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再攻董橋

前文:董橋的書

再從圖書館借來五本董橋的書:

下面的三本,是較近期的作品,全套由明報出版社出版----這系列叫「英華沉浮錄」,一共有10冊!文章比較淺白和短,讀來一點也不費力----但文章短,但不乏創見,不可輕輕放過。

上面的兩本是天地版的自選集,文章來自他的眾多著作;既是作者自選,值得優先閱覽或重讀一遍。。

一個人有學問,寫作不輟,產量大,還要有出版的機會,讀者才可以看得到,這是作者和讀者的福氣。

我在澳洲,能在政府圖書館看到那麼多的中文書,也算是驚喜的了----我想那些書是由一些有心人捐贈的吧。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濃淡口味

我的房子右邊的鄰居是一棟兩層平房,有五個單位, 樓下其中一間的住客是個澳洲女,和我們比較熟。

熟的原因,是她是整天在家工作,閒來就坐在自家的門口, 好像街坊保長一樣;我們出出入入,一定打個招呼,隔著矮籬笆講幾句話。

澳洲人很喜歡戶外生活,她在門口放張雙人座椅,一個矮几;另一個原因是她的煙癮大,要在戶外抽煙。這還不止,她喝很多咖啡的。

澳洲人不慣喝清水清茶,不是喝可樂就是喝咖啡, 再不就是喝酒,假如甚麼都不就手,才會把嘴巴湊到水龍頭喝兩口生水的。

我在這裡看日本人和韓國人,以男人來說,也是煙和酒用得很兇的。這使我思索,人的感官,怎樣才滿足的問題。

有些人要不停的有感官的刺激和滿足,有人喜濃,有人喜淡。口味之喜歡濃或淡,是可以從很多地方體現出來的,除了口舌的感覺,還有顏色、聲音、香味,或欣賞甚麼藝術創作。

年輕人多喜歡吃大甜大鹹,否則就覺得淡而無味;聽音樂最重要是「夠勁」,看電影要刺激和過癮,假如節奏慢一點、人物少一點、動作場面少一點就是「悶到抽筋」。這些都或會要隨著年齡漸長,才會有改變的吧。


幾歲時我聽搖滾,越吵的越過癮,後來學聽古典,開頭的時候專挑那些「爆棚」的交響樂來廳,音量儘量扭大,試過新買一套音響器材,當天晚上便燒了喇叭!要聽
上三幾年,才慢慢領略到那些幾個人合奏的「室樂」的美妙之處。看電影,起初喜歡打打殺殺的武俠片、飛車爆炸的動作片、千軍萬馬的荷里活大片、笑位密集的喜劇,慢慢地才學會欣賞文藝片、處境劇。現在嘛,活地亞倫、小津安二郎、候孝賢、王家衛的作品
也看得津津有味。

王家衛「花樣年華」MTV:

其實濃有濃的好,淡有淡的妙。喝清茶、聽小品音樂、看只有幾個演員的蚊型製作電影,也可以令人有另一種滿足。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預告片段: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老香港:人力車和水兵

有段時間,人們是用帆船(Chinese Junk)和人力車(Rickshaw)代表香港的。

電影的影響很大,你可以看在五六十年代以香港為背景的美國電影,例如:「蘇絲黃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生死戀」(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

50~60年代美國先打韓戰,再打越戰。派來遠東的美國大兵,隔一段時間便有假期,很多到東南亞玩。灣仔有林立的酒吧供他們買醉,有很多「吧女」做他們的臨時性伴。他們醉生夢死,帶著美金來香港消費,也搞旺了香港的經濟。

坐人力車,也是旅遊節目之一了。

人力車在以前是很普遍的,後來逐漸式微,到了60年代中期,政府停止發新牌,車夫退休的退休,仙遊的仙遊,最後只剩下幾輛在尖沙嘴和中環的天星碼頭附近點綴。

圖中前面的女人,穿的是「唐裝衫褲」,當時在中下階層的廣東人之中很流行,高尚一點的女士就穿旗袍。唐裝衫褲是緊身的,所以要找裁縫度身訂造,連工包料十元八塊而已。

以下是60年代香港女子樂隊Reynettes唱的Kowloon Hong Kong一曲,裡面就有Come here come there rickshaw boy的歌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小狗救小貓

這隻叫Leo的小狗,星期日(10月26日)在墨爾本的家居火災中,守著四隻出生不久的小貓不肯離去,消防人員破牆入屋時,小狗已經暈倒地上。

消防員把牠們一起救出,給Leo輸氧氣,又做心肺按摩,牠才緩緩甦醒。小狗馬上去看小貓,並且用舌頭舔牠們,十分親愛。

房屋盡毀於火災,主人一家和另一隻狗幸保平安。

澳洲新聞報道:http://www.news.com.au/heraldsun/story/0,21985,24553977-2862,00.html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澳洲買房子

典型的澳洲地產廣告

澳洲託地產代理賣屋,通常有幾個方式:

