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和現況,有時是兩個故事。
11月15日晚上,台灣地區政府邀請俄羅斯聖彼得堡樂團到花蓮演出:
「......昨夜飄著綿綿細雨,但無損現場氣氛,台上105位演奏家頂著細雨,在尤里‧泰密卡諾夫指揮下,賣力演奏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展現磅礴氣勢,牽動聽眾澎湃的心。當樂團全程演奏完長約五十分鐘的「1812」序曲,安可聲如浪潮般響起......」(聯合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976547.shtml)
「....戶外演奏會雖有風雨來作梗,但在全場擠進數萬觀眾引頸企盼下,泰密卡諾夫仍率領團員克服萬難,演出多曲充滿濃濃俄國風的柴可夫斯基著名的樂章,盪氣迴腸的音符深深撼動全場觀眾。不過,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也在炫麗的煙火中因風雨影響,縮短演出提前謝幕.....」(中國時報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1116001567&cid=1206)
網友指出的事實:八十分鐘的演出,樂團竟只演奏了四十分鐘就臭臉閃人,因為表演過程中,縣府人員不斷穿插送禮,花蓮縣打斷表演上台致意。最後還亂放煙火放不停,才搞得樂團忍無可忍,中止演奏。
(http://forum.chinatimes.com/default.aspx?g=posts&m=262162)
Next TV的視像報道 http://www.nexttv.com.tw/index/section/sec_1/6/sec_2/10001/vdo/9436
柴可夫斯基的1812 序曲是一首很流行的十來分鐘的短曲,居然會「長約50分鐘」?令人懷疑寫第一段報道文章的記者完全不懂音樂、到了場沒有看節目單、沒有聽,還是根本不在場,憑空寫的!
I feel sorry for the orchestra...
回覆刪除政客最討厭。
回覆刪除中國時報和聯合報為花蓮縣政府辯護,壹電視的報導比較可信。中國時報和聯合都都是親國民黨的。
回覆刪除寫出長五十分鐘的一八一二,聯合報記者極有可能並不在場採訪,而老編也是古典音樂盲,把關不嚴。
又多一宗古典音樂界的笑話。
看兩篇文章的描述,完全是堆砌的陳腔濫調,100%是鱔稿。
回覆刪除聯合報,
回覆刪除『長約五十分鐘的「一八一二」序曲』:純粹想像?強烈的個人感受?覺得聽罷現實裏不到二十分鐘的演奏,已獲得幾乎是五十分鐘的表演那麼豐富的享受?
『礙於天候因素,尤里.泰密卡諾夫擔心昂貴樂器嚴重受潮,影響北、高兩場演出,加上雨勢未歇...』:個人猜測?以偏概全?有所隱瞞?
中國時報,
『在花蓮的戶外演出,是以施放煙火取代大砲』:真的是當局「有心思」來個「巧安排」?可惜似乎張冠李戴。
記者報導新聞,有的是新聞自由,卻不是創作自由吧!
新聞同行,大概也應把持些原則吧!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270000/newsid_7279700/7279776.stm
事實上,每間報社有自己的立場。
看世界新聞,我頗贊許BBC。
回覆刪除CNN就很偏倚,不及同是美國的PBS。
為樂團感到難過, 亦為台灣人感到難過. 真是醜態盡出了.
回覆刪除我看到的是當天沒有在演出當中不斷穿插送禮,而是當指揮拿起指揮捧要開始的時候突然送禮
回覆刪除電視片段是經過剪接插入所以也不完全符事實而是被誇張了
不過主辦單位不懂得音樂會應該有的尊重卻是真的
「長約五十分鐘」會不會是筆誤呢?或本來是想寫十五鍾?
回覆刪除不過這也是猜測吧了。
颯,
回覆刪除另一個常出現的失禮是亂鼓掌。
K,
回覆刪除你是宅心仁厚了。
匿名,
回覆刪除以壹傳媒的往績,誇張報導也有可能,不過主辦當局也一定有錯。
台灣的報告風格傾向描述, 一般看的時候不大覺是新聞, 覺得是故事。
回覆刪除這篇擺明就是為了摭醜。
這兩篇的風格,差不多是社團宣傳稿了。
回覆刪除有没有辣妹表演钢管舞?台湾乡下地方集会必备节目。
回覆刪除「鋼管舞」?
回覆刪除以前是脫衣舞場的節目,現在良家婦女也來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