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人生舞台

2014年底,去了兩次喪禮。

一個是前文提過的老教授,另一個是比我還年輕幾年的朋友,接踵而來,令人傷感。

老教授八十多歲,十多年前已經患過癌症,親友後輩關懷備至,得到澳洲政府的免費醫療,完全痊癒之後,還寫了一篇文章「過把癌癮」幽默一番。

另一位去世的,只是五十出頭,我與他相識近二十年,即是在澳洲最早認識的朋友。他初時做餐館侍應,與他父親都是我做中文廣播的聽眾。

後來,我家附近一間中餐館的東主年老退休,他買來繼續經營,大家更為熟落。那時他聘請的一個年輕女侍應,後來成為他的太太;他倆有一個可愛的女兒,母女二人常參加我們一班「飲食朋友」的家庭聚餐活動,又與我們一起騎單車旅行。


朋友一天早上在家昏迷不醒,送進醫院之後一直沒有甦醒過,靠插喉維持生命,在香港的家人趕到見其最後一面,家人商議之後讓醫生終止Life Support,就這樣離開這個世界,沒有一言片語交帶。

之後,家庭和生意的擔子,就落在太太身上,我們幾個相熟朋友都說,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不用客氣,她也堅強的自己撐住了。

世界猶如一個熱鬧的舞台,人物出場時間有長有短,自己托賴平安大吉,總會有認識的人提早離場。近幾年間,我的同屆中學校友,已有數人在未及花甲之年,便已經騎鶴西歸,未及參加四年前的畢業40週年慶典

人到中年,就是經常要面對這個處境。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34 則留言:

  1. R.I.P. for those we loved passing away! My mum died suddenly on 20th June last year! The one who nearly was my better half deceased two years ago at the age of 58!

    回覆刪除
    回覆
    1. 踏入一月,我這邊又有一單!

      刪除
  2. so, focking do what you want to do while still being focking alive, man...dont focking rob the bank, e.g., but focking 689 and regime etc., man...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會作最壞打算,天跌落嚟當被冚。

      刪除
  3. Raymond上午9:57

    到了我們這個年歲,就要面對這無奈的現實,避不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結交後生的朋友。

      刪除
    2. 此說可否對呢?以前在多倫多認識一位來自倫敦的老人,總喜歡結交年輕人。那時我二十多,為練習英語而認識他,他為人熱情,性格敦厚,大家成為好朋友,但我心中視他為慈父般的長輩。我介紹不少中國文化讓他認識(他本人喜歡中國文化),而他成為我的英語老師。好懷念他!
      2014年我的一個曾是至愛的人也不幸離開這個世界!久不久仍然想念那段情!

      刪除

  4. 親人離世難免哀傷,看看《莊子》或可助舒緩:「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徙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道或佛,或任何宗教,你信就得了。

      刪除
  5. 老套d個句:活在當下. 珍惜眼前人和事, 保持身心康泰.

    回覆刪除
  6. 梁sir,我在港時比你更早面對這問題:我堂弟交通意外喪生;我兩個同班同學一個交通意外死亡,一個不知何病而提早走人;我另一同學亞嫂只比床角一坎,因而觸發腦內瘀血爆烈而亡。他們通通都係同我同齡即三十出頭。我離港已十年,沒有同舊友聯絡,希望餘下的安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學畢業時,有個同班同學去澳洲讀醫,幾年後醫科畢業,與人開車旅行,路上發生撞車意外,車上五人全部死亡!

      刪除
  7. 我是凡人一個,要參透生關死結,難事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凡人執著多,死結難解矣。

      刪除
  8. 戲劇人生 終有日 閉幕

    回覆刪除
  9. 究竟為了活得快樂,還是為了活得有意義?見人見智。
    題外話,很多華人覺得世上最遺憾是無子送終......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意義才有大快樂,否則只是生物層次的快樂,
      至於何者意義,則是自己界定的。

      刪除
  10. Agree with Chris! Now even if you have children, they have their own lives and who care about their parents? In the UK or abroad, I have heard that even if you want to visit your children, you have to make appointments or else they won't open the doors for you!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到誰的家也好,先打個電話是慣例,也不是什麼預約。
      父母親到來,我想誰不至於閉門不納吧?

      刪除
  11. xiaohua下午6:57

    最难勘破是生死,挚爱已逝,生者须更坚强,面对无常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還年輕的人,慢慢才會懂。

      刪除
  12. 我今73歲,人生落幕已冇反應,有朋友入醫院都去看吓,可能會是最後一次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昏迷不醒就去的話,算是福氣。

      刪除
  13. 我十幾歲時身邊已開始有親戚朋友相繼過身, 有病死、有意外死, 甚至自剎。
    唔知係咪咁,令到自己對那些生生死死, 沒有太強烈的情緒激動,都是淡淡然。
    最重要在對方在生時,自己有沒有虧欠過對方。

    回覆刪除
  14. 人生最初朋輩結婚
    跟著是迎接新生嬰孩
    之後是他們娶新抱嫁女
    最後是和他們鬥快邊個送走先

    回覆刪除
  15. Simon CHEUNG凌晨4:55

    人到中年萬事哀,信否? 最近和舊同學敍會,12個人,有8個都有長期病患 -- 高血壓、糖尿病 or 心臟問題,唉 .............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後生過我的啊,Simon。

      刪除
    2. Simon CHEUNG晚上9:55

      Chris, 小的也已一把年紀.......兩鬢斑駁 ..........

      刪除
  16. 人生最悲,不是去得遲或早,而是見着你最喜歡的人先你而去,而你卻不能做什麽。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親愛的人還在之時,就不要忽略時時關心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