業主列明一個價錢,你有意的話,便付原價或還一個價。討價還價的過程中,買賣雙方不能直接交談,要經過代理傳話。

業主列明一個「起碼價錢」,例如 Offers Over $500,000 。 有意者要出得高過這個價,價高這得,也是要經過代理傳話。另一個形式是書面投標(Tenders),但沒有前者普遍。

拍 賣:通常在Open House之後的一兩個星期的週末,在房子的前園進行,不過之前也可以通過代理出價,屋主覺得滿意就會和你成交,取消拍賣。拍賣的底價不會太高,新屋主會 與拍賣主持人私下先訂下一個Reserve Price,到時如果反應不佳,有人出價超過底價但未到賣主心目中的Reserve Price,可以收回不賣給出「最高價」的競投者。拍賣不成,但是拍賣費要照付給主持人,要一千多元呢。

除了用拍賣形式,買主一中便非買不可的情況,一般是雙方口頭同意一個價錢,先行簽地產公司的例牌「買賣合約」,買家付一點點訂金,然後各自找律師代表進行買賣。律師會幫買家查契,確定賣主及房屋的Status,有沒有違章改建、欠銀行的錢等等。

買主簽買賣合約時可以加註條件,聲明假如有一條不合就不買並取回訂金,例如:合格的房屋結構報告、 白蟻蛀蝕報告(買家自費找專業人士來做),買家申請銀行按揭貸款獲准等等。

像兩三年前房子渴市的時候,完全是Sellers' Market,業主會「吊起來賣」。就算你有誠意又有錢,完全不殺他的價,即時表示照原價購買,業主會見獵心喜說那麼現在我不賣了,要你再添價,到他滿意才賣,囂張若此,令人氣結。

近一兩年屋價下調,樓市由呆滯變成慢慢下降,加上近日世界金融危機,很多人的身家大縮水,可以看得到樓市這幾個星期更為不景。上個月我看到還有不少人週末去睇樓的,但上星期我看了好幾間房子,都是完全沒有其他「看家」出現。有一兩間更比先前減價一萬,可見真是風水輪流轉,當下是Buyers' Market ,大把選擇,價錢大有商量的餘地了。

大家想網上睇澳洲樓,可以到 http://www.realestate.com.au 逛逛。

澳洲看房子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瑞士Mövenpick 雪糕

我吃雪糕很單調,就是偏愛香草(Vanilla)一樣。這種瑞士 Mövenpick 雪糕,不知道香港有沒有?

封密式的小盒裝,一個人吃剛剛好

是我在澳洲黃金海岸的 Harbour Town 分店買的:


撕開招紙,藏有一隻小匙,可見到瑞士人的細心。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我的新玩具:德國車

這是我的新玩具:一輛德國車。
呵呵,不是Mercedes Benz , BMW, Audi, 也不是Volkswagen。
是這輛 Malvern 單車,Model No. XCS 1.0。

算起來,上一次騎單車,是19歲讀大一時,已經是35年前了。那時我們港大哲學系的同學,有時會相約到石澳騎單車的。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小狗女添丁

狗著衫 主角之一的小狗女,最近添了五隻狗BB。

兩個星期大的狗BB,還是軟綿綿,渾渾噩噩,站也站不穩的。主人抱一隻出大廳,放在地上的毛巾上給我們看:

初為狗母的小狗女很緊張,馬上走過來為牠舔身: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議會搞事本平常

最近香港立法會上,黃毓民就生果金的議題向特首擲蕉。有些人覺得大快人心,有些人覺得失體統、喪盡斯文,又恐怕這樣搞事會破壞和諧的局面。

議會應該是自由論政的地方,但是「自由」到甚麼程度?

議員代表不同社群的利益,本身又有個人的理念和抱負,論政有爭拗是正常的,每個議題都一致通過才是不正常!在高度體現民主自由的國家,破口大罵大致上沒問題,不同的民主國家還有類似的法例,保障議員暢所欲言的自由,甚至於略略踩過一般「人身攻擊」的界線,也不會惹上「毀謗」官非。

假如是真的無中生有,或錯誤引用事實,言語過激,傷害了對手,頂多也是例牌的口頭道歉便了事。

當然,君子動口不動手,人身接觸和推撞,像台灣式的扭打場面就不容許的。

英國式民主制度的議會,議員會在有人發言時,特意發出贊同或喝倒采的聲音,沒有人會認為是失禮家常便飯也。有時還會特登搞搞事,作為一種民主議會制度的點綴,例如以下一段澳洲在今年初的「紙板總理」鬧劇:

當日總理Kevin Rudd 要外出慰問水災的災民,沒有出席某個他慣常在場的會議,反對黨預先造了一個他的紙板,到時到候找人拿出來,諷刺他偷懶不開會。議長大叫"Order!"無效,還和搞事的議員對罵,結果鬧了幾分鐘,有人作狀「憤然離席」。

