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麗莎

1970年代之初,香港的粵語流行曲全力反撲,潮流淹沒獨領風騷的上海派國語時代曲。

先是英文歌手仙杜拉,為電視劇「啼笑因緣」唱的主題曲一炮而紅;原本只唱英文歌的Band仔許冠傑,為電影處女作「鬼馬雙星」寫的主題曲,連同一串原創的粵語歌出了一張黑膠碟,首首好聽,十分暢銷。

粵語流行曲擺脫了鄭君綿、鄧寄塵素來被人嫌棄是下三濫的級數,新人新歌不斷湧現,電台大播特播,光輝的時代終於來了。

帶領潮流之一的女歌手麗莎,不是香港人,是一個新加坡妹。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現實政治

香港人正在議論紛紛,何時由全部選民普選特首。

現代的民主制度之下,有些國家由全民一人一票選政府首長,如大家首先會想起的美國。不過有些國家,是由執政黨的領袖,當然擔任的。至於怎樣能夠成為「執政黨」,當然是政黨派代表出來競選議員,全民投票之後數人頭,那個政黨在國會的席位佔多數就是了。

香港的特首呢,依照基本法,不能屬於任何政黨----雖然很多人懷疑梁振英有地下共產黨員的身份!上一段講的兩種呢,美國容許代表政黨的候選人,和不屬任何政黨的獨立候選人競選總統(實際上沒有獨立候選人當選過),英國、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就一定是政黨人士擔任「總理」了。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梁振英政府十大罪狀


當政十二個月,劣跡斑斑:

文過飾非,誠信零分。

包庇迴護,用人唯親。

庸官當道,一味靠「昆」。


詠春散手淺釋 3: 膀手


電影「一代宗師」之中,梁朝偉演葉問師公,主要的宣傳照是梁朝偉擺一個「膀手」的pose。

對功夫有點認識的人,一般以為「膀手」是最夠「詠春特色」的招數----這個手法在其他門派的確不多見,這個造型照是有特別意義的。  

學員練習詠春第一套拳「小念頭」,到第三部份會開始學「膀手」。我要強調的是,在黐手和實際搏鬥時,膀手屬於比較巧妙,但不是太常用的招數。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合家歡」演員誌

「合家歡」(Family Affair)是美國CBS在1966-1971年間很受歡迎的電視劇集,一共拍了五年,香港無線電視配上粵語播映,至今仍然為老觀眾津津樂道。

演員固然演得好,配音也出色,譚炳文配「標叔叔」,黃淑儀配「豬仔」、李司棋配「小寶」,觀眾大為讚賞。

劇情:美國大城市的富裕單身漢Bill,收養了朋友的遺孤,大姐Sissy(絲絲)、小妹Buffy (小寶)、小弟Jody(豬仔)。Bill是成功的工程師,家庭雜務由外表嚴肅內心慈祥的男管家「法蘭先生」代勞,故事圍繞著這個特別的「家庭」發展出很多有趣的事。

這是其中一集,講法蘭先生帶著豬仔和小寶註冊上學的情形: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後窗

這齣1955年的「後窗」,是重拍1954年「緊張大師」希治閣的經典懸疑片Rear Window(香港公映時也是中譯為「後窗」)大抵依照原作的框架,劇情有適量的「本地化」

最特別的是,本片由全體粵語片大明星、粵劇紅伶和閒角演員義務參與。他們不計排名和戲份輕重,有些只是做行人;大佬倌紅線女和任劍輝,只是演一對演街頭賣唱的盲妹,出鏡時間很短。

事緣當年名演員伊秋水病逝,身後蕭條,遺下寡婦和孤兒(兒子伊雷),景況堪憐。伊秋水生前雖然收入不錯,全部花光周濟朋友,甚至有人蓄意騙他、有借無還,他也不介意,乃落得這個下場。同行藝人敬重他為人俠義,乃發起義拍一齣電影,收入用來撫養他的遺孤長大成材,成為香港電影史的溫情佳話。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形容詞作名詞

