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音發展神速,短短20年間,由「錄影帶」變成數碼雷射影碟(LD),繼而是VCD、DVD,到現在的Blu-ray,已經是四代了。
今時今日「2」字頭的年輕人,只能看看爸爸尚未扔掉的舊器材,才會知道「LD機」是甚麼。LD影碟,已經在市面絕跡多年,想找一張也難。
我在1994年離開香港時,帶著上圖的一批古典歌劇LD,每套要幾百元港幣,這廿多套,花了近二萬元。我心想LD高畫質,比錄影帶耐用,今次一勞永逸,可以看過世了,誰料才不到幾年,LD 便慘遭淘汰!
DVD單面就可以播三個小時,LD 又大又重,可以播兩面但每面只有50多分鐘。以下是我的 LD 和 DVD 的 La Boheme 歌劇放在一起的比較:
LD 有 Chapter No. 供你分段搜畫,可以一按即到,比起錄影帶的捲前捲後簡直神乎其技;有快慢鏡不同的速度播放、A>B指定無限次重播,看日本三級碟特別過癮。LD 的解像度是400餘線,比錄影帶多一倍,令人覺得畫面清晰玲瓏無比,當時算很了不起的了。
卡拉OK影碟初面世的時候,有Digital和Analogue兩條聲道,可以選原唱或純音樂伴奏,乖乖,每張賣一千多元港幣呢!
LD 單播不能錄,那時我們一班發燒友,爭相買高畫質的Super VHS錄影機,租碟回家看時錄下以後慢慢看,那有現在用電腦幾分鐘抄一隻DVD那麼方便!
我的LD機,在香港已經用爛了一部,來澳洲前買一部當時最新款的,轉眼又十多年了。我很擔心,到這部也壞掉之時,那幾十張LD豈不是Total Loss?澳洲的當鋪有時也有舊LD機,賣幾十元一部,但是都是PAL制式的,不能播香港用的美國NTSC制式的LD。
幸而朋友有一部香港帶來,1989年開盒後只用過幾次的LD機,最近慨然送了給我。
現在安樂晒!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古箽是用來收藏和觀賞的,不是用來用的. 如想更安樂,下次回港時去鴨記整多部LD機,實有,幾舊水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