以下是另一段爭吵激烈的辯論,結果不斷有人被警告,有人被逐出場並且不准開會若干次,其實都是在雙方的計算當中,大家做政治Show吧。

這是英國總理Gordon Brown在國會發言被喝倒采的的喧嘩場面:

我相信毓民今次的行動是早有預謀,也是在測試新一屆立法會的水溫。今次的事件後,他和社民連同人一定會檢討其效果,衡量社會的回響,作出相應的調整來部署下一個行動的。

香港要邁向和世界接軌的真正民主,而不是有些人希望見到的保皇式的「和諧」式民主,兜口兜面罵曾蔭權和向他擲蕉這類的事件沒甚麼大不了,大家不須太緊張,不妨習慣一下,當看戲好了。

黃毓民擲蕉: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布里斯本的山頂餐廳

布里斯本的 Mt. Coot-tha 的高度與香港的太平山相若,上面也有「老襯亭」和「山頂餐廳」。

沒騙你,真的叫「山頂餐廳」----Summit Restaurant:

坐在裡面也可以飽覽布市全景:

裝潢是四五十年代的風格:

這一天,我們點的是煙三文魚Tartar、燒盲曹魚 :

甜品是芝士蛋糕、皇家奧地利Donut:

每份正餐+甜品套餐,盛惠澳幣 $32.95,不便宜。

吃完了,在外面的露天茶座,喝一杯英國紅茶或咖啡,$3.50。

Summit Restaurant, Mt. Coot-tha, Brisbane, Queensland 4066, Australia.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大家庭趣談

我的祖父是廣東鄉間的小地主,先後娶了兩個妻子。我的兩個祖母每人生了七個兒女,一共是十四個;家父是小老婆的么子,所以是名符其實的「十四少」。

老婆多、兒女多的大家庭的特點,是最大的和最小的孩子,像我爸爸跟他的大哥,年齡可以相差幾十年。以前的人早婚,我伯父有兩個女兒(我的堂姐)都比我爸爸大,但她們都要叫他「十四叔」。我一出世,這些堂姐的比我大的兒女都要叫我做「舅父」;我24歲結婚時,堂姐都抱孫了,我做「舅公」,我太太一嫁給我,就是「舅婆」啦!

祖父白手興家,中年發跡,在世之時為下一代作好打算,給每個兒子買一間屋,一間店鋪,可惜家父出生後不久,祖父去世,日本人侵華,鄉下農作業歉收,飢荒經年;幾個二世祖個個不善經營,散盡祖上剩下的產業,大部分跑了來香港,淪落到做地盤工人。

其中兩個伯父,雖然只娶一個太太,但是都有超過十個兒女,厲害嗎?現在的人生孩子,一個起兩個止,供書教學,有病看醫生,已經頭痛萬分,真是很難想像家裡有十個孩子的境況。

我 們家族的人,幾十年間,由祖父母的三個人,繁殖變為一百多人,難怪中國人口在30年代抗戰時號稱「四萬萬(億)五千萬同胞」,即 455, 000,000人,變成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時中國宣傳的「七億人民誓為後盾」了。時至40年後的今日,中國有十三億以上的人口了吧。

人太多,真是是坐食山崩,把地球上的資源都耗盡了。

我 聽過最勁的大家庭,是我以前在香港政府的某同事;他和幾個兄弟,都是高官,其中一個更榮任署長。聽他說初入政府時,例必要填寫家庭狀況,包括父母兄弟姊妹 的詳情,俗稱「三世書」。這份編號 GF.200 的表格內預留若干空格讓人填寫,有十個八個吧,對一般人來說是足夠的了。

話說我這位同事向遞表的文員說:「一張不夠」,文員再給一張,「不夠」兩張,他還是說「不夠」,那文員沒好氣,說:「那給你十張,夠了吧?」

我同事說:「十張?我媽媽都有十個啦!」

原來這同事來自香港一個顯赫的家族,其父乃早年的紳士名流,真的有十個老婆,而且全部在一起居住,就在香港半山堅道的一棟堡壘式的豪宅裡。

據我這位同事憶述,童年時家中每次開飯,一共是八十人,由一隊傭人侍候,十人一桌,開四桌,要分「頭尾圍」!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老香港:上海街

我是在九龍油麻地出生和長大的,幼稚園、小學和中學都在本區唸的,這條貫通南北,由油麻地到旺角的上海街,在60~70年代我走了十多年,熟悉到不得了。


上海街和彌敦道平行,只是一分鐘的步行距離,但屬於兩個世界。上海街是老香港,以幾層的唐樓為主,彌敦道是新香港,以高層洋樓為主。
看名字都知道喇!「彌敦」道跟香港其他的一些街道,如鄰區尖沙嘴的甚麼「金馬倫道」、「加連威老道」、「柯士甸道」,是用英文譯過來的,洋味十足 ;而「上海街」,就和「南京街」、「寧波街」、「東莞街」等堆在一起,十分普羅風味。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梅菜蒸豬肉

