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塘西花月痕


在香港買得這一套四本「塘西花月痕」。

60年代初,我還是小學生,課外書本難得,每日讀包租婆的星島晚報一大頁副刊, 是我的吸收知識主要來源。

裡面有一段每日幾百字的專欄,作者署名「塘西舊侶」,還是小孩子的我對其內容不太明瞭,大概是講香港戰前石塘咀合法娼妓的事情。

80年代,香港作家李碧華,先在其雜文中提到看過這個專欄文字結集成的書,引起她的興趣,繼而獲得靈感,寫出「胭脂扣」小說,再改編為電影,由張國榮和梅艷芳主演。電影引起的哄動,人所共知,不贅。

「塘西舊侶」原名羅澧銘,看來像一個舊文化甚深的紈褲子弟,寫的是他當年流連花國的所見所聞。這些偏到無可再偏的東西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是隔了幾十年,卻可以成為珍貴的民俗資料。

這套書已經絕版多時,前兩年香港有人把收藏拿出來作小量翻印,因為已經超過50年的版權期限,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了。我托朋友到中環的上海印書館搶購了一套,約200元。

以下是其中兩頁,胭脂扣小說裏的娼妓業術語,通通源出於此:


。。。。。。。。

*倘有留言未能即時上板,是自動過濾去了spam之故,諸君稍安無躁,版主每日檢查幾次,一有發現便會救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13 則留言:

  1. 近年來,唔少所謂的掌故民俗學人士,流行將"一蚊雞"與塘西風月掛勾,梁翁贊同否?

    回覆刪除
    回覆
    1. 塘西風月,乃燒銀紙豪客所為。一蚊雞,是最低下階層的樣本,差別很大。

      刪除
  2. 兩回事!

    回覆刪除
  3. 原來"到奉"就係咁解 !

    回覆刪除
  4. 羅澧銘是報人,六十年代辭世。
    此書在九十年代有謝永光(中醫師、多年前明報包教曉信箱主持)加註節錄本。

    回覆刪除
  5. 梁師傅寫番一本油蔴地鴻爪,咁就互相輝映咯

    回覆刪除
  6. 好書!兄長執到寶啦。

    九十年代初,我在九龍普慶戲院附近(轉彎後面那條街,忘記(小)書店名,可有邊個老港知否),也執到幾本“一蚊雞”的舊書如徐松石關於兩廣的“越(粵)人源考”(不是原著書名)書籍。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集成圖書公司,百越雄風嶺南銅鼓

      刪除
  7. 每次去探望我姑姊時,她一定會數先父的風流帳,姑姊仍健在95以上高齡,非常健談,她屬女中豪傑形,她曽笑說大哥(先父) 教坏啲細佬,收完數抽起啲零頭帶埋啲細佬去石塘咀飲花酒,姑姊成日扭計要一齊去,那年代姑姊讀護士畢業,最終又嫁了個洋琴鬼,先父甚小談及他的過去,都係靠呢位姑姊講,姑姊非常硬淨,文革期間夠膽一個人從香港到廣州,再到上海尋子(那時火車係不需購票,成車都係紅衛兵),四個兒子五十年代在大陸大學畢業,兩個來了香港,留在國內的其中一個被華羅庚選中上京,但因父母在香港,被棄而寡歡,幾年后爆血管去了,另一個文革期間在廣州紅到不得了,當上保皇頭頭,還上調上海,89年5月我去上海華東講學,曾準備去探他,那幾天剛剛戈爾巴喬夫到上海訪問,我哋啲行程突然改動至無法見面,幾個月後聴說他帶團到澳洲訪問,期間突染病回國后不幾天就去了,早去既都是最好的,七十年代初我晚間做兼職,放工就去佢處過夜,姑丈洋琴鬼要成一兩點才回家,那時還要在尖沙咀搭嘩啦嘩啦返北角,因為要等門,煑宵亱给姑丈,好多時姑姊都會講啲舊時的風月故事,大家庭出身故仔特別多,她還笑說大伯爺有六個妻妾,晚飯后佣人會問去邊房過亱,然後佣人會將佢對拖鞋放在房門口,據說其中最靚最年輕的妾侍是共產黨,其他國民黨的親戚來寸門,就會偷睇文件。

    回覆刪除
    回覆
    1. 嘩,可以寫80回的小說。

      刪除
  8. 梁兄有野走掉咗!

    回覆刪除
  9. 舊侶無覓
    花化淤泥
    尋歡逐夢話塘西
    如今誰留低
    哭哭啼啼
    芳魂胡不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