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早期的金庸武俠電影

本文談的都是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的第一代電影,我在60年代後期才有機會在電視上看到(「神雕俠侶」除外,是在戲院先看的),之後再沒機會重看,單憑記憶寫出觀感。

射雕英雄傳 1958
(胡鵬
導演) 曹達華飾郭靖,容小意飾黃蓉,石堅飾黃藥師,還有李清,梅綺。
曹達華是當時粵語片的武俠影帝,演「射雕」的主角是當然之選了,容小意是李清的太太,另一甘草演員容玉意的妹妹。 金庸的小說篇幅長情節多,90分鐘的電影往往只能萃取一小部分。本片是小說寫成不久後拍的,應該是世界第一齣金庸武俠電影了。石堅飾的黃藥師出場不久,電影便結束了,可能電影公司想一直拍下去的,後來又拍不成吧。

神雕俠侶(4集) 1960

執到寶

這本英國文學家John Milton的詩集,我偶然在舊書店覓得,也算是執到寶了。

精美封皮,紙邊燙金:

除了裝潢,它何有珍貴之處?
這本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善版書,而且差不多是100年前的了!

John Milton (1608~1674)是英國大詩人,以「失樂園」Paradise Lost 長敘事詩12卷享譽於世。我讀大學預科時,報高考英國文學科,在九龍華仁書院恩師江之鈞(Francis Kong)先生的教導下,修畢了頭兩卷。
今時今日的人,聽到「失樂園」 ,大概只會以為是那齣描述不倫之戀的日本電影/電視劇。原本的「失樂園」,是英國文學的瑰寶,在1658~1664年寫成,其時Milton已經是因病失明,還能完成此不朽鉅著,真是難得之極!「失樂園」內容描述魔鬼撒旦率領一眾壞天使謀反,被上帝擊敗,墮下陰間,乃密謀報復,偷渡誘惑人類原祖阿當和夏娃觸犯天條,使阿當和夏娃被上帝趕出伊甸園,落入凡間受苦的故事。另有續篇名為 Paradise Regained。

John Milton這套四百多年前的作品,借聖經之一小節來發揮恢宏想像,居然構思出這樣的故事橋段,厲害吧?作者在頭兩卷,更把撒旦描寫得像落難江湖大佬一樣,與其黨羽開大會,爭論如何反擊,還有撒旦強姦親女誕下一大堆孽種的情節,十分勁爆呢。下面是韓正光的英漢對照版的一段(可以點擊圖像放大):

Milton的英文詩,鐵畫銀勾,音調鏗鏘,中文形容這類文字,是「擲地作金石聲」!那時江先生給我們上課,每教一段,必定高聲朗誦一遍方才解釋那艱深的古文;聲音洪亮,在樓下的露天停車場也聽得到。
我這本書,現在所值不菲哪。
話說幾年前有天逛舊書店,在架子上發現此書,沒有標價,我拿到櫃面一問。剛好老闆不在,由老闆娘看鋪;她不識貨,隨便翻翻之後開價12澳元,我二話不說馬上付錢取書溜之大吉!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薯仔排骨

材料:薯仔、排骨、洋蔥、蒜頭

排骨用豉油、豆粉、糖醃15分鐘。薯仔洗乾淨,刷去表皮污跡,不用去皮,切成方塊。洋蔥切片或切條。

洋蔥先用蒜頭起油鑊爆香:

加入排骨再爆香;

加薯仔,少許熱水,繼續大火煮片刻,熱到不可開交時,加上蓋子,用文火炖30分鐘。

灑上芫茜上碟:

薯仔排骨成品:洋蔥幾乎全部溶化,薯仔充分吸收了肉汁和肉香,我寧願吃薯仔不吃肉!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美少女與我

一張九年前的照片,照片之人是我和當年參選昆士蘭華裔小姐的戴巧慈(Claire Dai):

Picture

戴巧慈當年只有17歲,已是亭亭玉立。我也不算矮,有5尺9寸(約1米78),你看她站在我身邊,把我比下去了!

她是我的朋友的女兒,當晚的才藝表演還唱我喜歡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戴巧慈以些微分數落差,未能當選,否則可以到香港參加無線的世界華裔小姐競選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暈車浪

網友Readandeat的「吃什麼可避免暈車」文章,使我想起自身的經驗。

我小時暈車浪的症狀很嚴重,坐巴士超過三個站便開始暈眩,再不下車便會惡心,最後便是嘔吐。

那些三姑六婆教的甚麼閉上眼睛、擦白花油、萬金油、吃話梅、鹹薑......唸「南無阿彌陀佛」、向上帝祈禱,通通無效。奇怪的是,我只是坐巴士、的士如此(那時連小巴都未有,不要說地鐵了),至於電車、火車、往返香港島和九龍的小輪,甚至去離島的渡輪都沒問題。

有人說,可能是汽車和巴士比較顛簸,又有一股汽油味,使人惡心之故。

到了十餘歲,不藥而愈,我也不知道是甚麼原因,可能是發育使身體鍵壯,連帶耳內的平衡器官也增強吧。

我有一個堂兄,終身為暈車浪所苦,火車、電車不到的地方,他是永遠不會去的。60年代,追求我阿嫂的時候,慘矣,因為他住九龍油麻地,她住秀茂坪。

兩人拍拖,可以相約在市區見面,頂多不送未來阿嫂回家;但到戀愛成熟,計劃談婚論嫁時,好歹也要去阿嫂的家拜候未來岳父岳母三幾次,他又不能坐巴士,一上車就嘔,怎辦?

第一次阿嫂要做帶路,首先從秀茂坪的老家出來,到油麻地找我堂兄,然後陪他走路到佐頓道碼頭,乘小輪到灣仔,從灣仔坐電車到北角,走路到北角碼頭坐船到觀塘碼頭,最後從觀塘碼頭靠雙腿走路~~~~~~走上秀茂坪。

結了婚後,假如一定要兩人回娘家,阿嫂坐車,堂兄自己搞惦。

一程需時多少?我想要四五個鐘頭吧!