材料:石澳梅菜、豬肉、冬菇


石澳梅菜清水浸軟,揚去砂粒污垢,切碎。用生油和黃糖醃30分鐘。

豬肉可用瘦肉,想更好味就要用半肥瘦,切片或切絲,豉油、豆粉醃一小時。

冬菇用清水浸3小時,切絲。




全部材料放碟中,拌勻。

放入大鑊沸水之上,密蓋蒸約十分鐘:

有得食,有汁撈飯,吃不完留起隔日一樣好吃。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鄭孟霞

有誰還記得鄭孟霞


要是資深一點的電視觀眾,才會知道80年代無線的電視劇中,經常演「垃圾婆」那個甘草演員。

她是鼎鼎大名的粵劇大師唐滌生的妻子,一度是香港的美少女紅星。來香港之前,還是京劇名角,她對傳統京劇的心得,對唐滌生創作有過很大的助力呢。

40年代,鄭孟霞還是全香港第一個駕駛開篷跑車的女星哪。

以下是她在1955年一齣唐滌生編劇和導演的時裝片「花都綺夢」之中,客串(穿深色舞衣)和白雪仙合演西班牙舞:

這是1947年她和粵劇泰斗薛覺先演的名戲「新白金龍」:

鄭孟霞在1965年在香港「麗的呼聲」有線廣播電台主持節目,訪問粵劇名伶李鳳聲:

鄭孟霞於2001年去世。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澳洲看房子

「看房子」,香港人叫「睇樓」,是我近來的週末活動。

現在住的房子(下圖右是舍下的後方),是來澳洲後幾個月買的,購自一個老太太,賣給我的時候,已經有42年的樓齡,我住到現在,不經不覺14年了。

我看房子,還是以舊屋為主,香港人喜歡住全新的房子,我倒沒甚麼所謂。假如是非新屋不考慮的話,選擇會少很多的。

何況現在的新房子的設計,很多地方不合我的心意,例如把一個大車房建在房子的前面,看起來浮誇得可厭。我喜歡車房設在後園不起眼的位置,汽車經過一條車道駛入。

還有就是內部間隔設計:現在的房子流行客廳連著廚房的「開放式設計」,時下的澳洲人大吃大喝,朋友來作客時吃過不停,整天一班人就在廚房附近團團轉。很多新屋的佈局,人一進門走幾步,便是位於屋的中心的廚房,正是「火燒心」,我認為一定家宅不寧,大忌大忌!

有很多待售的房子,週末舉行Open House 半小時 ,屋主一家避席,由地產代理駐守,任由外人參觀,登堂入室都可以,看看房子的環境、設計、佈置,能增廣見聞。

有些外表平平無奇的房子,內部間隔大方巧妙,處身其中覺得很自在,令人猜想主人一定是高品味人士。一般來說,西人住重家庭生活,而且很多屋主都能自己動手,做一點裝修的泥水木工,擺設又有心思,房子要比華人的來得可觀。

有時為了增加吸引力,屋主除了把房子收拾整齊,打掃得一塵不染,有些還會煮著一壺咖啡、烤著麵包,香氣瀰漫全屋;聽說這樣可以使買家動心,隨時出多一兩萬的價錢也不出奇。

有 些代理一天要安排好幾間屋,就算是開車,跑來跑去開們鎖門,也很辛苦。他們務必要來客留下姓名和聯絡電話,好向賣主交代Open House的成績。勤力負責的代理,星期一還要逐個打電話,問你對房子的意見如何,價錢值不值,假如沒興趣的話,到底閣下是想找怎麼樣的房子,日後要不要 幫你留意等等。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老香港:電車和包伙食

50年代的中環。

背景是往堅尼地城的電車,那時候電車樓上和樓下不同價,各設一個售票員,樓下一角,樓上二角。

看圖左的石柱,這大概是中環的皇后大道中吧。

前面的有幾個勞苦大眾,挑著擔子趕路,那時候都是這樣的。

頭頂著個長方形木盤的是「包伙食」的人,正要把午餐送到中環寫字樓去。那時沒有麥記、大家樂,出外吃飯就要上茶樓或餐廳,較經濟的是中式小飯店;天天這樣吃,不是人人負擔得起。有些人會帶個保暖的飯壺,自備飯菜午餐,比較豪的是找人包伙食。

包伙食由大牌檔供應,也有設於中環一帶的唐樓的住家食物工場,經營者煮幾十人的飯菜,中午時就由這些阿叔送上寫字樓,幾份人一組,按月包餐收費,一般也有幾菜一湯,連碗筷送上去,下午再把東西收回。

他們要在午膳時間的一個多鐘頭內,送上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分秒必爭。多數是用頭頂著木盤運送,也有用布束起一疊連蓋的碟子,掛在單車兩旁運送的。

