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鄧麗欣的錯字

這個星期,網上有很多關於鄧麗欣的新書33頁之中,有100多個錯字的討論。

我做了十幾年的編輯,天天為投稿的作者和登廣告的客戶改錯字,做到想死。但是自己也不免有時打錯字,「錯字」簡直就是文字工作者的 Facts of Life。見得多,這個那個字寫錯的原因何在,也大概猜得到。

用簡體字打原稿,用電腦轉繁體的錯誤:例如「郁達夫」變成「鬱達夫」,是因為簡體字有些是幾個字用一個代替,沒法正確還原。

用字型輸入法(如倉頡、五筆、九方)的錯誤:字型相近,打字的人看原稿時看錯,弄混了,打了另一字。

用拼音輸入法的錯誤:用不同的拼音輸入法的人很多,怎樣錯法,都可以猜得到打字的人是用甚麼方言的。例如「鄧麗欣」打成「等理心」,就是用普通話拼音(deng li xin)同音異字的錯誤。如果打成「燈勵因」,就肯定是廣東話輸入法在(dang lai yan)選字時「按錯隔籬」的結果啦。

作者以為寫對其實是錯的字 這個不用舉例了。

鄧小姐的百多個錯字,講了多天,到底是怎樣錯法,我還是剛剛才知道:

萬能遙控

我手邊有這麼多個遙控:

使用很多電池,又阻地方,有時不知道放了在娜裡。買了這個萬能遙控,就可以代替全部:

Logitech 的 Harmony 的萬能遙控系列 525型號,最多可以同時代替多達15個的原裝遙控。據說包含各國大小品牌的影音設備,包括AV Amp, CD, DVD, 甚至最新的數碼高清電視機頂盒、最舊的錄影機和LD機,全數達幾千款

假如榜上無名的,也可以通過學習或搜索程序來Set Up得到。

這是525 型是整個Harmony系列之中最便宜的,比起更貴的型號,它用的是筆芯電(不是可以充電的鋰電池),單色小屏幕;按鈕不多,一些功能要在Menu裡找,當然不是最方便,一分錢一分貨了。

不同市面上賣得更便宜的萬能遙控,它不需要逐一輸入每個被取代的遙控的代碼,而是要在電腦上安裝買遙控時附送的軟件,通過Logitech的網站開戶,不須再付費;把一切選好之後再用USB連線下載到遙控。隨時可以更新軟件和更改遙控的功能。

最方便的是有一個叫Activity 的複合功能,比方說要看DVD,按Watch DVD的指令變會同時開電視、DVD機、AV Amp(並調到DVD那個Input),看完了,按一個鈕便全部關掉。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竟有如此賤丈夫

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這段報道,令人怒火中燒。

有個澳洲女士Karen,不幸身患乳癌和腦癌,到了末期階段,電視上看到她形容憔悴、頭髮掉光的模樣,使人心酸。醫生判斷她沒有多少時間可活,保險公司也提早把她的人壽保險,一共是澳幣36萬元發放出來。

款項存進Karen和結婚22年丈夫的聯名戶口之中,誰知道.....

她的丈夫,馬上跑掉啦!

Karen住院期間,他日日花天酒地,隔幾日就提1000元來花,後來變本加厲,乾脆走人,在黃金海岸租了一間週租400多元的新屋,買新車買新遊艇。這還不止,他另外開一個自己的私人戶口,把餘下的錢盡數撥了過去,Karen一毛錢也得不到!

Karen出院時,提著一個超市購物袋,裝著幾件替換衣服,回到家徒四壁的家中,不名一文,基本生活都成問題。

記者也有辦法,跑到黃金海岸找到這個男人。他也恬不知恥,接受訪問。面向鏡頭,當然是砌辭狡辯,說老婆都快要死了,她要錢來也沒用;保險金不是給她的,是給丈夫和家人的,最後還口出惡言,罵 Karen "She's a bitch!",最令人憤怒。

Karen曾向法院控告,但丈夫只歸還一萬元和一輛新買的車。

現在Karen住在悉尼的父母家中,度過最後的凄涼日子。我想傷她的心的,失了錢財還不比丈夫負情來得更深吧。

Heartbreak husband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芝麻糊

本市只可以買得到這款韓國製的 Soylove 牌「豆漿機」,在香港自然有更多選擇,不過操作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吧。

說是豆漿機,其實可以做豆腐、菜湯、南瓜湯,還有傳統廣式甜品,如花生糊、杏仁糊、芝麻糊、合桃糊....

我做芝麻糊的話,用白芝麻+黑芝麻,其中白色的佔多一點,可以減少苦澀味,不過也是個人喜好了。加上同等份量的糯米。

白芝麻+黑芝麻+ 糯米先用中火,在易潔鑊中略炒香,然後用水沖一下,不過假如原料信得過乾淨的話,洗不洗也沒多大關係。但是千萬不要先洗後炒,炒很久都炒不香的。

放入豆漿機的特別容器中,加水。

按鈕,之後一切自動進行,20分鐘之後.....加糖略攪一下,用碗上桌。

芝麻糊有烏髮、滑腸的功效,最重要的,還是好食啦。

那些沖滾水的現成即食製品,滋味和口感無得比矣。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中國學生週報

前文「美國資助的香港中文刊物

50~60年代,美國新聞處除了直接在香港出版書刊,還有通過一個基金會,資助一些中文的出版事業。這段期間的「友聯出版社」,和影響力最大的「中國學生週報」是其中的表表者。