延伸閱讀

揮別惱人的暈車暈船

解決暈車的七種方法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60年代播音皇后尹芳玲

60年代的香港,電視尚未普遍,除了電影,聽收音機就是市民的主要娛樂。商業電台的尹芳玲,是萬千聽眾的偶像,堪稱播音皇后。 

尹芳玲銀鈴似的聲音,迷倒很多人,最膾炙人口的,便是廣播劇「薔薇之戀」和「大丈夫日記」了。

我聽薔薇之戀這齣劇已是四十多年之前,依稀記得劇情是某青年到一個富豪之家作客,住在那裡,常常半夜聽到有人唱歌,原來是被禁錮的一個女人,然後兩人發生戀情。「薔薇之戀」的主題曲用國語唱,當時十分流行,商台還印備歌詞,聽眾可以去函索取。

「薔薇之戀」:

大丈夫日記」是星期一至五晚10點鐘開始,播半小時的商台皇牌長壽廣播劇,但沒有連續劇情,只是圍繞著一對中產階級夫婦和小兒子,以及和他們的朋友,因應香港社會現狀,每天有一個新故事,由程雪門編劇。林彬飾演洋行職員「江德信」,尹芳玲飾演家庭主婦「雪心」,丁櫻飾演洋行同事「杜莉芬」,其他的我記不起來了。

「大丈夫日記」一直播到發生暴動的1967年,林彬每天在時事節目抨擊香港左派暴徒,被左派僱殺手在九龍培正道附近扮修路工人,攔截他從窩打老道山住宅出來上班的私家車,淋汽油點火把他燒死,「大丈夫日記」不得不中止了。

香港藝人移民熱門地點是加拿大溫哥華,澳洲的只有無線的杜平、廖安麗、李香琴,前粵劇演員李鳳聲;歌星葉麗儀,還有就是尹芳玲,已經在此邦近20年了。

前幾年尹芳玲有一次上來布里斯本,當然要請她上我工作的中文電台訪問一下啦: 

雖然已是六十過外,芳玲姐的聲音一點都沒變,和我以前聽的完全一樣甜美呢。

尹芳玲還拍過很多電影,請看香港影庫網頁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西人沒牛奶活不下去

中國奶類製品出現三聚氰胺污染,會引起腎結石,這個問題連日來鬧得沸沸揚揚。目前主要受影響的是吃了受污染的奶粉的中國嬰兒,至於中國出口的奶類原料有沒有三聚氰胺污染,外國政府都很關注。
9月22日澳洲政府宣佈,在明確知道中國的奶類製品是安全之前,實行停止輸入。(ABC 圖片新聞) 電視新聞看到,一些亞洲超市,已經把「大白兔奶糖」自貨架撤下。

澳洲超市內售賣的主要是本國製品,但是經濟全球化之下,一些西方國家的名牌入口貨,當中會不會也用到中國的奶類原料,這可要詳細考究了。

我在想,奶類製品出了問題,西人受到的影響比亞洲人更大,可以說:「西人沒牛奶活不下去」。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掃平書

本市的市政圖書館,隔一段時間便會把書汰舊留新;不要的書籍,會交給一家特約的慈善機構書店出

分佈本市各區的圖書館有十多廿間,所以淘汰出來的數量十分可觀。一般都是定價3澳元一本,個別較貴的書,也不過是十元八塊,真是抵到爛。

這家慈善機構書店長年開放,源源運到的書一箱箱疊起,總也開不完。間中還會半價一星期,平時已經是6本特價15元,減價期間降至7元半!愛書人士到此,一定樂而忘返,即使家中書籍已經沒地方儲藏,一於買了再說!

我這次又了不少正書,還有中文的呢:

香港政府1994年報,是我離開香港的一年,這一本特別有價值。

以下是幾本好的英文書:

「奧亨利短篇小說集」、「安徒生童話集」、「達文西密碼」、還有電影「心外幽情」的原著 The Age of Innocence......還有一大堆很少人會碰,但我近來深入研究的宗教書:

這家書店名叫 Cystic Fibrosis Queensland Bookshop

地址:160 Ryans Rd., Nundah. Brisbane, Queensland 4012 , Australia.

電話:07-3256 9622

開放時間:每日8.30am~4.00pm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文人雜學專家

文人雜學專家

以前我有作為報紙總編輯的公司名片,現在退職了當然不能再用。

我用電腦印了一款簡單的黑白名片,當時我想:應該給自己一個甚麼身分呢?因為我認為退了就是退了,何況我是厭倦了海外中文報業,才決定離職的,總不喜歡還寫上「前xxx總編輯」,唯有把現在還擔任的公職寫上去:

Convener, Art & Literature Study Group 澳洲藝文雅集召集人

Announcer & Panel Operator, Radio 4EB 昆士蘭4EB電台檢定廣播員及混音台控制師


我一直希望,能夠找到較好的方法來形容自己。我想起香港已故名人簡而清,他的名片很有特色,是這樣寫的:

「專業遊蕩,兼職寫作」

現在我終於想到了: Man of Letters 和 Professional Amateur,這兩個稱呼,好!

這兩個稱呼都有來歷,各位可以點擊連結,看看維基提供的背景資料。

Man of Letters

這個稱呼源自古希臘,最初是泛指識字的人。在古時,識幾個字已經是不簡單,屬於特殊的人才了。後來Man of Letters這名詞,在歐洲發展成指我們今日所謂 Intellectual (知識分子),到了20世紀就加添了「對學問熱切追求」的性質,字典說是 Man of Letters 是 A man who is devoted to literary or scholarly pursuits,我覺得很符合我的性格。

名片上的中文怎樣寫呢?「做學問者」、「文字工作者」、「舞文弄墨者」?我頂討厭中文的甚麼「者」甚麼「者」,乾脆用「文人」好了。Man 就是「人」,Letters 就是「文」,簡單又明瞭。

Professional Amateur 

看我的網誌的朋友,或會覺得我寫文章的範圍很廣,文藝史哲、吃喝玩樂、電影音樂、醫卜星相都來插一嘴。我常自稱「博而不精」,不是自謙,是真的。可堪告慰的是,雖然到現在沒有一門能成大器,我對自己有興趣的學科卻是全情投入的。

Professional Amateur,這兩個字放在一起看來是矛盾的,又「專業」又「業餘」,搞甚麼鬼?