那時我有個堂姐夫在匯豐銀行做信差,收入尚算穩定,但兒女眾多,負擔太重,包伙食也吃不起,保暖壺都不捨得買,天天吃自家帶的冷飯冷菜,吃了幾年,得了纏繞終生的胃病。

這些事情,現在的年輕人是很難想像的囉。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我的美女影星之選

我明白的。

所謂「各花入各眼」,不同的時代對何謂「美女」的標準有所不同。

現在以大胸、大嘴、厚唇、發姣為美,所以有人認為 Angelina Jolie (左圖) 是美女,我沒話說。

我姑且把我心目中的最美的女星點題出來,和大家參詳一下吧。

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

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真正「玉女」,能演公主,也能演小家碧玉,舞跳得好,歌其實也唱得不錯。

在「珠光寶氣」(Breakfast at Tiffany's)的演出:

Greer Garson

"Every inch a lady",英國紅髮美女,演淑女、夫人的不二之選。

在「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的演出:

嘉麗絲姬莉(Grace Kelly)

美國Golden Years of Hollywood時期的美女,無懈可擊的臉孔。

英格列褒曼(Ingrid Bergman)

瑞典裔美女影星,荷里活成名,氣質獨特,演技精湛。

在「北非諜影」(Casablanca)的演出:

白燕

香港的土產粵語片天后級明星,多演剛毅賢良的模範女性。

在「兩個刁蠻女三戲蕭月白」的少有的喜劇演出:

葉楓

一等一的勻稱身材,漂亮的臉蛋,其懶洋洋不在乎的風格,別樹一幟。

在「四千金」的演出:

山口百惠
日本藝能界女天王,14歲出道,21歲退休結婚,從此絕跡娛樂圈。她的形象永遠在迷哥迷姐的心中。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綠橋

昆士蘭大學在布里斯本市中心的西端,和市南隔了一條布里斯本河,對面是一個叫Dutton Park的住宅區。

政府近年新建一 條橋連接兩岸,從南區來上大學的人毋須經過市中心。計劃階段時叫這條橋為「綠橋」(Green Bridge),因為只准巴士、行人、單車使用的,故名。落成之後,以前任校長Sir Fred Schonell 的夫人為名,叫Eleanor Schonell Bridge,但是很多人改不了口,仍然叫「綠橋」。(圖片可以點擊放大)

對岸的景色,河邊住宅的後花園就是私人碼頭,能在這裡住的,非富則貴矣。

行人專用,單車用另外一邊,巴士在中間走,考慮周詳,十分安全。

橋躉的螺絲釘特寫。

大學這一邊是校園的湖區,有很多水鳥棲息;湖邊有幾棟學生宿舍,真是風涼水冷。下面圖片所示的是女生宿舍,前面一株老樹,是昆士蘭的名產:Jacaranda (中文譯名:「藍花楹」或「紫花楹」)。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讓她當選就有難

Sarah Palin 這個女人,是白癡的嗎?

請看她如何理解美國政府處理金融危機的 Bail out (「救市」)行動:

她作答時表現的智慧,真是和我們的Try Our Breast 議員互相輝映。

我當然知道,美國人選誰做總統,是他們內政和公民權利。

我聽過一句笑話,世界上有很多沒有用的東西,包括人類身體內的盲腸,還有的是美國的「副總統」!

美國的真正輔助總統執政的是Secretary of State(國務卿),不是Vice President (「副總統」),「副總統」主要是擔當一些主持禮儀的閒職:你看現在的國務卿Condoleeza Rice 和副總統 Dick Cheney所做的工作的分別。

美國總總統如在任內辭職或去世,慣例由副總統坐正,這就有點怪了。例如美國第37任總統(1969~1974) 尼克遜 (Richard Nixon ),因水門事件辭職,副總統福特(Gerald Ford) 無端端發達承繼寶座,把餘下直至1977年的任期做完。

2008年美國大選的共和黨候選人John McCain,今年已是年逾70,又有過癌症,假如真的當選,又在任內去世,將會是他的副總統 Sarah Palin 坐正!

現在全球政治經濟千絲萬縷地息息相關,美國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你和我。你喜歡與否,這都是事實;美國打個噴嚏,世界都要感冒,請看最近的全球金融風暴。

再看她怎樣談美國的外交政策,真是不知所謂:

Sarah Palin 現在是阿拉斯加州長,在位僅一年多,之前是一個只有幾千人的小鎮的鎮長。她年輕時當選過「阿拉斯加小姐」,其後轉了幾間大學,才馬馬虎虎地畢了業。

還有,她不注重環保、喜歡玩槍、信奉美國的 Seventh Day Adventist(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派,聲言要維護「傳統道德」(但連自己的女兒都管不好,17歲便未婚懷孕)。

前兩天有醜聞,她任公職的的姐夫與姐姐離婚搞得很僵,她竟然濫用職權要炒他魷魚,管轄姐夫的高級人員公事公辦,不肯從命,也被她炒掉(有關官方調查報告結果的新聞)

