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香港的轉變
這次相隔三年重臨香江,看到的有轉變和不變。
據聞政府公 布香港居民總數剛突破了700萬,對此我極感懷疑!比較40年前我親身經歷香港號稱「人口400萬」的情況,現在街上所見的人何止是以前的三倍?可能政府發表今日的統計時,流動人口和無證人口沒有計算在內吧。
人口老化的情形更明顯了,街上多了 很多拿拐杖和助行架的老人蹣跚而行,更多的是坐輪椅的,後面推著的每每是外籍女傭。乘地鐵時,身邊多了很多印尼裔的戴頭巾的女性,還有很多南亞裔人士 ----不知道是印度、巴基斯坦還是孟加拉人了。
香港的消費市場,大主顧一定是大陸來客了, 我逛了很多次「百老匯」、「豐澤」,這個印象至為明顯。
香港的經濟怎樣?其他的不知道,飲食 場所總是擠滿了人。香港的可愛之處是最平和最貴都有得食:在倫敦戲院舊址的「莊氏倫敦廣場」樓上的Hotpot火鍋專門店,私人火鍋午市減價到29元一位,還有一杯飲品!尖沙嘴區的中間道一號稻香集團屬下的「客家好棧」,有貨真價實的「一蚊雞」,一隻雞只賣一元,條件是同時要一碟38元的「羅漢齋」,並 無取巧。兩者都是地方雅潔,坐得舒服的食肆,這樣低的價錢真是虧本的啦。
我看見後者貼出招聘員工告示,侍應和清潔阿嬸都是5000餘元,部長也不過是6000元出 頭,這樣低的工資,教人怎樣維持生活?大部分的侍應都是講不大流利的粵語,肯定是大陸來的外勞或新移民,一般的服務態度都很殷勤。
地鐵裡,前後左右很多人在講手機,可能是藉此消磨時間吧。
路面多了很多 巴士,路線牌上很多我不認識的地名;地鐵、火車網絡星羅棋佈,香港的交通基建近年已經趨於完善,以前擠巴士、塞車的問題況大致上已經解決了。
書店和影碟店的藏量豐富,種類很多,很冷門的都有,就算是外國電影的DVD,都遠勝澳洲的影碟店,香港不愧是國際大都會,我只怕行囊 容量不夠,買了根本沒有時間看,惟有盡量忍手。
家住油麻地,我晚上回家時大多取道廟街,順便逛逛平價地攤。廟街幾十年來都是政府默許的娼妓區,眾人皆知;以往都是年老的「龜婆」,站在地下樓梯口向路過的單身漢搭訕拉客,現在卻是三五成群的妙齡北 姑,言笑晏晏,搔首弄姿,好生觸目。
舊區餅家的「蛋撻」、「老婆餅」,「澳洲牛奶公司」的 24元「多士+煎雙蛋+火腿通粉+奶茶」早餐,一樣的抵食。
不變的,當然還有還有「恭和堂」 的龜苓膏,和「義順」的燉牛奶。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