專門發展自己的興趣,甚至比自己的正職搞得更起勁的,正好是我的寫照。唯其是Amateur,永遠都不能成為任何一門的真正專家;唯其是已經退休,現在真是Professionally專搞這些玩藝兒,所以比一般人都要博學。矛盾之中有統一,真妙。

名片上中文怎樣寫?我想過「專業票友」又怕人誤會我是唱京劇的發燒友,最後還是選用「雜學專家」。

現在我的名片上,就是寫「文人、雜學專家」的,呵呵。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台灣小食

我們才三個人,吃那麼多,厲害嗎?

都是台灣特式的小食,這是筒仔米糕(連一碗墨魚丸湯),傳統上是把糯米釀在竹筒裡加熱弄熟,以吸收竹的香味的:

炸蝦卷,腐皮包蝦膠,炸香:

炸豆腐

台灣香腸(有點像廣東臘腸),與蒜片一齊吃:

炒芥蘭肉燥飯 (送例湯):

哈哈,還有一碗陽春麵,沒拍照啦!

佳鄉小館」:90D,Sunnybank Plaza, Mains Rd. Sunnybank, Brisbane, Queensland 4109, Australia. (電話: 07 3423 8188)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憶黃淳樑師傅二三事

有讀者看了我的 學功夫、教功夫(上) 文章,留言說希望我談談黃淳樑師傅的軼事。

我是在1973年跟黃師傅學拳的,為期大約一年,所知道的實在很片面,姑且在這裡談一談,希望拋磚引玉吧。

當時師傅的拳館在油麻地窩打老道,近「油麻地戲院」的一棟唐樓的頂樓。之前的舊館是在油麻地彌敦道(近普慶戲院)的舊樓的二樓,外面有一個大招牌「詠春拳館」,很有氣勢。

和舊館相隔幾棟樓,是另一個師傅的拳館,「詠春梁x」,也是名師,就是今日風頭很勁的那一位。

黃師傅很自負,對其他拳師和門派不大看得起,尤其是那些「講就天下無敵」的師傅。對同門的師兄弟,即是我們的師伯師叔,他就很有口德,絕少批評其長短。不過對這位「梁X」師傅,他就很不客氣,經常在我們面前彈他功夫不濟,又說他妄自提高自己的輩份,自稱是葉問宗師(黃師傅的師傅,我們的師公)的嫡傳弟子----黃師堅持梁X只是跟葉公的徒孫學功夫,不肯認他是師弟。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沿江而上

我對以長江為劇情背景的電影有偏好,早年有章明的「巫山雲雨」,近年有賈樟柯的「三峽好人」。

這齣「沿江而上」(Up the Yangtze) ,完全沒有宣傳之下,在布里斯本一家小戲院獨家上映,每日只放映一場,我無意中發現了,馬上去看。

預告片

電影由加拿大華人移民子弟張僑勇(Yung Chang)執導,是他的第二齣作品,得了很多獎(請點擊http://www.imdb.com/title/tt1114277/awards)。本片以半紀錄片半劇情片的方式進行,全部用非職業實況演員,飾演他們自己。劇情以一艘招待外國遊客的長江遊河船「維多利亞」號之上,兩個年輕員工余水(Cindy) 和小陳(Jerry)的遭遇為經,他們的親人朋友同事、沿岸的社會狀況為緯。

Cindy來自窮苦的農民家庭,父母沒能力讓她升讀高中,上船做廚房工;她心事重重,很不開心。Jerry是來自中國新興的中產家庭的獨生子,在家中是小皇帝,從來不懂得服務人,自恃英語說得不差,想賺快錢而上船做餐廳侍應。Cindy的家,和其他的二百萬人民一樣,因為國家三峽工程使水位上升淹沒沿江市鎮而被迫遷徙的;另外中國開放之後與外國人接觸多了,有很多文化衝擊,改變了人民的心態,這幾方面導演有詳細刻劃。

服務員學英文應對、服務技巧、導師向學員講解和小陳訓話的幾場,很有意思。

電影是加拿大政府支持的,拍攝時動用了加拿大和中國的人才,攝影、分場、配樂都很好。導演在旁白中談了很多對比新舊中國、他對社會變遷的看法。他的手法平實,是懷著很深的感情去拍的。

導演談心得

我不知道這齣電影在香港有沒有機會上映,如果有的話,我鄭重推薦你去看。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英文名的變體:姓氏作名字