2007年43歲才一輩子第一次出國。

如果讓這個鄉下婆做了美國總統,全世界有難啦!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紫菜素湯麵

材料

山東麵、紫菜、露筍、炸豆腐卜

露筍切段,炸豆腐卜一分為二 。

紫菜用冷水浸幾分鐘,揚去污垢砂粒,瀝乾。

山東麵用大沸水,加油鹽煮10分鐘;同一時間,爆香油鑊炒露筍至六成熟。

用沸水煮滾起紫菜湯,略滾二三分鐘,即可放入露筍和豆腐卜,很快熟透。

想湯味的味道更濃一點,可以加一湯匙的日本信州味增(Miso,俗稱日本麵豉) 醬。

瀝乾的山東麵,分成兩大碗備用。

撈起湯料舖在麵上,湯水加食鹽和胡椒粉調味隨意。

有得食啦!經濟、有營養又好味。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勿浪費食物

地球上不是人人都能夠有三餐飽飯吃的,新聞片上的非洲國家和北韓的營養不良的人民,真是見者心酸,益發警惕自己要珍惜資源,尤其不可浪費食物。

自家餐桌上吃剩的食物,可以留待下一餐、明日當作早餐或帶回工作地點當午餐吃,減少出外用膳的次數。

在現代社會,出外吃飯很難避免,往往吃剩不少,你會怎樣處置?

我 們澳洲人很儉樸,吃不完的打包回家很平常,不算寒酸失禮。尤其是華人的喜宴,七八道菜,最後幾道一定乏人問津。壓尾還有炒飯伊麵,有些客人已經離去,碟上 的一大半沒有人吃,酒樓也會在這時候每桌奉上外賣膠盒數個,讓客人自由帶走。假如沒人打包,轉眼便是拎入廚房倒進垃圾箱裡,太浪費了。

幾個人出外吃飯,AA制分攤帳單,特別覺得抵食,很容易不知不覺地多點了菜,剩下的勉強填進肚子辛苦了自己。有朋友說:「吃進去還容易,要拿出來就難了。」脂肪易請難送,積聚在身上又要想辦法減肥,正是何苦來由。

假如把食物打包回家,餐館菜放在雪櫃裡,沒有像自己做的菜的耐放,說也奇怪,很快便有一股異味;一兩天不吃,反正是便宜檢來的,到頭來也逃不了扔掉的命運。餐館做菜用的油多,冰凍之後可以看見菜汁上凝結一層如霜的肥油,令人心驚膽戰。最好的做法,還是一開始點菜時,不要叫那麼多!

都要由每個人自己做起啦。

有些大型商業食肆和食品供應商,做好之後一段時間、或當日賣不去的食物會全部丟棄,以維持其最高品質的商譽,那我們是沒辦法的了;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是儘量少買,群策群力,或會逼使他們降低產量吧。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G 弦上的詠嘆調

G 弦上的詠嘆調(Air on the G String),是一首很容易接受的古典樂曲,原本是 巴哈 (Johann Sebestian Bach)的第三號管弦組曲(樂曲編號 BWV 1068)之中的第二樂章。

全曲緩慢推展,如詩如畫,帶一點哀傷的情緒,十分動聽。歷來以原裝演奏,或改編用其他樂器演奏的,不可勝數。

以下是韓國小提琴家張永宙(Sarah Chang) 的演出:

這是英國大提琴家Julian Lloyd-Webber的演奏:

這是弦樂合奏的原裝版本:

中國口琴演奏家何家義的表演: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神」是外星人?

如果你是倪匡的「衛斯理」系列小說的讀者,對「神」是外星人的說法,一定不會陌生。

外星「人」也好,外星「超智慧生物」也好,差不多啦,不過都並非倪匡的原創。

這方面寫得最多的,是瑞士人 Erich von Daniken (官方網站)。他在1968年發表 Chariots of the Gods? ,成為暢銷書。之後繼續圍繞這個主題多寫了十餘本書,從世界各國的古蹟中找「證據」支持他的理論。他的書都是以德文寫的,但大部分都有英譯本。

最近我在舊書店,一口氣買了幾本von Daniken的書(上圖所示一列排開的三本)。還有一本是1972年出版,由科學家和傳統宗教學者反駁他的論文集。

他這些「離經叛道」的說法,肯定會引起爭論。那本論文集的作者諸君,嚴厲批評他牽強附會、譁眾取寵,治學態度欠嚴謹,是偽考古學和偽科學!

近年他的人氣大不如前,不過神是否外星人這個問題還有不少人談論,聽說法輪功也吸納了他的部分說法。


海棠春睡圖

經過了近三個月,Meow Meow已經完全以我們的家為家。

睡在地氈上很舒服。

再拍照騷擾我睡眠,我不客氣的啦!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中國有錢,華人有面?