最近香港有一個表達政見的新團體成立,叫「沉默之聲」,看其姿態,是與甚麼「愛港力」、「愛港之聲」屬於同一類貨色。

今日不談政治,是從他們的英文名The Sounds of Silence講講英語文法。

話說,60年代美國歌手Simon and Garfunkel有一隻唱片 Sounds of Silence 後來再被電影「畢業生」(The Graduate)選為插曲,成為當年的文化 icon。
" Sounds of Silence", sound 這個字用了眾數,在文法上有點別扭,平時比較罕見。不過流行音樂反傳統是家常便飯,也沒所謂了。其實歌詞是這樣的: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無敵藍光(平)機

現在的廿餘歲的人,大概很多人已經不知道卡式錄音帶和VHS錄影帶為何物了。十多年前DVD錄影機剛面世,我買了一部台灣名牌Lite-on,隨即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把80年代以來錄下的200多盒錄影帶----很多是現在找不到的粵語殘片,轉為DVD-R,以為可能一勞永逸,不怕錄影帶儲藏幾十年,會磁粉脫落令畫質變差,或有運轉不靈而黐帶的危險。

新造的DVD,在那部DVD錄影機自錄自放,完全沒有問題,我很高興,就把大部分的錄影帶扔掉。想不到那部DVD錄影機,經過幾個月的操勞,不久便突發死亡......試下其他的DVD機,則很多是不能夠播放,老是出「錯誤訊息」,說讀不到碟!這一下子,慘了。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花都綺夢

今日向大家講一齣奇片,1955年的「花都綺夢」。

唐滌生寫的粵劇已經成為一代經典,對粵劇全無認識的人,也一定會知道「帝女花」、「紫釵記」,識唱一兩句「落花滿天蔽月光」!

唐滌生寫這齣時裝電影的劇本,還親自做導演----單是這兩樣,已經大有看頭。全片的風格,包括情節、對白、配樂、鏡頭運用、演員的表現,「洋化」的味道很濃。看來,唐滌生從四五十年代的美國電影,得到很多啟發。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現在香港的社會,是有史以來最令人活得不安、感覺前景黯淡;客觀來說,政治生態最為醜惡的。

怎能不教我懷念我成長的五六十年代?

今日就從有心人貼上Youtube的照片和短片,慨嘆一番:



..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美空雲雀的英文歌

以前介紹過日本演歌天后美空雲雀,她也唱英文歌的,不是日本演歌風格,聽起來有當代美國歌后Dinah Washington, Sarah Vaughn的味道;但也保持她個人的細緻、深情和別出心裁的特色。

這首是不朽名曲Hoagy Carmichael寫的Stardust:

發音很準確,如果大家知道,其實她是一句英文也不會講的,就得佩服她下的苦工了!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詠春散手淺釋 2: 雙攤手

前文「詠春散手淺釋 1介紹單攤手制敵招數,功夫之道,貴乎能夠靈活施展,不拘左右,可以單手或雙手使用,今期介紹雙攤手。

相傳少林的五枚師太在野外見到蛇鶴相鬥,啟發她模仿其形態創立詠春拳。這說法的真實性云何,不是我們研究的重心;不過詠春拳要求雙臂柔中帶剛,纏繞力強如蛇身或鶴頸,和一些以橋手堅硬奮力擋格為尚的拳法(如嶺南的洪拳或日本的空手道)很不相類,同時詠春拳要求手臂瞬間鑽空位出擊敵人,的確是很像鶴嘴和蛇頭的。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35年前的明報

前文:「50年前的明報

過了十多年,明報大熟大勇,文化氣息獨步香港報壇。

其他報章不是沒有副刊,如「星島晚報」、「華僑日報」、「快報」、「工商日報」、「成報」,都有小說雜文版,論歷史不會輸蝕給明報,但是登載的文章,無論質和量,都難以與明報相比。