用姓氏作名字 ,近年在英語世界,有越來越流行的趨勢。
慣用的英文名字,阿John阿Mary,來來去去都是那幾百個,和別人雷同的機會很高,一個辦公室裡幾個人同名的很常有,所以有人借用其他歐洲語系:法國(如 Michelle)、德國(如 Johann)、意大利(如 Rosaria )、西班牙(如 Lucia)等等的名字了。
假如另覓蹊徑,自製一個新英文名出來,你介紹自己叫甚麼時,除非是日常的名詞如 River(少年亡的影星River Phoenix)或Sunday(Nicole Kidman 給剛剛生下的女兒的名字)之類,人家往往要 "Pardon?" 你幾次,還要你拼出來才會明白。
另一方面,西人姓氏千變萬化,數量比名字多千百倍(和中國人相反)。有人用名人的姓氏作名字,表現出家長的心儀的對像為何。選取的大多是國家的名人或當紅的藝人,人家一聽就明,很容易唸得出、記得牢。
這個「以姓作名」的做法,大家都知道的,是陳冠希叫Edison(發明電燈的愛迪生 Thomas Edison),和哈里遜福(Harrison Ford)。
其實這個做法並不新鮮,19世紀美國就有一個文學家----寫「李伯大夢」(Rip Van Winkle)的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 不用我多介紹,很多人都知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What a shame 現在的澳洲人,十居其九不能道出澳洲只在100年前的第一任總理是誰,但幾乎人人都知道華盛頓。
美國的政界名人,除了Washington,Jefferson, Monroe, Franklin, Lincoln,Truman, Kennedy, Clinton等都成為美國流行的名字,不過我敢肯定,Bush 不會!
用姓氏作名字,很多時是不分男女的,例如女星Glenn Close 和爵士樂大師Glenn Miller 都叫Glenn;白人美艷女星Morgan Fairchild(摩根菲釵) 和黑人男星Morgan Freeman(摩根費曼)都叫Morgan(下圖):
以下是一些較流行的姓氏作名字的例子:
Bentley, Berkeley, Brock,
Cameron, Campbell, Carson, Clark, Clinton, Cooper, Craig,
Denver, Dion, Donohue,
Elliot, Edison, Emerson,
Fitzgerald, Flannery, Ford, Forester, Fraser, Franklin,
Garrick, Garrison, Grant, Glenn,
Hamilton, Hanson, Hilary, Hilton, Harrison, Hayden, Hurley,
Irving, Jackson, Jefferson, Jordan,
Kennedy, Kent, Kingston,
Lancelot, Langdon, Langley, Lawson, Lawford, Leyland, Lincoln,
Macauley, Major, Marshall, Maxwell, Monroe, Mortimer,
Nelson, Neville, Newman,
Oakley, Oberon, Orville,
Parker, Palmer, Parrish, Pascal, Patton, Phoenix, Presley, Quigley,
Redford, Rhodes, Ripley, Rockwell, Roosevelt, Rowan,
Scott, Seymour, Shannon, Sheldon, Sheridan, Sherlock,, Simpson, Sherwood,, Spencer, Stirling,
Tanner, Taylor, Travis,, Truman, Thornton, Turner, Tyson,
Upton,Vaughn,
Wagner, Wallace, Walton, Warwick, Washington, Wayne, Wellington, Wilson,
Yale, Yates, Zalman....
相信今年開始,會有不少父母,為新生的嬰兒取名叫 Phelps 的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隔夜麵包

澳洲的麵包店很多,散佈各大小商場;但就算是集團連鎖店,都是讓持牌人獨立經營;麵包依照集團規格在店內烘製,並非由中央工場大量生產。我們上麵包店時,可以瞥到店員背後,工場的烘焙機器、一疊二疊的袋裝麵粉。

我有個朋友在麵包店工作多年,每晚午夜時分才上班,把老闆預備好的包,逐一些放進焗爐,然後就是坐在店後看書聽音樂,夠時候便分批取出,預備早上售賣。晨曦初現,他便下班回家了。

大量生產的麵包,多數在超市、油站、便利店和蔬果店出售,但大超市也內設麵包工場,即烘即賣搶生意麵包當然是新鮮出爐時最好吃,外來和自製的兩種麵包同時在超市架上陳列,後者雖然價錢高一點,一樣有捧場客。

一般來說,麵包是不留過夜的。麵包店每日下午五六時關店,賣剩的麵包不會留到明日再賣。這個行規是務使顧客有信心,確認此店出品天天新鮮。店主寧可扔掉賣不去的麵包,也不會減價出售,這可顯涉到管理學和經濟學----因為假如天天都在關店前大平賣,很多買麵包作晚餐的顧客,會等到在這個時候才來買,長此以往等同自殺,決不是生意經。

也有麵包店把賣剩的麵包,免費送往老人院、慈善機構的。

近年澳洲經濟不算好,一些家庭在貧窮線上掙札,我也見到以下的情況:麵包店當天賣剩的,不平賣也不送,留到明天和後天再賣;不過澳洲人比較老實,這些隔夜貨另外放一個角落,一包包用透明膠袋裝著,正價是6角一個的,那些則賣2元六至八個,擺明車馬是「隔夜麵包」,正是願者上釣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董橋的書

幾天之內,連看六本董橋的書。

董橋的文章,以前在明報那邊,斷斷續續的看過一些;但是奇怪,我從來沒有買過他的書

董橋在台灣讀外文系出身,到英國倫敦大學深造,曾在英國廣播電台,香港的美國新聞處工作,最多人知道的,當然是後來做「明報」和「明報月刊」的總編。他的中英文和學問,都是一等一的。

我最近在本市的市政圖書館,發現明報版的12冊「董橋文字集」的 1~6冊,馬上全部掃回家看個飽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身體比例

這是身兼數學家/畫家/科學家/發明家/建築師於一身的絕世奇才達文西的名畫(點擊放大),據說是描繪他心目中一個人的理想身體比例

達文西為著了解人體結構,搜羅無人認領的屍體,用來解剖細心研究!

身體比例,不同的種族的人自然有所不同,我猜大概與人種、氣候、環境、飲食、營養、活動習慣等等有關係吧。同種的男人和女人,又有顯著的不同。我們同屬漢族,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體型也有點分別。

我們亞洲人, 不比西方人魁梧。歐洲裔女人的大胸和翹起的臀部,亞洲女人除非是「天生異稟」的尤物,很少能夠與之媲美。

意大利人就有點像我們亞洲人,腿比較短;所以有批評謂意大利出產的汽車,座位和駕駛盤及油門/剎車之間的距離很awkward,但是我就覺得沒有這個問題,反而剛剛好。

我在澳洲買長褲,就算是買特別註明是「短褲管」的 ,還是太長,非要再找改衣師傅改短不可。

黑人的腿特別長,難怪在奧運的賽跑項目中這麼厲害。

講起黑人腿長, 我以往常常在下班時間與一個黑人女子同一火車,又在同一車站下車。她長得和我一樣高(1米79/5尺9寸),這個不希奇。有一次我們站在一起在紅綠燈前等 過馬路,我瞟一眼望望她,但見我們的肩頭平排,她的屁股卻是在我肚子的高度----即是說,她的腿足足比我長了6寸!