本市華人朋友飲茶聚會,席間東拉西扯無所不談,少不免談到中國。
 
移民外國的華人,對中國的看法可以有很大的分歧,對自 己的「定位」、與中國的距離和愛惡,往往牽涉濃厚感情。有人擁共、有人反共,有人支持中國統一、有人力主台獨不反對藏獨疆獨;有人說「中國人始終是中國 人」、有人說「我是澳洲人/台灣人/香港人,不是中國人」。談不攏時,有人稍一動氣,很容易會不歡而散。

好在我們這班人都是好朋友、文化人,知所避忌,發表偉論適可而止。

其中有位是「老華僑」(其實一早入了澳洲籍,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不當他是「華僑」,不會對他有任何照顧的了),童年時代離開中國遠赴重洋,今年已經七十多歲 ;雖然幾十年來只回過中國兩三次,但他心理上親近中國。講起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搞完奧運又射神舟7號上太空,感覺自豪又讚賞現在的中國政府,頗具這類人士的典型心態

這些早年來澳洲謀生的華人,一定受過很多苦,講起往事就一殼眼淚。他們對近年華人在澳洲的社會地位和公民權利得到平反,都顯得很高興。同時他們普遍認為,澳洲有這些改善,是因為「中國現在強大了,所以鬼佬不敢欺負我們」。

這個說法驟耳聽來很自然,我覺得其實並非如此簡單。 

我在這裡先談一點歷史:早年澳洲政府的確是實施過白澳政策,華人不能享有白人一樣的法定權利;一般人民對亞洲也是缺乏認知,種族歧視相當普遍,社會甚至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澳洲廢除白澳政策是在70年代初期,當時是撤消對所有「非白人」的歧視政策,並非特別為了關照華人。

為何廢除白澳政策?可以說得是國家歷史發展、人民心智成熟、社會文明進步-----但我不認為是澳洲佬「要買中國怕」----雖然澳洲的 Gough Whitlam 總理,是趁中國當時剛好向世界打開門戶之際,率先上北京訪問的西方政治領袖之一。「訪問中國」與「廢除白澳」時間上相近,但不一定就是有如此的因果關係。

二次大戰後的澳洲人,對外間世界認識漸多,下一代接受具備世界觀的教育、在學校與不同族裔的同學一起長大,互相了解得比較深,自然有助於日後的種族和諧,減少歧視。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戰後的澳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良好,民生豐阜,人民不會因求生活而產生很強烈的競爭和利益衝突!

現在的澳洲人,對任何族裔的國民都很友善,究其原因,決不是如某老先生在我的報紙上寫文章提過的:超市的收銀姑娘向華人顧客微笑打招呼問好,是「因為澳洲人想與中國做生意」!
 
這個講法到底是對還是不對,乃事實的判斷,很容易證明或反證。
鬼妹穿起旗袍賣中國工藝品顧客對象反而是西人為主
如果澳洲人對移民的友善程度,是會因他們的「祖國」現在的富強程度而異的----好像一些老華僑相信的「中國有錢,華人有面」----那麼經濟實力不夠中國強的亞洲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的移民,一定得到比華人差一點的待遇了?更窮的國家如柬埔寨、老撾、緬甸、尼泊爾到來的移民,就最遭受歧視的了!

當然絕無此事。

有人民族情緒強烈,會墮進推理陷阱,或會這樣辯駁:「你不同意中國有錢,華人有面,那麼難道中國越窮,外國人越尊重你?」對不起,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這並非是合乎邏輯思辨的分析法。

庸俗一點來說,就算假如人家真是拜金主義的信徒,那他們可看閣下有沒有錢,而不是「你的祖國」有沒有錢!在某方面,也許如此----經濟實力較強的族群,肯多一點政治獻金,政客會更喜歡和你親近,應邀光臨你的宴會。

我則覺得,一般的澳洲人民對物質比較淡泊,人與人的相處,遠不如華人那般勢利眼。

澳洲人日常和華人接觸之時,才懶得理中國有沒有搞過北京奧運、有沒有射過神舟7號上太空。澳洲人對你是否尊重,還是看你個人是否先對人有禮、友善、誠實、遵守社會紀律。

我不幸見過的,有些華人在公眾場所大聲喧嘩、佔用停車場的傷殘優先車位、插隊搶先,使用櫃台服務時不打招呼把表格丟在當值職員面前然後用手指一下,都會使別人大皺眉頭產生反感;如此這般,就算中國多搞幾次奧運、有多富強都沒有用!
華人慶祝新年,「少林功夫館」來唐人街擺檔,全部鬼仔鬼妹。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電水煲

買了這個電水煲,是澳洲牌子,但如常地是Made in China的了。

製作相當精良,水煲是耐熱塑膠製,比全鋼的款式便宜一半,但內部的煲底還是不鏽綱平面的, 感覺上比發熱線「蛇餅」赤裸裸浸在水下面的好。

最好玩的是這個溫度計:

特別有用,因為泡不同的飲品有不同的理想溫度,不一定要沸點的100度的。例如泡龍井和南美的「瑪黛」( Yerba Mate)茶,80度就最好;水太熱,反而失去應有的香味和功用。

泡咖啡和加牛奶的西茶,當然是要100度的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追憶似水年華

買到啦!買到啦!

