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介紹「我是山人的小說」,講功夫,又是舊式的廣東話、文言、白話三及第文體小說;原本是極之小眾的趣味,居然有美國的網友電郵聯絡,多番鼓勵,並囑我嘗試將書逐頁掃描公開。
就開一個我是山人的小說連載吧,一星期一次,每次六頁,以饗同好。
我有的只是一本「粵派英雄譜」,內容是講白鶴派的黃隱林和洪拳的鐵橋三,現在先刊出鐵橋三的一部分.........
圖片:www.optus.com.au |
現存在廣東韶關南華寺的六祖惠能真身 |
圖片來源: http://www.legendbakehouse.com.au/tortillas.html |
金屬味,使人想起坦克車 |
Photo: RACQ |
現在經常說的「血濃於水」,形容與生俱來對同胞和親人的感情,香港人從來不缺乏,不需要甚麼官辦的國民教育。
日本侵華,1941年聖誕節香港淪陷,前後差不多一半香港居民回了內地,香港境內剩下幾十萬人,和平後迅速回復到原來的百多萬人。跟著是國共內戰,1949年國民黨敗走台灣,中共奪得政權,初期還是和以往一樣,中港居民自由往來,過了三數年,中國才封關禁止人民出境。
封關的前幾年間,已經有大量人口從內地到香港,逃避共產黨統治。建國才幾年,中共開始打韓戰、搞三反五反、人民公社、土法煉鋼、援助越共,跟著是文化大革命,人民苦不堪言,糧食短缺,很多人民餓死。
偷渡客被截獲,由警車解回大陸,香港人把麵包扔上車給他們充飢
60年代初期,爆發饑民逃亡潮,漫山遍野的偷渡客徒步攀越梧桐山,身綁籃球內膽或車胎游過大鵬灣,進入香港境內。初時香港政府任由他們入境,終於因為人數太多,決定截獲即時遣返。這個時候,香港人真的表現出血濃於水:有很多人去邊境見抵步的親人一面,有很多人(包括去採訪的記者)帶著一條條的麵包,拋給餓到不似人形,衣衫襤褸,非親非故的內地同胞。
豐子愷 1898 - 1975 |
http://shopping.pchome.com.tw/DJAM1M-A46285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