很多題材和內容嚴肅一點,字數較多,需要時間來咀嚼的文章,普通讀者或會望之卻步,明報敢登。

1982年,明報的中國問題分析大旗手丁望,編了一本選輯1977 - 1979的三年內的「星期專論」的單行本,都是內容紮實的文章。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君子自重

華人很擅長逆境求存,在太平盛世則鑽空擋、搵著數,爭取最大的利益.....這也許解釋了為何這個「偉大的民族」歷經數千年的戰亂、天災、人禍、飢荒,還能屹立不倒,人數還越來越多。君不見世界上每個貧與富的地方,都有「撈得掂」的華人!

現在不是「唔搶無得食」的時代,我們移民到平等、自由、民主的西方國家,國情真的不同,入鄉隨俗,有些事需要留意一下。

例如澳洲這個國家,人民純樸、友善、容易信人,生活態度是是旦旦,你可不要以為人家蠢鈍,管理不夠嚴密,不懂得堵塞漏洞,我們不去佔盡便宜就對不住自己。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50年前的明報

 我在90年代離港之前,如果早上買一份報紙的話,一定是「明報」,要買第二份,則非「信報」莫屬。

那時由金庸做總舵主的明報,的確是「知識分子」風格濃厚,文字水準高,立場有風骨,報道有公信力。

老讀者回香港,看到今日的明報,淪為支持建制、文字每況愈下的梁粉報,真不是味道。

書架上有本明報在1969年選輯1962 - 65年「自由談」副刊文章的單行本。現在拿起重讀,還是津津有味。

明報在1959年創刊,據編輯說,蘊釀了三年時間,才決定因循舊日上海的「申報」,以「自由談」為副刊的名稱。別的不說,單是看作者的陣容,文章的目錄,已經令人悠然神往了: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入手三星 Note 2

(前文「換手機」) 考慮了幾個星期,加上聽取網友的意見,終於入手了三星的智能手機Galaxy Note 2(規格表)。

仍然留在Vodafone,機費A$55 x 24個月,比之付五六百澳元買機,轉台用較低的月費,計起來也是差不多,但少了點麻煩。

三四月在香港,看見街頭巷尾最多潮男潮女用 Note 2,好歹大把人陪,沒錯的了。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過猶不及

2012年9月21日,墨爾本,澳洲廣播電台女職員Jill Meagher,晚上和朋友在夜店遣興,凌晨一點半離開,當時街上仍然有行人。她應該是步行幾分鐘便可以到家,但家人等不到她回來。

警方覆查附近商店向街道的監視攝錄機,找到她被一個男人截停講話的短短幾秒鏡頭,跟據男人的容貌和其他線索,失蹤之後五日,,警方拘補41歲當地男子Adrian Ernest Bailey,並且由他帶領在郊野找到她的屍體,檢驗結果,她是被姦殺的。他已經在今年在庭上直認強姦和謀殺的控罪,現在等候宣判。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戲曲中心英譯

戲曲中心英譯,應該如管理當局最初提議用普通話漢語拼音的Xiqu Centre,還是有人說沿用其舊的Chinese Opera Centre,仍未有最後決定。 

當初有網民調侃說這個譯音近乎「私處」,這個當然是說笑。我擔心的是西人能以「漢語拼音」唸的,100個之中也沒有一個能讀得出「正確」 的 " Q " 的記音符號,一定是把「戲曲」變「師姑」(前文)。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詠春六點半棍

 南派功夫叫「棍」,北派功夫叫「棒」,其實一也。

在以往的農業社會,棍是最容易找得到的武器,隨手都可抄起一根來用。各門派的棍長度不一,詠春六點半棍屬於長棍,約10中國尺長,雙手持一端,永遠用另一端來作防衛和攻擊。內行人叫這種棍為「單頭棍」,和「齊眉棍」(約5中國尺),雙手持棍中央(像戲曲舞台上的孫悟空),兩頭都可用的「雙頭棍」不同。