「中國學生週報」創刊於1952年7月25日,到1974年7月24日停刊,整整22年。已去世的導演張徹,文化名人胡菊人、司馬長風,都曾在週報發表文章。今日許多著名的作家,都是在這個搖籃孕育出來的,例如今日仍然活躍的影評人石琪(他太太是陸離,由作者成為週報後期的編輯)、金炳興、羅卡、吳昊。劉天賜在學生時代開始投稿,長期在「快活谷」版寫搞笑文章,筆名「大官賜」,頭腦古靈精怪,所以後來為無線電視的「雙星報喜」編劇橋做得這樣出色了。

這份當時十分受歡迎的週報,雖有美元資助,幸好沒有明顯的親美立場,少談政治,多談文藝、生活、興趣和學術,內容相當豐富,不愧是益智健康的精神食糧,相信 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還有深刻印象。週報的辦事處,曾設在九龍窩打老道近廣華醫院的翠園大廈,交通很方便,也搞過一些讀者的聯誼活動,無形中成為一個志同道 合的小文化圈。

我從小學開始看中國學生週報,嘗試投稿時,已是60年代中期,還是個中學生。我的文章有一些剪報留存,例如下面的兩篇:

文章登了出來,有稿費,到旺角的友聯書報社領取。

香港中文大學得到盧瑋鑾教授(筆名小思)捐出私人珍藏的一千多期舊報,大學花了很多人力物力, 逐頁逐篇文章掃瞄,編製目錄,開設網頁,讓讀者查閱:

http://hklitpub.lib.cuhk.edu.hk/journals/zgxszb/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食人一餐飯

「食人一餐飯」.....下句是「做到頭都爛」 ,是香港歇後語,有個朋友略改一下:「食人一餐粥......做到周身郁」,令人嘻哈絕倒。意思都是:這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人家不會無端端的給你好處,你接受了便是欠對方的人情,一定要還的。

前幾天澳洲有一件不算得是新聞的新聞,是某地市政府的議員,訂了一家五星級度假村式酒店來開「研討會」,幾日下來包食包住,大吃大喝,用的當然是公帑,不會是自掏腰包了。

這些事情和嚴重的金錢貪污事件相比,小意思了,人民都見怪不怪,只希望他們食君之祿,能稍稍記得擔君之憂,為人民做事切實一點就算了。

常常出國「考察」、開會,順便坐商務客位遊飛機河,住豪華酒店,領旅遊津貼,這些都是澳洲政客的慣技。至於考察之後,幹了甚麼成績出來,沒人過問;只是記者間中沒有甚麼新聞時,揪其中幾個政客出來算算,某部長今年又用了幾多十萬,充撐一下報紙版面而已。

公 費吃喝浪費,我相信在中國是更大的問題。有個好友的親戚,是廣州電視台的攝制隊領導,前幾年來澳洲採訪一項體育活動,工餘由我開車帶他們遊玩,一盡地主之 誼。晚上我們到唐人街的酒樓吃飯,我本來做東也沒關係,不過他趕先付鈔埋了單。他叫酒樓老闆開發票,以便回國時向單位報銷。這個要求還算合理,不過他囑附 老闆把銀碼寫大一兩倍,當中的玄機,你我也想像得到。

老闆事後跟我說:「這個不出奇丫,大陸來的顧客這樣的要求,我們都做慣做熟的啦。」

澳洲政客有時「請食飯」,去聽他們交待政績、談政鋼,廢話一大堆。你留意,是「邀請」,不是粵語形容做東道主包起一切費用的「請」,參加者必須買席券,定價不菲。這些政治飯,在競選期間特別多,席券也定得特別貴,擺明是政客「打抽豐」搵水之舉。

一些華人社團,會為當區的某候選人舉行晚宴,為他們「造勢」,講明扣除必要開支之後,收入會奉獻給他們作為競選經費。這些飯不好吃又沒趣味,是天下間最悶蛋、最不想吃的飯,惟獨那些出來「玩社團」的華人,礙於發起人的情面,不好拒絕,又想和來助選的部長拍照,不能不去。

有些政客,還會在席間拿出甚麼收藏品,或其人的畫作來「拍賣」,主辦者乃預先「造馬」----聯絡幾個有財力的華人來賓,當場作狀競投,等同送錢給政客用。

希望那些議員候選人吃了華人的送錢飯,將來不會忘記華人社區支持過他們;不過如果支持的該候選人未能當選的話,華人領袖只有嘆句白費心機,押錯寶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墨爾本電影節惹怒中國網民

前文「中國領事館真不該....打那個電話

提到墨爾本電影節( http://www.melbournefilmfestival.com.au) 會選映一齣澳洲人Jeff Daniels拍攝,報道新疆獨立活動分子熱比婭(Ribiya Kadeer)The 10 Conditions Of Love 的紀錄片

到現在仍不知道,是不是中國領事館打出這個電話。

事情的最新情況是:

原定選映的中國電影,包括賈樟柯的作品,退出電影節。

大量粗言穢語的電郵,擠爆電影節的郵箱。

中國駭客侵襲電影節的網站,令到服務癱瘓。

新聞: MIFF website hacked amid Chinese film row

ABC 的 The World Today的報導:http://www.abc.net.au/worldtoday/content/2009/s2637439.htm

電影節主辦當局宣稱,這齣紀錄片會如期上映,熱比婭也會如期來澳洲

再介紹Fusion日本料理

雜錦手卷

燒雞飯

Green Dragon壽司

Presentation一流,選料精采,味道也不錯。

前文:Fusion 日本菜

Oishii Sushi Bar

2/70 Pinelands Rd.,, Sunnybank Hills, Queensland 4109, Australia. 電話:61 7 3423 7774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美國資助的香港中文刊物

城小編在 再談杭思朗一文,談到60年代香港的美國新聞社在香港出版中文刊物,勾起我的回憶。

文中提到當日的「今日世界」雜誌,印刷相當精美,每本只售三角,簡直是賣大包。內容主要是介紹美國社會文化,以及用美國人觀點描述的「世界大事」。

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是講述美軍在越南打仗怎樣辛苦,但是意義重大,文章結尾提到一個越南人民,看見一個美軍在烈日之下,汗流浹背為當地修路,說:「如果說這些美國人是侵略我們的,我也不大相信」(大意若此)!

