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春(舊式粵語趣談)

有網友向我提議,談談過癮的舊式粵語,正中我下懷,可以一寫多篇。

粵語一方面很古,保存了中原音韻和古漢語的用法;一方面又很能吸收外來影響,發展出多姿多采的「潮語」,有些如曇花一現,有些卻長久流傳。

今次和大家談這個「」字。


「春」,春天,但是在粵語中有另外的含義,雖然涉及不文,但是有其文化根源,並非一味鄙俗。

春天是萬物蓬勃生長的季節,所以粵語的「春」字可以是指飛禽的「蛋」,象徵生機煥發,雞蛋叫「雞春」。「雞春咁密都孵得出仔」,意思和諺語「紙包不住火」一 樣,即秘密不能永遠保守,終有一天會洩露。

注意那個「孵」字,粵語可以讀成 Bo(音步),是今日的 F 聲母的字在古代讀 B 的例子----另外的例子是 「蓬」的粵音可以讀 Fung 和 Pung,「浮」字可以讀成 Po (出來蒲的「蒲」字其實是「浮」)。

由蛋進而指男性的「睪丸」(漢語也有叫「蛋蛋」的), 廣東人也叫「春」,陰囊叫「春袋」。

廣東人的粗話,常用男女生殖器來作點綴,加強語氣:「你地班友係度搞乜春呀?」就是「你們在搞甚麼」,但是帶有輕視和不贊同的意味。

60年代香港開始盛行歐洲的色情電影,當時有一齣叫 Percy,內容是講一個性無能的男人,得到性器官移植,一洗頹風,成為偉丈夫,大受艷女歡迎。這齣電影的中文譯名,都算別出心裁:

「第二春」!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