詠春本來是女子武術,短橋窄馬,近身搏鬥是為所長,為甚麼會發展出這麼長的兵器呢?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無妄之災


圖片:http://www.abc.net.au
日前香港新界半夜發生交通意外:

一名少年昨凌晨疑偷取父親私家車後,約同3名少年男女一同遊車河,並將車匙交給15歲無駕駛執照的少年駕大膽車,豈料於大埔新娘潭黑夜飛馳時失事,車頭狂撞路邊燈柱,駕車少年頭部重傷命危,3男女乘客亦受傷....(新報新聞)

這些事情,外國發生得更為頻繁,因為每個家庭都起碼有一輛汽車,多數父母都是車匙隨便放,有些更會在空曠地方讓未足法定年齡的子女開車玩玩----如果你的房屋佔地幾萬尺,在自己的屬地上更是「無王管」----更助長了「開大膽車」的風氣。

現在很多車都是自動波,好像只是踩油和扭扭駕駛盤這麼簡單,青少年都在電腦遊戲上開模擬車開慣了,真實和虛幻都分不清,以為自己未有車牌,轉彎抹角的駕駛技術已經很高超。殊不知道玩電腦遊戲Game Over可以再來,現實之中卻沒有這個機會!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OK Hit Songs


封面小照:「英國貓王」Cliff Richard
1964-65年間,我讀小學五年級,學英文ABC才兩年多,已經學著聽「歐西流行曲」。

每天下午聽收音機,商業電台有詹小屏主持全日僅有的一兩個鐘頭的英文歌節目----今日的元老級陳任、樂仕、湯正川、俞琤那批 DJ 還未出道。香港電台中文台有許綺蓮和嘉蓮各半小時的節目,英文台的Uncle Ray已在,但我的英文還不行,聽不懂他的介紹。

聽「英文歌」,開闢了我的音樂新天地。那時如饑似渴的吸收,但英文程度太差,聽不明歌詞,一定要看著歌紙才識唱。唯獨是這樣的生吞活剝,對提高英文程度大有幫助!


歌詞何處有?買香港一個月出版一本,每本一元的OK Hit Songs,或 Hit Parade。窮學生,沒有錢,問人家借回家徹夜狂抄。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美妙單簧管

來源:Wikipedia
星期日,來點輕鬆的,講講西洋音樂。

初學聽古典音樂,我喜歡聽大堆頭的管弦樂,後來玩音響,更是非「爆棚」不過癮,但是慢慢地口味改變,懂得欣賞柔和悅耳,聽來令人心平氣和的音樂了。

吹管樂器中的單簧管,音色醇厚,百轉千迴,輕快歡樂和緩慢幽怨,古典和爵士都有特別味道。

以下是我百聽不厭的莫札特的單簧管協奏曲,我只能說由頭到尾都那麼好聽,美妙旋律俯拾皆是,充滿希望與喜悅,真是天籟之音-----有誰會想到是莫札特死前幾個月,貧病交迫的時間寫出來的,很大可能作曲家自己都未聽過真正的演奏,唉唉。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以訛傳訛

蘋果日報6月7日陶傑的「黃金冒險號」專欄,題目「澳洲女強人」的文章,裡面有兩段,十分不妥:

......最近,澳洲女總理紀拉德(Julia Gillard)宣佈,政府將會加強監察外來移民的間諜行為──太多的「新移民」,來到澳洲,謀取西方的寬容和福利生活,然後以「多元文化」的大傘從事威脅澳洲利益的活動。紀拉德說:「外來的移民,如果不能適應做真正的澳洲人,請他們收拾包袱,離開澳洲,澳洲的主要語言,是英文,不是阿拉伯語、黎巴嫩話、中文、俄文等其他語言,如果你想成為澳洲的一部份,學好英文。」