身型是天生的,但是今日西風壓倒東風,眾人欣賞女子體型,每每以西洋女人的高大、寬肩、厚胸、寬盤骨、翹臀為標準。不夠5尺6寸的女子,在模特兒和選美之中已經是矮女,根本沒甚出頭機會。很多東方女子,夢想有驕人的胸部,不惜求諸矽臘整形或Wonder Bra來強擠出一點看頭。時下一些腿短、臀東方女人,穿超低腰褲,看起來腿特別的短,身材特別的矮。

其實亞洲女子,假如是典型的窄肩、不太大的胸,穿起本國的民族服裝如旗袍、和服、沙籠,比穿只適合洋女身材的款式好看得多。

你試比較湯唯穿旗袍和穿低胸西式晚裝的樣子:

吉永小百合穿和服與洋裝: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精采甜品

在意大利餐廳吃完晚餐後,試這兩個甜品。

這是Sticky Date Pudding(棗泥布甸)

分兩層,下面是棗泥布甸,上面是朱古力,加一個雪糕球和楊梅,再淋上熱朱古力汁,白色一點點的的糖霜。

這是Lemon Meringue(檸檬蛋糕)

也是分兩層,下面是蛋糕,上面白色部分閃燈太強,拍不出來,是糖粉打蛋白,也是另加雪糕球和楊梅,用Passion Fruit 果漿圍邊。

Fuscia Restaurant and Cafe, Cnr. Audrey / Wardell Sts. Enoggera, Brisbane, Queensland 4051, Australia.

(Tel. 07-3355 9800)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真正攞命」

用「真正攞命」來做歌名,真是咁都得?

是一首招子庸寫的「粵謳」的歌名----粵謳比今日我們聽到的粵曲還要古,盛行於清朝的青樓妓寨之中。

以下是其中一段的歌詞:


和「南音」一樣,粵謳很多時是由失明的人來唱的,我小時候的60年代,香港電台每個星期都有個晚上一段「解心粵謳」節目,由「李銀嬌師娘」演唱。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又一種詐騙電郵

日日都收到這類 Nigerian Scam電郵,這是一個新版本。

寫信人自稱女人,是「得救重生基督徒」,無兒無女,早幾年做科威特駐象牙海岸外交官的丈夫不幸死了,現在自己身患絕症。她又講上帝,又援引聖經,說有一筆25億/250萬美元(US$2.500million dollars ???狗屁不通!)遺產,不想益了那些不是基督徒的親戚,要全部捐給基督教會。

這封電郵是想引起收信人的貪念,冒教會之名去領吧。

假如你把自己的銀行戶口號碼和密碼告訴對方,等她把錢轉帳給你,你就死定了。

原文的英文語法、拼字、大小寫、標點符號,錯誤很多,大家千萬不要學,一字不改照錄如下:

From Mrs naomi solomon,
Nー38 Rue Des Martyrs Cocody
Abidjan,Cote d'Ivoire,

Attn:
Dearest One Of God

I am the above named person from Kuwait. I am married to Mr solomon anthony.who worked with Kuwait embassy in Ivory Coast for nine years before he died in the year 2005. We were married for many years with out child. He died after a brief illness that lasted for only four days.

Before his death we were both born again Christian. Since his death I decided not to remarry or get a child outside my matrimonial home which the Bible is against. When my late husband was alive he deposited the sum of (US$2.500million dollars in a Bank in Abidjan Cote d'Ivoire west africa).Presently,the fund is still with the bank.Recently, my Doctor told me that i have serious sickness which is cancer problem.

The one that,disturbs me most is my stroke sickness.Having known my condition I decided to donate this fund to a church or individual that will utilize this money the way I am going to instruct herein. I want a church that will use this fund for orphanages, widows,propagating the word of God and to endeavor that the house of God is maintained.

The Bible made us to understand that Blessed is the hand that giveth. I took this decision because I dont have any child that will inherit this money and my husband relatives are not Christians and I dont want my husband efforts to be used by unbelievers. I dont want a situation where this money will be used in an ungodly way. This is why I am taking this decision. I am not afraid of death hence i know where I am going. I know that I am going to be in the bosom of the Lord. Exodus 14 VS 14 says that the lord will fight my case and I shall hold my peace.

I dont need any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in this regard because of my health hence the presence of my husband relatives is around me always I don't want them to know about this development.. With God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As soon as I receive your reply I shall give you the contact of the bank here in Abidjan.I want you and the church to always pray for me because the lord is my shephard. My happiness is that I lived a life of a worthy Christian. Whoever that Wants to serve the Lord must serve him in spirit and Truth. Please always be prayerful all through your life.

Contact me on the above e_mail add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s, any delay in your reply will give me room in sourcing another church or individual for this same purpose. Please assure me that you will act accordingly as I Stated herein. Hoping to receive your reply.

Remain blessed in the Lord.
Yours in Christ,
Mrs naomi solomon.

澳洲警方說,在國民教育水平很高的澳洲,每年都有人上了這類詐騙電郵的當,有些還是專業人士哩。發言人稱,向警方舉報的已經不少,但相信羞於啟齒不報案者還有很多。

我是用Gmail的,Gmail 第一時間已經把它隔開,丟進垃圾郵箱裡,並加上警告訊息:

Warning: This message may not be from whom it claims to be. Beware of following any links in it or of providing the sender with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再看這封電郵的來源,竟是由日本雅虎的naomi1_sol100@yahoo.co.jp 發到中國雅虎的 naomi44mon@yahoo.cn 然後把副本傳給我的,一個科威特外交官夫人,又懂日文又懂中文,真不簡單哪!

前文連結可惡病毒郵件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專業口德

Yan 的「離座」,觸發我寫寫這件不愉快的事。

澳洲很多餐廳,會在大門口放一個架子,上面有餐廳的餐牌,讓路過的人瀏覽。

西人喜歡貨真價實,錢是花得起,但要花得精明,假如是生客,幾個人在門口看一輪餐牌,問這問那,私底下討論幾分鐘才決定進不進去,是很平常的事。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陳克勤的英語錯在甚麼地方

2008年9月7日立法會競選,成功獲得一席位的陳克勤,在記者會中回答洋記者英語提問時,把Try our best 講成Try our breast,一音之差,「我們盡力」變成「我們摸胸」。講話的片段被人放上YouTube,據說兩日之內有四萬餘個點擊率。

連日來,有很多網友就這一點,譏笑陳克勤的英文水平。我想有時所謂slip of the tongue,發音出錯不出奇,就算是以英文為母語的人,一樣會有的-----尤其是在那個緊張的場合。