台式北方菜

台灣人開的餐館,當然以做地道台灣和閩南菜系為多,也有台灣師傅跟49年後從大陸移居的「外省人」學做的北方菜,例如這些:

醬爆牛肉+粉皮

酸辣湯

碗豆炒蝦仁

韭菜水餃

埋單40元有找,好味又抵食啦。

京采小館 Shop 5, 70, Pineland Rd., Sunnybank Hills, Brisbane, Queensland 4109, Australia. (Tel. 61 7 34237188)。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懷念博益

很多人的書架上都有幾本博益出版社的書,尤其是「衛斯理」系列,更是熱門吧。

這是我手邊的博益書:

1981年開業,2008年歇業,不少人的精神食糧,再無重版讓新讀者享用,可惜。

延伸閱讀

Moliuology: 博益停業:香港文化界大悲劇

諾韻寫字日記:博益停業

方潤:香港出版界開埠以來最奇怪倒閉事件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公校Vs私校

澳洲中小學共12年的免費教育,實行有教無類,學童可以在居住的區域獲得派位讀書。

公校之外,還有為數甚多的私校,光是學費就要5000澳元以上一年,倘若是私校之中的名校,高達10,000元不希奇,加上雜費和種種的活動費,還有學校不時向家長「打腳骨」募捐,條數認真襟計。如果家中有兩個孩子,都讀私校的的話,非高收入人士根本沒法負擔。

(本市一家私校的廣告)

「凡存在的都合理」,私校確有過人之處;收這麼貴的學費,當現是設備和師資都比公校好,所以才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西人和華人都不例外。你有錢,想子女入好的私校,還是要爭崩頭,有些要在襁褓時期就要報名留位。

華人移民很多渴望子女讀書有成,將來做醫生和甚麼師甚麼師,對讀私校尤其熱中了。

有能力讀私校的,學生的家境富裕一點,不比一些公校,尤其是如果住的是窮一點的區,可謂龍蛇混集,這個不在話下。讀私校,近朱者赤,學好的機會相對高一點。同學畢業之後,進大學、將來會在社會任高職的較多,一個人年輕時後結識的友伴最要好,將來或會有互相扶持的作用。

上下課時間,在路上可以見到很多學童,公校的和私校的很容易看出來。私校比公校的校服漂亮,私校學童的儀容和舉止,一般都比公校的檢點一些。

我參觀過一間著名的私校,校園很大,像一間名牌大學,還有奧運標準的泳池呢。

不過,澳洲的私校大多由教會開辦,強迫灌輸基督教道理;公校則不設宗教課,沒有早禱唱聖詩的活動。世界上有各種宗教,選擇歸依哪一門是個人的事,最好經過比較和深思熟慮;這樣對一個心智未成熟的學童進行洗腦,我是不以為然的。

私校的條件無疑比較好,但不是100%的成才保證,還是要靠子弟自己努力。我認識的華人家庭,落重本唸私校的子弟,也有入大學和就業表現平平的。也有些朋友的孩子,雖然小學中學都是唸公校,但能扶搖直上,唸成醫科、藥劑、工程等等頂尖學位,前途一片光明,可見一切並非絕對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吃得少與吃得好

吃得「太少」的話,一定是吃得不好的了,因為根本不夠營養。反之,吃得多就一定好的嗎?也不盡然,還要看你吃的是甚麼啦。

聽過有人說:「澳洲有三寶--烏蠅、肥婆、醉酒佬」,事實上澳洲不止多肥婆,肥佬也多。癡肥是嚴重的健康問題,還是社會問題----因為人癡肥就多病,政府要加重投入醫療系統的公共開支。

也有人說:"You are what you eat" 即是說你吃甚麼,就變成甚麼:你吃 Junk Food,人也變成Junk了。

澳洲是農業國家,農產品很豐富,而且質量很好,超市裡堆得滿滿的都是誘人的食物。為了招徠顧客多買一點,包裝越大的,計起來每公斤越平,有時雙倍的份量,只是貴20%左右,不買就笨。

可是買了回去,根本吃不完,這麼便宜,下鍋時多抓一兩把又何妨。弄了一大碟出來,現在又時興講不要倒掉浪費,唯有多吃幾口了。

在 外面用餐也是一樣:餐館經營成本之中,店租、薪金等等Overheads是大部分,食物原料只是佔餐單定價的20% 左右吧,煮的工夫是一樣的,給你多一點不是問題。簡單如喝一杯咖啡,普通的Cup裝咖啡已經比香港的大杯,你還可以叫Coffe in a Mug,略貴一點,但幾乎有兩杯的大,糖、奶任你要,真是淨飲咖啡都會發胖。

我現在的方針是,買食物時儘量少而精,品質高、價也高的食物,也沒問題,買一點點,夠不夠食都算,絕不貪便宜多買。在外面用餐時,如果是份量厚的話,實行不怕寒酸,一份兩個人吃囉。

好在澳洲服務行業態度很好,叫他們拿多一份刀叉碟子來,也不會對你橫施白眼。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買地建屋

我家所在街道的街尾,原本的屋整間搬掉,留下一塊空地,掛牌出售幾個星期之後,賣出了。這塊地目前的市價,當在40萬澳元之譜。

方方正正,面積約7,500平方尺,地勢略帶傾斜,下大雨也不虞水浸 ;而且向正北,是在南半球的的理想座向,冬暖夏涼,不錯啦。

有些香港人移民外國,一怕靜、二怕人少、三怕有賊謀財害命,對住獨立屋很有戒心,一定要選擇和隔鄰緊貼,如香港的「錦繡花園」之類的屋村來住。

住下了,你會知道,獨立屋是澳洲的主流。擁有自己一塊土地,上面有是自己的屋,踏著私家地看天空,這才是澳洲人的生活啊!

