邏輯混亂,那就很難修改的了。還有,前往受訓者都是高官,每一個都是大學畢業生。
回覆刪除我們初出道時,都給上給批評差,果真是一蟹不如一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