但我看陳克勤的問題,不單是心情緊張、結結巴巴,而是有太多語法錯誤。

無端被誣做妓女的馬利亞



我最近買了「達文西密碼」2003年的原著,前幾天澳洲電視又首播2006年改編的電影。

故事作者Dan Brown 煞有介事,引經據典,說「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是耶穌的老婆,耶穌釘十架時已懷了孕;後來她逃亡法國,為他留了後代,故事中的女主角Sophie,便是20世紀的耶穌第N代後人!
有關 「抹大拉的馬利亞」,近年有很多人大做文章,作出種種的揣測。
如果你相信聖經的記載,這些揣測就是跟金庸寫「鹿鼎記」差不多,是用大量的虛構情節,附會世人相信的事實。
另外,雖然「抹大拉的馬利亞」真有其人,但是就算是基督徒,也有人不細心查證聖經,誤會她是個懺悔的妓女。

時至今日,magdalene一字,竟可作「從良妓女」解,你可以去查查字典。
這個誤會,由來而久,可以追溯到公元591年教皇Gregory的一次講道(「達文西密碼」就說是教會故意抹黑她的)
(圖:17世紀西班牙畫家 Alonso del Arco 的 Mary Magdalene畫像)
我們看新約聖經,關於「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章節,只有三處:
路加福8:2--「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

馬可福音16:9--「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耶穌從她身上曾趕出七個鬼。」

馬太福音28:1--「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

既沒有描述她和耶穌的夫婦或愛侶的關係,也沒有說她是妓女。
「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妓女的誤會,是怎樣來的呢?
「抹大拉的馬利亞」在路加福音第一次出現,是在第8章,但是在前一章的第7章,有這樣的記載:
路加福音7:37--「那城裏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裏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7:38--「站在耶穌背後,挨著祂的腳哭,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祂的腳,把香膏抹上。」
福音作者只是說這個女人「罪人」(也沒有說是「妓女」),更沒有說這個女人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問題出自女子用香油抹耶穌的腳的舉動,與「約翰福音」的一段相似:
約翰福音12:3--「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
但是請注意,約翰福音這一章的開頭便說清楚了,這個「馬利亞」是「伯大尼的馬利亞」(新約聖經裡有幾個馬利亞,包括耶穌的生母),是拉撒路和馬大的妹妹。拉撒路是耶穌起死回生的病人,這個馬利亞是個純良女子,在另一段記載她和姐姐馬大在家招待耶穌吃飯,姐姐在廚房忙著,她乖乖地在耶穌腳下聽道,耶穌還讚她乖。誰說「伯大尼的馬利亞」是個妓女?
但是以訛傳訛的情況下,尤其是音樂劇「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加鹽加醋,把三人合而為一,抹大拉的馬利亞無端端做了雞,真是千古奇冤了。
如果說福音書經過篩選修訂,聖經的記載不一定是全部事實,還要考查口傳資料、野史、另類福音(竟有一本「末大拉馬利亞福音」),那就不在本文的介紹範圍了。
延伸閱讀:
Catholic Encyclopedia 有關條目
The Legend of Mary Magdalene
維基百科 有關條目
The Da Vinci Code and Mary Magdalene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劉慧卿當選

9月7日香港立法局選舉,劉慧卿當選新界東議員,繼續她從政20年的生涯。

劉慧卿堅持原則,不畏權貴的直言作風,很受在澳洲的香港人欣賞。她曾在1997年來澳洲布里斯本,在大學發表演說。

我們一班香港友,請她吃晚飯,一敘鄉誼。
我和劉慧卿喝咖啡,傾下偈:



在香港立法會未來的日子裡,卿姐加油!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疊名

中國習慣是用疊名來為熊貓起名字的,甚麼「玲玲」、「蘭蘭」。奧運福娃叫「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大概是一直以來,中國以疊名為溫柔可愛的觀念吧。

文革時有個大出風頭的女紅衛兵 「宋彬彬」,為毛澤東配戴紅衛兵襟章,老毛看她名字不大適合搞鬥爭,說「要武嘛」,於是她馬上改名為「宋要武」(她在80年代移民美國,後來再改了名字為宋岩)。

古代有陳圓圓、李師師、蘇小小、崔鶯鶯..... 金庸小說「碧血劍」有個溫青青,「笑傲江湖」中有個任盈盈,「倚天屠龍記」中有個殷素素。古龍的「楚留香」有個蘇蓉蓉。

中國早期的電影明星,有黎灼灼、陳燕燕、韓菁清。

台灣有包娜娜、蘇明明、張清清。。

香港名校「真光中學」的創辦人是何中中女士,娛樂圈有森森、朱玲玲、鍾玲玲、蕭芳芳、何莉莉、李麗麗、余安安、馮寶寶、鄭佩佩、張萊萊....

現在大陸呢,這幾年十分流行用「冰冰」、「丹丹」為新生兒起名,可能是因為女星之中有范冰冰、李冰冰、宋丹丹;還有一個歌星,叫薩頂頂。

還有就是名與姓發音相疊,例如40年代中國經典電影「小城之春」的女主角韋偉(後來移居香港,近年有在一些電影中客串婆婆的角色),她說當時疊音起藝名成風,著名話劇演員就有英茵、藍蘭、夏霞。

到了現代,還有兩個傑出中國音樂家「郎朗」 、「楊洋」。嚇!都是男人呢!