買 了地,便可以找建築商建屋。建築商多若繁星,每個都有一些現成的設計讓你挑選。睡房、浴廁和車房的數目、單層還是雙層、要不要露台、屋內裝修,決定之後簽 約開工。一切順利的話,三四個月就可以建好一間屋。完工之後,和香港一樣,政府派員驗屋,發出「入伙紙」,便可以搬入住新屋了。

現在的物價,比十年前漲了不少,一間普通四房兩廳雙車房的屋,建築費要30萬元澳幣了。

你挑現成的設計圖則,但要改這改那,他們最歡迎,因為可以逐樣和你計算加錢;我覺得認真划不來,奉勸各位可免則免。你若要自己設計,或要建築商依你的概念設計也可以,不過近乎引頸就戮。我有個朋友用60餘萬買了一塊靚地,計劃建一間Dream House,找建築商洽談,報價回來,是250萬,簡直是駭人聽聞!

有些人會買「現成」的房屋,即是整間建好的,有全新的也有二手,由重型貨車在夜半路上無人無車之時運來,放在空地上;再找各行各業的技工專家,搞妥地台根基,駁水駁電、鋪花園車道。

買一間舊屋連運費,只需幾萬元,但要搞惦上述的工程,也再要付要十萬八萬吧。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韓流

數一數家中的電氣用品,原來已經給韓國產品席捲了。

我和松嫂的手機都是Samsung,以前的電腦Mon和現在投閒置散的錄影機是Samsung,新買的雪櫃、洗衣機、電視都是LG......曾幾何時,大多是日本產品如Panasonic, Hitachi, Sharp 等等的啊!

我算是經歷了幾個年代的人,以前香港開始繁榮的時候,引入外國的消費產品,最初當然是「祖家」英國的,還有美國、意大利、德國、荷蘭等國的。

50~60 年代日本產品還是剛起步,很多人都說日本貨「得個樣」,構造單薄絕不耐用。我想改變香港人想法的,是樂聲牌電飯煲吧。逐漸的,歐美產品的市場被日本產品蠶 食了。撇開最頂尖的歐美產品,消費級的真的不濟,設計各式各樣,操作方式怪怪的,不符合人體工學,而且也不見得很耐用。

反觀日本產品,無論哪一個品牌,用起來都很順手,耐用程度突飛猛進,"Made in Japan" 成為品質的保証了。

日本產品是好,韓國產品以低價殺進市場,品質初時是差一點,慢慢的也追上了,打從十幾年前我買第一個LG錄影機,便對韓國產品另眼相看。現在韓國電器已經是雄霸市場;日本貨價高缺乏競爭力,卒之要淡出,現在想買日本品牌的家電,也不容易了。

日本還能守得住的,是汽車,Toyota, Honda, Subaru, Mazda, Nissan, Mitsubishi, Suzuki,仍然是品質超群,由最貴都最平的款式,一律可靠耐用。日本車的推銷員遊說顧客時,對韓國車沒有幾句好話,但是我知道並非實情。當然最低價的 Kia, Ssangyong, Daewoo,在性能上還有不足之處,但人家收你這樣的價錢,給你這樣的車,設備齊全毛病少,對得你住有餘了。

我以前寫過幾年的試車報告文章,先後從代理商拿過幾輛 Hyundai來試,包括 Lantra, Sonata, Coupe,每輛都試足一日,跑幾百公里,對其品質都十分滿意。如果我下次要換車,買韓國車也有可能的。

年輕人喜歡的韓國電視劇和電影,韓國時裝和明星,我還不會怎樣欣賞,家中只有幾齣電影的DVD。可是近年來本市多了一些韓國人開的髮廊,價錢超越一般華人和西人開的,也深受歡迎,其門若市呢。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大機與細機

Mr Riceball在「我要寫日本人」網誌的文章「讀空氣」,談到一些香港人喜歡用巨型單鏡反光相機的問題。

我想,以所用的東西來加強自己的信心、提高個人的形象,也許是自原始人類社會,男人手持長矛或大斧表示力量便有的吧。就好像現在很多澳洲人,迷戀價錢高、耗油多、保養貴又不好開的四驅車一樣。

撇開那些真正追求照片質素和操作的手感,不惜斥資買大機和鏡頭,寧願做苦力托著機的攝影發燒友不談,我想有些人純是「貪威」多於實用的。你們只是用機仔,我用大機,正是「唔打得都睇得」是也。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中國領事館真不該....打那個電話

墨爾本電影節( http://www.melbournefilmfestival.com.au) 會在7月23日到8月9日舉行,選映的其中一齣The 10 Conditions Of Love 是澳洲人Jeff Daniels拍攝的紀錄片,報道新疆獨立活動分子熱比婭(Ribiya Kadeer),她也獲邀出席電影節為嘉賓。

最近的新疆暴亂事,中國政府直指熱婭為煽動者,澳洲放映這出電影,當然不爽,這個可以理解。但是這些事情,例如外國接待另一個眼中釘----西藏達賴喇嘛,都司空見慣的啦,中國如何表示不滿,自有官式和合理的渠道。

