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對這些在澳洲長大或出生的孩子是一門「外語」, 光是一個星期讀兩三個鐘頭,所能產生的效用有多少,大家心中有數了。
移民下一代不能保留父母的「母語」 ,不單是華人社群有這問題,其他族裔也是一樣。
我 認識一些歐洲移民在澳洲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意大利人」不懂意大利語,「俄羅斯人」不懂俄羅斯語的大有人在;他們頂多會聽一點點,但不願講也不願學。看 來,澳洲的華人孩子的中文程度欠佳,這不是很多華人父母掛在嘴唇邊的「中國人始終是中國人」和「黃皮膚黑頭髮,不懂中文很羞家」的說話可以解救的。
只因為,澳洲是日常一切都以英語為主的社會,孩子在這個環境長大,每天在學校七八個小時,聽的、講的、想的都以英文進行,回家後躲在房中用電腦、上網Chat、也是用英文。只有在家中吃飯時聽父母囉唆時才是中文,很多時與父母「中問英答」,兄弟姊妹交談時就全英文。
只有少數的移民家庭,能維持孩子的中文能力。據我觀察所得,比較成功的家庭,並非是高級知識分子,而是父母都是勞工階級、不大懂英文,例如那些開餐館的華人;他們的孩子通常都能夠聽講流利的中文,理由為何,顯而易見。假如父母都是大學生,英文有一定水平的,孩子不說中文的情況更嚴重。
最失策的父母,莫過於怕孩子日後上學時英文不夠好,自小就和孩子常說英文;這些孩子的中文就最不濟,日後上中文班又有何用!
不過,最好的孩子也不過是聽講流利,讀和寫就肯定不大行。還有,第二代已是如此,要第三代懂中文就更難了。
那些「中文班」,師資水平不一,有些是以前做過中文教師,更多的只是沒事幹跑跑龍套,雖然是以中文為母語,但不大懂中文教學的。
中文班教的中文也分普通話/粵語 + 簡體字/繁體字的幾大門派,所用的課本又是香港/大陸/台灣當地的母語學生用的,並不完全適合海外華人子弟學中文之用。
假如父母沒有在家庭營造一個聽講中文的環境,單靠「中文班」要孩子學到中文,真的不容易啊。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