西人姓名相疊的,有我在中學讀過的一本英國著名幽默小說Three Men in a Boat 的作者Jerome K. Jerome,單看姓名已經夠好笑。

我在外國,也親眼見過有個男人叫Donald McDonald,女人叫Grace Grace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洋蔥鼠尾草麵包

初試這種「洋蔥鼠尾草麵包」:


鼠尾草 (Sage)是一種食用的香料,有點辛辣的味道,常與洋蔥一同使用來醃製肉類,又如加入填滿在雞的腹腔裡的材料進焗爐,香上加香。這個連結 Onion and Sage Bread 有製法介紹。

自己焗?不如去美食專門店買一個,乾手淨腳,只售4.90澳元,不貴。

打開包裝的近照

在家吃之前,焗爐先調到150度,放麵包進去翻焗5分鐘,關上電力,用餘溫再焗10分鐘,這樣保證不會焗焦和太乾。翻焗時麵包芳香四溢,屋外都聞得到。

下圖顯示麵包的Texture,很有質感:

從焗爐拿出來,脆卜卜、香噴噴。一個麵包重 570 克,你單看照片不知道它的巨大,我們吃它代替米飯作晚餐,兩人也吃不到半個哩。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競選中的抹黑戰術

(這篇文原本是明天的,現在提早出爐吧)

2008年9月7日,香港又舉行立法會選舉了。

民主選舉之中,候選人面對與自己競爭席位的對手,除了積極推銷自己有多好,也會用傷害對手的「抹黑戰術」(Smear Campaign)。

當然囉,上不了台執政,自己有什麼好的治國理念也是空談, 正是兵不厭詐,難怪在競選期間,平時君子風度的候選人,他本人或助選團對也會在不同程度上使用這個招數,爭取己方的勝算。

抹黑戰術,往往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假如一方的候選人進一步抹黑,另一方也會提升反擊的力道。

作為選民,有時真是很喪氣的,因為Every candidate keeps telling you how bad the opponent is. (每個候選人不停告訴你,其對手是多麼的差) 你聽了這個再聽那個,日日聽,最終的印象就是候選人之中「無個好人」,叫人怎樣選?

所以有人打趣說:民主選舉就是「兩害權取其輕」 ,在「壞」和「更壞」之中選一個吧了!

我看了那麼多年,「抹黑戰術」來來去去有幾道板斧:

1. 挖對手的瘡疤,把以前失職、做錯的地方重提。

例如最近看的這個:

2. 攻擊對手的人格,說他們品德有問題,雖然理論上私人和公共生活要分開考慮,投票的大眾卻沒有這樣客觀。政客又喜歡指對方缺乏「誠信」,其實都是一丘之貉,沒有幾個是不說謊的。

3. 爆對手的私隱,親自動手或利用橫手,爆對手或會令群眾覺得反感的事情。這些有可能是助選的幕僚長時間做資料搜集,一早掌握在手,在「適當的時候」才有計劃的爆出來的。

4. 把對手說過的東西斷章取義,然後加鹽加醋的歪曲原意,使選民相信這對手說得不對。

5. 用茅招破壞對手的形象。例如前幾年澳洲有個競選電視廣告,先播一段貧苦人民的生活,跟著接上一段現任負責衛生福利的部長在宴會中嘻哈大笑的鏡頭,製做他麻木不仁,漠視民間疾苦的形象。

大家做選民的,應該明白這些到是現代民主選舉的遊戲風俗,可以當作猴子戲看看,但不必盡信。天曉得他們表面上劍拔弩張,私底下可能杯酒言歡呢。

希拉里克林頓與奧巴馬爭奪美國民主黨內總統提名時,不是把他批評得一無是處的嗎?現在希拉里克林頓敗陣退位,讓奧巴馬出線,又一家大小出來助選,對他讚譽有加了。

老布殊面對克林頓的挑戰時,曾在公開場合說過克林頓對外交事務的認識不足,比老布家中的狗還不如!選民當聽笑話可也,如果相信政客的競選信口開河,就真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外國電視新聞趣談

澳洲有個政府電視台,叫 SBS ,以播放「非英語」節目為主,是特別為來自不同地方的移民而設。

每天早上5時開始,一直到下午1時,播放來自不同國家的電視新聞,有些是15分鐘,有些是30分鐘。1時之後,電視開始播電影和其他特寫節目。已經播過的當日外國新聞,會移師到同一電視台的另一個數碼頻道,重覆播放又播放,直到午夜為止。

每日打頭陣的是日本NHK,然後是香港無線電視、中國中央電視台....因有重播之設,所以我不用摸黑起床看或調較錄影,日中總有機會補看得到。日文新聞我看得懂幾成,普通話完全沒有問題,香港的當然要看,所以這三個新聞我是看得最多的。

因為電視台有這個德政,我有機會看到很多外國電視新聞,雖然很多聽不懂,單看畫面及製作風格,也很有趣味。

日本的報道員很有風度,男的通常成熟一點,端正得來又親切。「天氣予報士」小姐特別年輕和漂亮,又經常換人;她們鞠躬如也,笑容可掬,很是悅目。

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主要是國家的宣傳訊息,報喜不報憂;見得最多的是國家領導人巡視這裡巡視那裡,接見大小國家外賓,幹部開會實況。熱門的「世界大事」,不一定會有報道,但有時又找些小國的芝麻綠豆消息來充塞時間。現在的中央電視台報道員,全是俊男美女,穿著時尚新裝,普通話字正腔圓,很容易聽懂;但是態度一本正經,「國家電視台」的味道很濃。

意大利的新聞,報道員打扮得像明星,尤其是女的,講話時七情上面,又有手勢,好像在做 Show。菲律賓法國西班牙的沒有這樣生猛,但也比其他國家的輕鬆。意大利、菲律賓和西班牙語,聽起來都是音節連綿不絕,說得比較投入和急速,表達了他們比較「熱」的民族性。

我喜歡看德國的新聞,使人看得很Relaxed,報道員和現場的記者講得比較緩慢和冷靜,典型的德國作風吧。

還有阿聯酋印尼土耳其等國家,雖然都是信奉伊斯蘭教,但新聞節目的風格,主持人的服飾,都看得出宗教深化程度有所不同。

有時還看到北韓的新聞呢,報道員的慷慨激昂,就好像文革時的中國。反之,從越南新聞看得出,同是共黨當政,越南比北韓自由開放。

前共產國家如波蘭俄羅斯塞爾維亞等等,都可以從節目風格和報道員衣冠楚楚的外表,不徐不疾和溫和的的語調,看出改革開放現代化的跡象。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咪嘴」英文怎樣說?

「咪嘴」是香港粵語,是一種表演技巧,大陸叫「假唱」、台灣叫「對嘴」。

「咪嘴」英文,當然不是 Mic Mouth 啦!應該怎樣說?