電影節行政董事 Richard Moore 向ABC電台稱,7月10日接到一個自稱是中國領事館的「陳小姐」的電話,要求電影節抽起不放這出電影,以及取消邀請

新聞報導: http://www.abc.net.au/news/stories/2009/07/15/2626234.htm

至今,中國領事館尚未有回應承認或否認打過這個電話。是不是真的由領事館打出、這個電話是否代表領事館的要求,我姑且給他們一個Benefit of Doubt。


墨爾本電影節是一個民辦的文化活動,打這個電話的人想達到甚麼目的?希望主辦當局屈服?No Way啦!為甚麼不公開表示?當中啟人疑竇。

使我聯想起幾年前,香港特首的特別助理路祥安微服出訪香港大學校長,有關研究員鍾庭耀做的特首民望調查的事情,事情鬧大了之後,董建華的態度。

我猜想,如果今次中國領事館沒有做,當然不會認,就算做了,也不會認。

明人不做暗事,打個電話,想嚇唬人一下就在檯底搞惦,太「不該」了吧。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討厭的垃圾電郵

現代人,大概沒有人沒幾個電子郵箱,我也不例外,一共開了五六個。新浪和香港大學舊生會的郵箱,是登記使用服務時送上的,一直是投閒置散,最常用的是Yahoo 和 Gmail 兩個。

開一個新的電子郵箱,不消幾個月,便開始收垃圾電郵,越來越多,都是推銷偉哥、增強性器官尺碼、延長性交時間之道、投資致富課程、野雞大學的MBA學位,還有的是一堆不知所謂的亂碼文字。

一般電郵服務,都有過濾Spam的功能,但只能隔去部分,永遠有漏網之魚。

有些電郵服務能讓你指定拒收來自某個發信人的電郵,但那些發垃圾電郵的賤人,有辦法每一封都用不同的發信人名字。

你或者可以發出指令,阻隔所有不在你通訊錄電郵地址的郵件;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來我竟然日日收一堆,偽裝是由我自己電郵戶口發給我自己的垃圾郵件!

好像有人每天在你的家門外面,留下一堆糞便,要你清理,真令人氣憤。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不是你財不入你袋

6月澳洲有史以來累積獎金最高的Lotto彩票開獎,頭獎達1億澳元,由兩人中獎,各得五千萬澳元。

我從來不買Lotto,也不入賭場賭錢,以前在香港時倒有打打100元一底的麻雀和買買馬,不過移民澳洲之後都戒絕了,沒再碰15年啦。

在香港我有一個電話投注戶口;對於賭馬,我是作為一門學問來認真研究的,排位日買張馬經來看資料,歸納心得,和同好討論,當日依自己的心水投注一二百元,晚上看董驃分析賽果,翌日回寫字樓和同事「哭馬喪」,不傷荷包,也十分有趣。這麼多年,贏贏輸輸,算是打個和,當交娛樂費和捐款做善事好了。

孖 Q、孖 T 這些大彩池,我都未中過,六環彩也是中過一次而已。

記得那次是跑夜馬,我預先下了注然後出外飲宴,10時回到家中開收音機,已跑了五場。急聽上幾場的賽果,知道順利過關,而第六場正要在10時15分開跑,心情緊張到不得了。結果是我投注的一匹----王登平馬房旗下,由告東尼策騎的「飛黃騰達」跑出。中了六環彩,我興奮到整晚睡不著。

翌日,馬會宣佈六環彩彩金:925元。

我一世沒橫財命,唯一和大筆橫財擦身而過的,有一次。

1985年,我在觀塘政務處做二級行政主任,Acting一級,等每年一度的宣佈升級名單,接信知道Cofirmed 升職的那一天,當然很高興。當日是星期三,又是跑夜馬的日子,我心想,好不好把電話投注戶口的結餘的100元,用我自己的身分證號碼六個字,每注10元,買10票單式六環彩「賀賀佢」?不知當日是忙還是接受人家的祝賀、搞東搞西買西餅請同事吃之類,卒之沒有下注。

結果如何,你一定猜到了,我的身分證號碼中啦!

還是爆大冷,每票派彩13萬元!

所以真是的, 「不是你財不入你袋」。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女結他手楊雪霏

英雄出少年,中國除了有國際知名的小提琴家、鋼琴家,還有一個10歲便成名的土產女結他手楊雪霏,彈正宗的古典結他,好厲害啊!

彈西班牙作曲家Albeniz 的 Sevilla

維基百科資料

1977年3月15日,楊雪霏中國北京出生。1984年(7歲),她參加小學舉辦的結他訓練班。10歲跟陳志學結他。1987年,她參加「中國國際吉他藝術節」,獲西班牙領事賞識,轉贈手工製演奏會用結他。1988年(11歲),參加「北京牡盃青年吉他比賽」奪得第二名,是該屆最年輕參賽者。1989年,她到日本的「東京國際結他比賽」(東京国際ギターコンクール)作特別表演嘉賓,獲「社團法人日本結他聯盟」(社団法人日本ギター連盟)授予特別獎,又獲日本結他製作人河野賢贈送他造的結他。1990年,獲北京市市長陳希同頒發「銀帆獎」,後入讀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學,成為該校首名主修吉典結他學生。修讀期間到世界各地演出。1995年,英國著名結他手約翰·威廉斯聽到她的演出後深受感動,把珍藏的斯莫爾曼結他(Smallman)相贈。


1999年,楊雪霏首張獨奏CD《Classical Guitar By Yang Xuefei》面世[2]。同年6月,她在中央音樂學院畢業,並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獎學金到該學院修讀研究生課程。2002年,她獲英國皇室授予該學院最高榮譽「院長獎」,同年取得該學院最高演奏水平的「dipRAM」榮譽。2003年,她與經理人公司Askonas Holt簽約,在歐洲巡迴演奏54場。2004年,她與美國唱片公司GSP、世界各地知名作曲家合作錄製以中國為題的CD。2005年,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選為院士,並與百代唱片(EMI)簽約。

彈Stanley Myers的 Cavatina(即電影「獵鹿者」主題音樂) :

彈大家熟悉的「梁祝」主旋律:


在英國接受訪問:http://www.youtube.com/watch?v=umi_mGDltFc

另一個自述片段:

楊雪霏的個人網頁:http://www.xuefeiyang.com/chinese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自古是中國的領土

某地「自古中國的領土」,所以今日一定是中國的領土乎?

