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War Hero 何其多

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John McCain得到很多傳媒冠以War Hero美稱。

據說在越戰期間McCain是開戰鬥機的,被越共軍的炮火擊落生擒,關進戰俘營六年才獲得釋放。傳媒當然是大肆渲染他受了多少苦。我想當時越共抗美不啻以卵擊石,與美軍的先進裝備比較相差太遠,正式是「長年苦戰」,自己都是躲在地洞裡吃鹽水撈飯,難道讓戰俘吃牛排喝可樂抽駱駝煙乎?

這個我不多談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用War Hero來google search一下,排在前幾十條的都是與McCain有關的,有人說他是,有人說他不是,可見近日是多麼的熱門討論題目。

我認為應該是在戰爭中立了功的人,才可以稱為War Hero吧?

西方的軍人,服從上級決定,一聲令下便全部放下武器舉手投降,排隊操入戰俘營。根據國際公約,敵國也得善待戰俘(實際情況當然並不盡然),戰爭結束時,戰俘大搖大擺光榮歸國。如果投降後檢回性命就算是War Hero 的話,也太隨便了吧?

這方面,也可以見到東西方文化的不同。

中 國歷來講究「不成功、便成仁」。歷史上比較早和可靠的的記載,是史記之中說漢高祖劉邦擊敗反秦群雄,統一天下,當時有個尚未肅清的田氏不服,帶領五百勇士 遁逃漢軍相逼,田氏自殺,五百勇士也以死相隨。縱使他們是「正統」朝代的漢室的敵人,史書還是推崇他們的忠義;反過來說,中國的史家鄙視投降的軍人,從來不會把他們當作「英雄」的。

日本也是一樣,武士身殉失敗的藩主,大家看日本電影和小說多的是,不容在下喋喋。近至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反撲太平洋諸島,也有日本守軍不肯投降集體跳崖自盡的事件,教美國人嚇傻了眼,大惑不解。

我們知道,今時今日,「感性」和「理性」都要著並重----有人會說大勢已去, 戰死又有何益處?不如保留性命,進戰俘營吃窮敵人,等機會作出種種擾亂行為,消耗敵人的實力----我最近重看1963年的大片「龍虎榜」(The Great Escape),片中某位軍官,發出這樣的見解。

(上圖:「龍虎榜」一幕,身光頸靚的戰俘)

這個War Hero的問題,我還在思索。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