「而且,」澳洲女總理說:「我們澳洲人以基督教立國。如果我們的上帝令你感到不悅,請你去投奔其他國家,因為上帝是我們的文化。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嚕嚕囌囌的不滿這樣,投訴那樣,請你們實踐澳洲尊崇的其中一種自由──你們有離開的自由。我們沒有叫你們來,是你們要來的,因此,你不要只說,行動吧。」


澳洲這位女總理,是一位英才。


我以澳洲國民的身份,有責任告訴大家,這段新聞完全是假的。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最佳學英語網站

很多學英語的人,希望自己講到一口流利的英語,最好是能夠講得像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那麼地道。

香港這個地方注重書面英語,但缺乏聽、講的環境,學子想達到這個目標有一點困難,但是通過觀摩和練習,減少講英語帶香港腔調----不是捲舌捲得不夠所以「唔似鬼佬」,而是一些香港的英語老師,一直以來搞錯了長、短、輕、重、高、低,或應隱藏的發音----是不難做得到的。

我以往曾經不自量力,製作過幾段片,講解一些要注意的問題。最近發現了這個Linguaspectrum 的網站(http://www.youtube.com/user/Linguaspectrum?feature=watch),實在太美妙了,一定要介紹給大家。

這網站的導師,講解得很顯淺,講話速度故意緩慢一點,很容易聽得明白,而且是英國音的英語,聽來如沐春風。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詠春散手淺釋 1

西方社會對「功夫」二字的認識,是從70年代電視劇集Kung Fu 開始的。劇中主角Kwai Chang Caine(香港譯名「金桂祥」)是一個中美混血兒,由白人David Carradine飾演,自小在少林寺學武,長大之後去美國,在西部行俠仗義。跟著大放異彩的,當然是真正華裔的李小龍和成龍的功夫電影,Kung Fu也入了牛津字典,成為認可的英文字。 

李小龍是詠春宗師葉問的早期弟子,他的「截拳道」之中,有很多元素源自詠春,近年甄子丹飾演的「葉問」電影,叫好又叫座,使「詠春」功夫更響遍國際。 相傳這派拳法由少林寺的五枚尼姑所創,親授豆腐姑娘嚴詠春,乃傳入民間,故名。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2013六四悼念活動

(貼圖來源:蘋果日報、D100、路透社)

暴雨閃電之中,香港人在維多利亞公園,締造了全球最大的六四悼念活動: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1989民運日誌

 
24年前,香港逾百萬人上街,包括中資機構員工,抗議中共屠殺民運人士

今日是六四的24週年。

當年發生過甚麼事?本博讀者之中,有不少是80後,六四當日可能還是幾歲大,未懂得看報紙。

以下摘錄自親中的文匯出版的單行本給你們看,報道無花無假,比之今日的文匯報可信得多: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神心叵測

去年這個時候,我寫過一篇「柴玲的寬恕」,對她的寬恕論已經很反感。

今年柴玲又來了。(頭條新聞 : 一些人一些事:沈彤、柴玲 )

......柴玲向港台節目《頭條新聞》表示,自從信奉基督後,每年六四由痛苦變成「喜悅」,因她明白六四是神「救贖中國的大計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601/18279781)

對她這番言論,我只能套一句潮語:「膠都費事俾」。

世間的苦難,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人為的。人為的苦難,冤有頭債有主,罪魁禍首要負上刑責,與神無尤,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逃學威龍」中黃霑演的牧師都識講啦:


俄羅斯風情

著名的俄羅斯Bolshoi 芭蕾舞團,蒞臨本市表演。這個週末,本地的俄羅斯裔人民,也在南岸的文化中心草坪上,舉辦小型嘉年華。

穿著傳統服裝跳舞,歡迎遊人加入: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人貓爭座

貓的習慣:你坐暖了座位,起來去一下洗手間,回來就會發覺給牠霸了座位:
主人要坐都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