「自古」?古到甚麼時候?

不要提台灣、西藏、新疆這三個,會使到很多愛國的中國人跳起來的地方,從別的地方想想。

今日的越南、韓國、泰國、柬埔寨、蒙古和中亞細亞諸國呢?

還有,有人會把清朝,甚至元朝的領土,也算是「中國的領土」。

大佬,有無搞錯!?

清朝和元朝是兩個外族建立的大帝國,「中國」和很多外國的地方,被蒙古佬和滿州佬侵略,納入他們的領土,其間中國淪落其鐵蹄之下。要不,也毋須那麼多的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冒死把他們推翻啦?

怎麼這些外族帝國掛掉之後,與中國同時被蒙古佬和滿州佬侵佔的外國地方,會給漢人視為「中國的領土」?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法律Vs道德

一地法律的訂立,可以參考該社會的一般道德觀,但法律和道德之間不能劃上一個簡單的「=」。

雖然有些「泛道德主義」者,如香港的明光社的壓力團體,希望爭取藉法律推廣他們主張的道德理念,但是法律不能就等於道德----通常法律會比道德規範寬鬆一點,法律對國民的行為不會像家長管兒女一樣,管得那麼細微和嚴格,否則就是擾民的法律,執行起來也有相當困難。

例如:澳洲法律禁止重婚,即是不准有了註冊的妻子的男人再跟另一個女人登記結婚;法律禁止男人虐打老婆,但未至於立法禁止男人夜歸;法律禁止醉酒駕車,但不能禁止有人醉酒。

法律是定一條劃定「甚麼事不可以做」的底線,底線之上的行為雖然都不算違法,但甚麼「可做」、甚麼「應做」和「不應做」,有很大的考慮和抉擇的餘地。

Blu Ray初步印象

Blu Ray機面世三年,功能屢經改進,而價錢跌了一半。我等到最近,上星期才入貨,買了這部Sony BDP-S550。澳洲6月大特價,有間總經銷店賣399澳元,比有些零售店賣低一階的BDP-S350 還要平,算是相當抵買。

Blu Ray機的機身比一般DVD機沉重,可能是機身結構更堅固,和供電部分用上傳統的火牛吧。

現在的消費者級的DVD機,就算是Sony, Panasonic, Pioneer 等名牌,都是中國、馬來西亞、印尼等發展中國家造的,機身輕飄飄,打開機殼一看,裡面空空洞洞,比之以前的CD機還要差很遠。這部Blu Ray機還是日本製的,機背有散熱風扇,可見是比較重料之作。我相信將來移到中國生產之後,價錢還再向下調整的餘地。

機身和機盒上沒有印明是澳洲的DVD「4」區碼,我試試把一些美國和香港訂的「1」 和「3」區碼DVD放進去,完全播得到,放下先前的心頭大石;因為我不大追最新和效果特勁的電影,短期內大概不會買很多比較貴BluRay碟,大多會是用來播DVD。

至於BluRay 碟制式,另外把全世界分為 A, B , C三區,這部機也沒有標明是澳洲的 B區機,能否播美國的A區BluRay碟,待試。不過據聞現在很多電影公司發行Blu Ray影碟,根本當區瑪規定無到,實行是 「All」編碼的。

用 Blu Ray 機播DVD,可以把解像度Upscale 到 1080。和我另一部據稱有Upscale功能的Pioneer DVD比,這部Sony Blu Ray顯然是質超一班,播同一DVD的畫面更為光亮鮮明,可能是機內的零件樣樣都用靚少少,加以要處理BluRay數據,內置的電腦運算速度高一點吧。

最初生產的BluRay機不能唱CD,玩家咸稱不便,現在已經克服這個問題,不過這部Sony還是不能播VCD

比起DVD機, Blu Ray 第一次駁線開機時的set up程序繁複一點,未set好不能用,假如不是玩家的話,可能會搞到頭暈。

用Blu Ray,我鄭重推薦一定要用影音合一的數碼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線,簡單很多,和用得到一些功能,不過要你 的AV Amp夠新、電視是高清、都有HDMI輸入,才可以用盡Blu Ray機的好處。 AV Amp還要有最新最齊的解碼方案,如果你靠Blu Ray機上的解碼,再用傳統的影音導線入Amp 和電視,就「晒氣」了,還有排你set up!

