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金錢物質觀

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個善於理財的人。

我很幸運,成長在香港經濟起飛的年代,從來沒有為找工作發過愁。一向有固定收入,於是衣食無憂。移民澳洲之後,三個內就碰上了工作,一做就是13年,最後還是我炒老闆的魷魚,自己不幹的。

因著我做商業報刊的總編的關係,我翻譯了十多年的財經文章,但是全不入腦,可以說是「見到都憎」。我從來不買樓投資,不買基金債券股票,不要說股票,連珍藏版郵票都沒買過!

 
錢很有用,但是我覺得整天想著「怎樣賺多一點的錢」是頂悶人的,這是我的迂腐的書生之見。

還有我覺得,錢要有多少才「夠用」呢,是多多都不夠,也是少少也夠,就看你的要求怎麼樣。

國際金融海嘯,持有股票的人,就算是藍籌股,價值也少了一大截,澳幣在過去的三個月,由一澳元兌美金近乎一兌一的高位,跌到近日的60仙以下,跌了四成,有大量澳幣銀行存款的人,真是喊得一句句。

我時常說,有三餐飽飯吃,有蝸居可以容身就好,其他的,馬馬虎虎的也算罷。錢多多,死的時候又帶不走的;不用的錢,只是一個數字,不算是你的。

儲蓄起來的錢,因匯率升升降降,變得時多時少,其實不用那麼緊張。有錢嘛,用來買了東西,錢才是你的。買了東西,也是用了,東西才是你的。

我買了新鞋,一定馬上穿上,把腳上的一雙叫店員另外包起的。

認識某位個有很多名牌手袋和皮鞋的女士,但見平日見她都是穿得像「咬嗚」,踩雙拖鞋拿個冒牌手袋上街。還有一些朋友,買了隻「金勞」卻,長年放在保險箱裡捨不得戴。這樣的生活,有甚麼意思?
 
如果我現在有很多錢,我或會住一間好一點的屋,開一輛名貴汽車,時常上大酒店吃法國餐,但是到時會不會比現在開心很多很多?我不知道。 

記憶中,我覺得自己最有錢和最開心的花錢經驗,是幾歲大的時候,第一次父母讓我自由支配當年的過年利是錢,一共是5元。

我到書店,看了很久,挑來挑去,最後挑了三本,開心到不得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 則留言:

  1. 錢花了才是你的,這其實很有意思。
    星雲法師也說過類似的話。

    有錢若不願花,更甚於甘作守財奴,那就是永沒將金錢的功用實踐出來。(那金錢只是數目或廢紙)
    原本賺很多錢是為達到一些目的,但若無實現,那我們怎可懷疑這究竟是否算得上是富?

    我們對富人的定義又是對嗎?

    回覆刪除
  2. 貧或富,很多時候是取決於人中的感覺吧。
    錢雖多,感覺不足,雖富猶貧。
    錢雖少,感覺滿足,雖貧猶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