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Avatar 最大的穿崩

拍電影是集體工程,製作龐大的電影,要兼顧的細節多,需要很多組人員分工,稍欠協調便會出錯。英文就是叫"Goofs"或 "Bloopers",香港是叫「穿崩」或「穿幫」的吧。
由於電影鏡頭是一個一個的拍,還會不順序的跳拍,所以常常在演員的衣服或化妝不連戲方面出錯;例如兩個人從室內走到室外衣服不同了,或剛才在室內窗外是晚上,到了室外變成白天。
以前香港粵語片的製作條件差,拍得又匆忙,聽說有些導演喊了「Camera !」之後去了食雲吞麵,或聽收音機轉播跑馬也有的;古裝武俠片的演員露出手腕上還戴著錶,古裝外景出現電線桿之類的蝦碌鏡頭,一點也不稀奇。
有些穿崩是寫劇本時弄錯時代背景,有些是美工人員用了另一個時代的道具。
像Avatar這齣籌備經年,由大導演自編自導的製作,還是不能避免敗筆。
Avatar 電影描述Na'vi 族人第一次對抗美軍入侵時用土製弓箭,沒有一支射得破軍機的玻璃,卒之一塗地。但是到了電影煞科的大戰時,又怎能夠箭無虛發,射穿防彈玻璃大開殺戒?不是沒可能,起碼要交代他們已經造出更厲害的弓箭的吧?這顯然是動作場面設計者首尾不一貫之誤了。
下面是一些電影的穿崩鏡頭輯錄,不乏名導演製作的賣座大片呢: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 則留言:

  1. Chris,
    如果你有細心留意的話,第一次入侵的時候,Na'vi族人的箭所射的角度跟最後一戰所射的角度是有分別。最後一戰箭所射的角角都跟防彈玻璃成90度,反而第一次入侵所射的都是由低處射上高處,以力學來說,不及最後一戰的大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