作為名詞,是Lip -synchronization ,簡稱Lip-sync。動詞是Lip-synch,形容詞是Lip-synching。Lip 是「嘴唇」,人人都懂,主要是在Synchronize(同步進行)這個動詞來變花樣------所以 Lip-synch 的 ch 要唸成 k 音的。

其他與Lip 有關的常用語有:

To Pay Lip Service:粵語所謂「賣口乖」,古語「施口惠而實不至」的意思。 Lip Service 也可以說成 Lip Homage。

To Hang the Lip:「扁嘴」。

To Curl a Lip:「嘴藐藐」,表露不服氣、鄙夷的的神色。

To Shoot the Lip:同上一個差不多,不過是 「dute 長個嘴」。 普通話是「蹶著嘴」、「嘴得可以掛油瓶」。

To Keep a Stiff Upper Lip:同粵語的「咬實牙齦頂硬上」的意思差不多。

To Be Tight-lipped About Something:守口如瓶,決不透露。

至於近年香港人流行說的「O 嘴 」,我就不知道英文怎樣說啦。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兩隻貓弟弟

朋友家有兩隻貓,這是傻呼呼的Mini:Picture

Mini的身材的確比較小,是模樣有趣的短毛摺耳貓。

Picture

Mini 很文靜,喜歡在沙發上或主人的睡房的床底休息。

另一隻是波波,是長毛貓,身型比Mini大一半,性情也很溫馴:

Picture

波波的體重有7公斤多,抱起來沉重非常,但是牠動作很敏捷,常常等機會溜出花園玩。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豈能逼客聽道

上星期本市有一個影友開世界風光攝影作品展覽,設於某社區會堂;我是「布里斯本華人攝影之友會」的成員之一,也收到開幕禮的邀請函,於是依時出席了。

進場看到每張展出的照片,下面都有塊紙板,上有基督教聖經的引文。這倒沒所謂,客人是來看照片的,那些「金句」嘛,有興趣看的便看,沒興趣的不看算了。

時間到了,儀式開始,司儀宣佈請一個華人牧師上台「講幾句話」。他從世界風光的美麗,說到宇宙之奇妙,決非偶然,其先必有創造者;再引申到「人是神照自己的形象所做」,是最高級的被創造物----天下間的美麗風景,都是神造來給我們享受的 (唔係呀哇?!)......一講就是15分鐘。

跟著銀幕上打出中文聖詩「感謝神」的歌詞,琴音響起,牧師要求客人一同唱。

席上有些西人不懂中文,坐在那裡「戇居居」。好不容易等到唱完,牧師叫大家「再唱一次」!

此時此刻,我已經面黑如玄壇,豈料唱完第二次時,司儀跟著宣佈,現在由另一位某某牧師上來講話 !!

我霍地站起來,眾目睽睽之下,大踏步走向出口 。

我這是表示忍無可忍,主人對客人這樣不文明,我也不需要給他面子。

我認為,如果是搞成這樣性質的活動,理應一早講明:「恭請XXX牧師蒞臨證道,敬希撥冗光臨,同沐主恩」。

有些境況是心照不宣的,例如有人安排在教堂舉行婚禮,眾所周知的例有牧師或神父講道,毋須講明,閣下不知道是沒常識。收到請柬的人可以自行決定,不介意聽這個才應邀而來。

應該知道現在地球上的教派五花八門,文明社會實行宗教自由,你有信A教的自由,人家有信B教的自由,或甚麼都不信的自由,怎樣可以這麼缺乏Cultural Sensitivity,強逼客人聽你的宗教?

上述活動的主辦者這樣「硬銷福音」,當然是以為沒問題的。我想知道如果他參加一個公開活動,主人事先沒講明,卻到時找個和尚來講佛法,跟著要賓客一同唸「南無阿彌陀佛」,他會不會全不介意,肯跟著和尚唸?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Blog Day 介紹好 Blog

昨天2008年月31日,是世界 Blog Day 三週年。

支持Blogging文化,我遲到好過無到,響應呼籲介紹五個心水Blog。

1. 淺評集

Blog主Helen,沒有怎樣介紹自己,這個不重要。Helen 發文章貴精不貴多,一兩個星期才發一篇,都是評論看過的書和電影。介紹的對象很多是最新的,使我有「原來如此」之感。Blog名「淺評」集,其實是深入淺出,還附有不少參考連結;沒機會看原著的人,可以花十分鐘細看她的介紹,知道多一點點。

2. 小虫天地

Blog主Johnny 自稱「實習中醫師」,很有趣,正確來說應是實習「中醫師」。他已經是香港的合格西醫,現在鑽研中醫,並且以中醫身分應診,懸壺濟世。他的Blog資料翔實,不談玄妙而多談實證(很多人就是怕中醫的理論難明),注重鍵康和飲食者不可不讀。目前這個Blog的瀏覽數不是很多,我應該在這裡推薦一下。

3. 歐洲動態

媒體上,常常充斥採自美國來源的新聞,其取材和觀點不免限制於美國人的利益和興趣,往往失諸偏頗。本Blog主人Simon 現職中文媒體編輯,特別做了這個Blog來報道歐洲動態,造福大眾。世界之大,當然不止美國一國;文化的精萃,歐洲更多可觀之處。Simon 很勤力,差不多日日有一篇新文章,做得很用心,我是每日必讀,以廣見聞;但目前這個Blog Day 還不是很多人知道,我也應該在這裡推一下。

4. Daily Fongyun

Blog主方潤兄是中學教師,關心社會和教育事務, 立論每有超卓見解。方兄讀書又快又深入,他在Blog上的讀書筆記,就書的內容品評分析,幾百頁的一本書,由他介紹出來,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和以上三個Blog不同,方兄是用Xanga架設Blog的,有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經常到訪交流意見,單是看留言版也很有趣。

5. 曾堯角落

我是澳洲人,介紹另一位華裔澳洲人的Blog。Blog主曾堯兄和我同住一個城市,但是大家只是在網上相遇。他的Blog文內容多樣,有時用副標題「觀、讀、聽」,講述其旅遊、看電影、讀書、聽音樂的心得。曾兄不像我一開口便是十幾二十年前的東西,其文章的取材比我更與時俱進,提到很多新鮮材料,使人大開眼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