追憶似水年華」( 一譯「往事追跡錄」)是法國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 1872~1922)的傳世之作,共二千多頁,二百多萬字。它在法國文學的地位,有人說等同「紅樓夢」之在中國文學。

我40年前唸中學時,曾慕名向香港市政局圖書館(那時還在九龍窩打老道冠華園)借過譯名為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的英譯本,當時年紀小,欣賞水平低,所識的英文也未夠用,讀了很少便放棄了。

今次買到的是譯名為 In Search of Lost Time,由 C.K. Scott Moncrieff 和 Terence Kilmartin 翻譯、D.J. Enright 修訂的版本。我是從Amazon網上書店買的,訂購當天稍後,便收電郵通知說已經出貨,一個星期便空運到澳洲送上門了,十分快捷妥當。

讀畢這套巨著,會是我今後幾年的讀書大計之一。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澳洲冰雹暴

在澳洲,冰雹暴是頗常見的天然現象;中國農民「冰雹是凶年之兆」的說法,這裡是不適用的啦。

冰雹暴很多時候是傍晚來的,之前的天氣一定異常悶熱,剎時間天上風雲變色,是真的變色-----黃黃灰灰的,看起來很詭異。

冰雹開始時小粒小粒,不一會便變成大大粒,有些是尖銳的片片,有些是像乒乓球那麼大,打在汽車的檔風玻璃上,小則打裂,大則打穿,連鋼鐵的車身也會打到一處處的凹痕;房屋的瓦面也會打穿,真是講不得笑。

以下是一段短片:

冰雹暴 一下就是幾分鐘,但已經足夠把花園的草地蒙上一層冰雪,從窗口望出去,一片白色世界,但是現在是炎夏之中啊,感覺十分怪誕。冰雪在地上,會過一兩小時才全部溶化,到時氣溫會降一點點,天色也會慢慢轉睛,終於像甚麼事也沒發生一樣。

假於下冰雹時你正在開車,在市內的街道上應慢駛打指揮燈,停在路的左邊聽天由命;打壞了檔風玻璃,明天去報保險好了。最麻煩是在高速公路上,汽車不能說停就停,會使後面的車收掣不及撞上來,唯有開慢一點。好在澳洲冰雹暴很多是「局部地區性」的,不一會便駛出「重災區」,到時才檢驗損壞吧。

我有次傍晚開車出外吃飯,一直都沒事,駛進鄰區的大街,忽然看到地上厚厚的都是積雪,雪深盈尺,原來剛下了一場局部地區性冰雹暴。前面的車輛大排長龍,我的車子夾在中間,只好慢慢跟著不能停下。如果地上積了鬆厚的雪,車子一停下來便麻煩了,因為會輪胎打滑不能再抓地起動,除非是 4-Wheel Drive 越野車,或 All Wheel Drive房車啦。我慢慢走了一段,前面塞車,不停也不行,於是加入拋錨大軍的行列。

報上看過一段好笑的新聞,有人開車遇上冰雹暴,想找地方躲避,見到有戶人家的的戶外車棚是空的,下車敲門問主人,可否駛進去暫避,主人很大方,說 OK OK。誰料把車駛了進去,正向主人道謝之際,冰雹下得太勁,車棚承受不住塌了下來,正正壓在汽車上面。汽車原本是避難的,現在受創更甚,真是禍不單行。

澳洲的車行把很多新車停在露天的車場上任人參觀,冰雹過後紛紛要舉行所謂 Hail Sale,把有凹痕的新車降價出售,你不介意車身像「豆皮佬」似的,可以趁機買便宜車。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審美標準

這是澳洲雜誌上,某整容診所的廣告。

用來做廣告的示範照片,大概也可以看得到澳洲這個社會的大眾,所謂「美女」的標準:

身材高,胸大、腹平、腿長、皮膚曬黑。

美則美矣,可惜不是我的一杯茶。

圖中的美女,我看來像一個運動選手多一點,卻不是我希望和她相對淺笑細語,喝喝酒、跳跳舞、吃個晚餐的那一類女人。

或者會有人看見大波大蘿,會登時產生性衝動,於是把這類女人視為「性感」的唯一表徵;但是圖中人嘛,身段硬朗,手和腳都嫌太大,還爬了不少的青筋;看起來像一塊牛排,哪有亞洲女人的細皮嫩肉、手腳纖巧、柔若無骨,像楊柳或香扇墜一般的醉人?

腳上還只是踢一雙人字拖,唉,澳洲佬!

審美眼光,果然是因人而異的,這樣的世界才有趣。

如果只能用一個劃一的標準,那些另類的女人,豈不是沒有人讚他們美?

只好說:「各花入各眼」吧。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