(背後插孔多到暈,不用怕,一條HDMI線搞惦)

Blu Ray碟容量達廿多G,是DVD的幾倍,能儲藏更多資料,規格遠勝,「理論上」影像和音響都比DVD 好得多,但還要看電影本身的質素:拍得靚的當然靚,如果是普普通通的,Blu Ray的也是一樣,不值得買貴一點的Blu Ray碟。拍得靚的電影的DVD,分分鐘殺低另一張拍得不靚的電影的Blu Ray 碟。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一碗拉麵

中國的「拉麵」,是真的用手把一團搓好的麵粉,拉啊拉啊拉出來的,是食物原料的名稱。日本也有「拉麵 」(Ramen),卻是一種麵的食制,有豆豉湯拉麵,有叉燒拉麵(「叉燒」也完全不是我們的粵式叉燒,是他們的特製熟豬肉)......不是真的用手拉的啦。

日本拉麵,學問可多了,表現出日本的認真精神,伊丹十三導演的1985年電影 「蒲公英」(Tampopo),情節的主線就是女主角宮本信子怎樣拜師學做拉麵。

日本有拉麵專門店,獨沽一味,不做其他的菜式,在外國沒有那麼嚴格了,拉麵多數是由一般的日本料理兼做;選料和製法大大概概,食家想吃一碗好的日本拉麵,太不容易了。

這次我們試的,是在Brisbane 北區一家比較貴的日本餐館 Wagamama 的出品。這是招牌拉麵,$19.70 澳元:

這是素食拉麵:

Wagamama: Westfield Shopping Centre, Shop 339, Parkland Pavilion
Cnr. of Gympie & Hamilton Roads, Chermside, Queensland, 4032, Australia
電話:61 7 3350 3034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回水

澳洲人申請「回水」手續之頻繁,在別的地方不多見。

所有人民享有國家醫療,看完醫生,憑一張聯邦政府發出的Medicare 卡,到Medicare辦事處憑單取回診金幾成的補助。

醫療保險包部分的牙科、眼鏡、物理治療、針灸等等的項目,也是要你用過服務之後,憑單去排隊領取補助。以前有些服務單位用電腦過數,顧客當場付醫療保險補貼不足的餘款就可以了,現在提供這個方便的單位不增反減,於是我們的時間,都用在撲來撲去申請回水上。

很多華人移民,都是在半退休狀態,就算有工作的,也很少夫妻都要每星期工作五天,還可以抽時間去搞;不過就真的費時失事,排一次隊取回那幾十元。遇到你前面的是那些沒事幹特意找人聊天的阿公阿婆,問東問西沒完沒了,真是等到你暈。

此外,政府經常有些 Rebate,例如先前鼓勵房屋加裝收集雨水的幾千公升的大桶,作為洗車、淋花、洗地、沖廁之用,市政府補貼水桶的價錢,州政府補貼安裝費,有意的的家庭,又要搞一大輪。

最近時興環保減碳,政府又有安裝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熱水器,和屋頂安裝隔熱物料的種種Rebate優惠。就算是「人出雞,你出豉油」,自己不用出太多錢,說煩也夠煩的了。

平日買東西,不時也有回水優惠,這裡叫Cashback,例如買車、買電腦和週邊設備(打印機最常有,不知道何解),買了之後填表,連同單據副本寄到產品的總公司,等他們寄來現金支票。有一次我買一支 MP3手指,售價99元,回水20元,但我足足等了三個月。

為何不乾脆賣平一點?我也想不通啦。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埋單與買單

近年來南風北漸,香港人吃完飯叫夥計「埋單」(算帳)的講法,傳了上大陸,在電影和小說中都可以見到,用普通話來講「埋」和「買」發音一樣,在中陸是寫成是「買單」的 。

廣東話的「埋」字和「買字」都是唸 mai,但聲調不同,「埋」是唸第四聲的下平,而「買」是唸第五聲的下上聲。但是大陸一向是用政治力量以北御南,久而久之,有些香港人或已經把存「摺」(jip) 隨著簡體字的寫法說存「折」(jit),那麼將來廣東話的埋單,講成「買」單,大有可能。

為甚麼廣東人會說「埋」單的?

廣東話之中的「埋」字,除了「埋葬」、「埋伏」、「埋藏」和普通話相通,還有其他的含義甚廣,可以作形容詞、副詞、動詞來用,舉例如下:

個男仔博晒懵,借D意企係個女仔身邊,重越黐越埋添。

坐埋黎啦,呢便冷氣涼D。

執埋執埋成堆垃圾,等我丟晒佢出街先。

食得飯架啦,大家埋位啦。

我同佢地都傾唔埋,講乜都唔埋欄,咪旨意我會埋佢地堆。

吼住邊個好恰D,就搵佢黎埋手。

做完一日工作,現在要埋數啦。

從以上的例子看,「埋」是帶有「由遠而近」、「收集」、「處理」的含意,所以說「埋單」不說「買單」是有理由的。

至於香港人俚語說一個人死了也用「埋單」,那是生命完結了,功過可以有定案了,其實甚有哲學味道。英文俚語也有Cash in the chips----賭完錢把籌碼換回現金----來形容死亡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牛頭不對馬嘴的笑話

朋友電傳給我的笑話,原作者不詳,太好笑了,改寫如下:


一天,女人對老公說:「
我那個那個已經遲了一個月了,會不會是懷孕了...」

老公說:「老婆先別著急,過幾天我們去看了醫生再說。」

第二天,剛好電力公司的員工打電話來催繳:

「小姐,你已經遲了一個月了....請趕快把它處理掉,不然會讓我們很難做耶。」

老婆驚叫道:

「甚麼?我遲一個月,連電力公司都知道了?」

員工一邊嚼香口膠,不屑的說: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現在已經是網路時代啦,我們只要按電腦一查就知道了,哪有甚麼秘密?」

老婆已經歇斯底里了:「Oh My God,電腦就能查到?」

老公聽了老婆的敘述,打電話給電力公司的經理:

「你們吃飽了沒事做嗎?!我老婆遲一個月,你們也要管,信不信我去找律師告你們去!」

經理:「請您先別生氣,慢慢聽我說,其實要把它搞惦也很簡單呵,只要繳錢就可以了。」

老公更生氣了:「@#$%^&!我老婆遲了,為甚麼要我給錢你們?不給錢又怎樣?」

經理:「那....搞不好,我們也只好切掉你的....」

老公這下緊張了:「啊?你要切掉我的?那我以後用什麼?」

經理:

