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春秋史筆

相傳孔子親筆撰寫「春秋」,記載當時的大事。春秋文字極之簡潔,很多時只是用一句話就算記錄了。不過孔子的用字,怎樣寫,當中大有學問。

以前的學生必讀的「古文觀止」,第一篇文章選自左傳:「鄭伯克段于鄢」,就是詮釋春秋原文這六個字。鄭莊公平定了率兵作亂的弟弟共叔段,為什麼孔子稱之為「鄭伯」不叫「鄭公」,為什麼用「克」這個動詞,為什麼直稱他的弟弟為「段」,都有微言大義。(這篇文章解釋詳盡,不贅了)

最近「伊斯蘭國」以殘酷手法殺了多個人質,並公布其過程的錄影,令人憤慨。

記者張翠容文章一開頭說「日本人質後藤健二終於被處決了」,驟眼看來還以為是說他罪有應得,拖到現在是太久了。再看下去,作者絕對沒有這個意思,她是說國際多方斡旋,仍然不能救回人質,最後人質還是遭伊斯蘭國殺死的意思。

問題就出在那個「處決」這個詞語上。因為「處決」是指合法的權力機關,殺死犯了當死之罪的人......

如果我是編輯,要起新聞標題的話,我會用「殺害」,一定不是「處決」。

除非是引述伊斯蘭國的公佈,他們大言不慚,說「處決了某某人」,那就可作別論。

另一則,有人寫約旦為報復伊斯蘭國燒死約旦的失事飛機機師,說約旦為了報仇,「進行空襲,殺害55名伊斯蘭國聖鬥士」那就有點奇怪了。難道是作者支持伊斯蘭國,譴責約旦?看下去又不是,只是用錯了字眼。

要客觀不帶褒貶的描述,可以用中性動詞「殺死」,要肯定這個行為,就說「擊斃」、「殲滅」,說「殺害」就是否定這個行為,不能亂用的。


。。。。。。。。。。。。。。。。。。

*倘有留言未能即時上板,是自動過濾去了spam之故,諸君稍安無躁,版主每日檢查幾次,一有發現便會救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16 則留言:

  1. 可能同時喺兩個原因:作者文字運用水準問題,另一原因佢骨子裡確係同情恐怖份子,特別張小姐,左膠代表人物,佢過去文章不在話下,你看佢現在這篇東拉西扯話戰爭幾殘酷,後藤健二很慘,敬佩後藤及其仝工參與人道救濟工作(其實間接讚緊自己)完全沒有半隻字去譴責恐怖組織,連標題都用《他們的反恐戰》,「他們」,他者也,張翠容明顯地將反恐活動同自己對立,也就等於是自己同恐怖組織一陣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左膠們的理論架構是 , 美帝國霸權和資本主義乃世界一切罪惡的源頭 , 加上他們背負18 19世紀西方白人殖民主義的罪咎 ( 這點很莫名其妙 , 雖然歷史文化種族 , 都和他們不相干 ) , 給他們一種要贖罪的道德感 ( 俗稱左膠光環 ) , 所以便衍生出這樣的言行

      刪除
  2. 講起用字,想請教一下,我記憶中以前新聞如果係報導某時某地發現咗一個身份未明嘅死人,會用「發現一具屍體」,但而家好多時都會用「發現一具遺體」,其實用字方面,邊個啱呢?小弟未去查考,但憑咁多年睇慣聽慣,係會用「屍體」唔係「遺體」,所以而家多咗聽到「發現N具遺體」硬係好似唔知點咁。「遺體」唔係確認咗身份先至用嘅咩?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遺體」,通常要連著講「XX人的遺體」,很少看到「發現一具遺體」的。

      刪除
    2. 可以說「發現N具遺骸」?? 「遺體」有「尊重死者」的意思 ??

      刪除
    3. 說「遺體」是,語意上是有尊重意思的。
      新聞報道,說發現「殘骸」比較常用,不過是指殘缺不全的。
      語言有時用開咁就咁,無得解的。

      刪除
    4. 用「發現豔屍」仲好

      刪除
    5. 吳耀漢喺某部港產片(片名記不清,長洲差館?)講解過: 親人稱遺體,不相識的叫屍體。唔知啱唔啱?

      刪除
  3. Raymond上午9:59

    以前,大報的編輯把關,比今天嚴得多,這類錯誤絕不會出現!
    即使編輯忽略了,老總看大版時,都會勾出來更正!

    回覆刪除
  4. 法文:révolte, rébellion;英文: rebel 都是中性詞,但中文,除了“反抗”,就多數人用“起義”(褒)、“作反、叛亂、暴動”(貶)。
    還有“反華”,就一定是貶義的了。西語的anti- 就未必。
    結論:因此寫中文用詞真的必須小心!

    回覆刪除
  5. 滿清覆亡後 , 歷史都是為國民黨 共產黨服務 , 春秋史筆當中有價值判斷的 , 史與哲死亡 , 文也不能免難 , 出現的就是字義詞義混淆不清

    回覆刪除
    回覆
    1. 漢朝之後的官修正史,都難免為政權服務。
      我讀港大中文系時,一位老師更直言歷史「應該」為政治服務,我到現在還未想得通。

      刪除
    2. Raymond晚上9:47

      …那位老師是否思想左傾!

      刪除
    3. 官修正史,都難免為政權服務 , 這當然啦 , 但現代有了學術自由的土壤 , 特別是在極權伸不到的西方學府 , 那些接觸過西方史學方法 , 兼了解華夏王朝史觀的學者 , 是否要摸下個良心呢 ?

      刪除
    4. N 年前,聽香港電台有兩個乜乜教授講歷史(好似目前還在講),特別是中國邊疆非漢地區(包括嶺南),滿口“平亂、作反”、“割據”等漢皇詞彙。相信這兩人曾留學海外,就算不,在香港也足有條件接觸或閱讀到英文書籍,這樣的教授的史觀,令我驚訝!香港是一個什麼樣的“國際、現代”城市?

      刪除
  6. 可能記者用 google translation 翻譯 阿拉白 文
    咪有咁嘅情況出現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