「這我們可不管了啦,或者你用蠟燭代替吧。」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真正巨無霸

麥記的Big Mac 中文譯為「巨無霸」,和這個差不多6寸高的真正巨無霸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

除非你有的是天生異稟的特大嘴巴,你不能拿起來咬,還是用刀叉對付牛排般,在碟中開來吃:


這是素食的漢堡包,中間那一塊當然不是牛肉,而是蛋、麵粉和豆蓉攪成的不明物體,夾著生菜、紅菜頭(Beetroot)、番茄、芝士,塗一層甜酸醬。

以下是牛肉漢堡包,生菜、洋洋蔥、酸瓜之外,抹茄汁,加一層芥辣醬:

這家店獨沽一味做 Gourmet Burgers,有大約20種製法的選擇;走高級路線,以「健康」為號召,用燒烤而少用油煎,麵包可以選高纖的麥包或普通白包。

以上兩款,盛惠每客9.90澳元!

Grill'd :134 Racecourse Rd., Ascot, Brisbane. Queensland 4007, Australia. (Tel. 61 7 32687777)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ATC喇叭的獨門中音

這是我的ATC SCM50A,看照片會以為是書架喇叭,其實是座地型,重約60磅一隻。

ATC的獨門武器,便是他們的這個3寸中音,用軟膜半球做高音的喇叭很多,做中音就比較少見了,因為成本太高。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色香味之外

講了三天的哲學,今日來點輕鬆的。

評論食物的優劣,有所謂「色」、「香」、「味」的標準 ,我想應該加上一個「溫」:適當的溫度,才可以把香和味發揮到極致。

譬如糖水--西米露、紅豆沙之類,可以冰凍得牙關打戰,也可以是熱騰騰得燙口,各擅勝場,就是不能溫吞吞----總之是不對勁,十分難吃!

廣東人的烹飪,講究「鑊氣」,蒸魚要剛剛熟,白切雞、炒牛肉要剛剛熟,青菜不能炒得太生,太生的菜,香味出不了來,但也不能炒熟到發黃;如何恰到好處,就是廚師的功夫。

惟獨菜式做得多好,由廚房拿到食客的桌上之間的一段,有時就出是了錯----上桌時的菜不夠熱!

酒樓的所謂「蒸魚」,很多時是用大滾水泡熟上碟,如果那隻碟是大又厚,還是冷冰冰的,會吸掉不少熱能。傳菜的員工手腳慢了一點,擱在那裡幾分鐘才捧上桌的話,整條魚煙都無一陣,味道大打折扣,糟塌了啦。

我在一些餐館吃過甚麼「煲仔菜」,一摸那個煲,冰冷的,馬上知道是用鑊煮熟,放入瓦煲上桌的;沒有燒紅的瓦煲保溫,哪有冬天吃「煲仔菜」的風味,真倒胃口!

稍為講究一點的西人餐館,都會有特別裝置把一疊待用的空碟熱著,我們且慢說中國菜天下無敵,不能不佩服西餐的細心。

我自己在家下廚,熱菜上碟之前,一定先用大熱水把碟淋熱的。

同時,我會儘量利用煮食爐上的四個爐頭,另加手提的電爐兩個,務求就算要弄幾個人的菜,也可以幾道菜同時做好上碟-----這當然要事先計劃,每道菜需要烹調的時間了。

燉食物和煲老火湯,當然是早幾個鐘頭做,到火候差不多了,便放在一邊用微火保溫。炒的食物,在埋位前幾分鐘才下鑊,嘩啦一聲,即炒現食。

蒸的食物嘛,通常我會押到最後。埋位之後,開始飲湯和盛飯了,沸水下鍋,才加上蓋子蒸,調較好計時鐘,若干分鐘之後「叮」的一聲,包保不會顧住吃忘記了。如果需要上碟時用沸油淋的話,同時用極慢火把油預備,蒸的食物時間夠了,沸油也差不多熱到起煙 ,一淋下去,「嗤」的一聲,鋪面的蔥、辣椒、醬油等等特別香,食物質素登時升了一級!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人生的意義(下)

日前短文「人生的意義(上)」,果然是拋磚引玉,得到網友的高見。有些留言比我的文章還要長,受益良多,網誌功用大矣哉!

人生的意義本無定案,網友的留言大家瀏覽一通,當各有所得。以下是我雜亂的一得之見:

有人認為人的生命有終結之時,一切轉眼成空,所以疑問到底有沒有意義。我倒認為人生之意義正因生命有限而增加其意義。一個宴會有曲終人散的一刻,所以與會人 士才會在有限的時間內盡興。假如有一個永不散會的宴會,恐怕你也不肯參加。假如人人長生不老,生存或會成為一種殘酷的無聊。

英年早逝

看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古時有個書生,看了「西廂記」之後,對女主角崔鶯鶯情有獨鍾,久之竟成單戀病,茶飯不思,現實之中的女子沒一個看得上眼,比男主角張君瑞的癡情猶有甚之。有一個道士來點化他,施法使他入睡,夢中見一雞皮鶴髮的老婦,向他投懷送抱,書生喝問:「汝是何人?」老婦說:「奴家,崔鶯鶯是也,因感公子多情,隔世來相會。」書生大驚,出了一身冷汗而醒,此後,不復有單戀病矣。

人總是會老的,壽緣一定有限;藝人的藝術生命,往往比其人的生命更短。藝人輝煌的日子過了,倘若得享高壽的話,年老色衰,那種滋味,不要說是他們自己,連忠實粉絲也覺得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