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悲觀與樂觀

世界上的事物,不因我的主觀意願而改變,但怎樣看這世界和自己,就有兩個態度。

很簡單的一個譬喻,面前有一隻杯,裡面有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說「只有半杯水,還沒有滿」,樂觀的人會說「已經有半杯水,只差一半就滿了」。

水還是半杯,是客觀的事實,但採取甚麼態度,直接影響人的心情。
假如一個人看自己總是看「欠缺」了甚麼,不如李嘉誠的有錢、不如木村拓哉的靚仔、事業不如跟自己同期畢業的幾個同學,你會永遠都不快樂。

不是說要自滿、不求上進、阿Q精神,但隨著年紀的增長,不如意的事太多,古老的說法「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確很有效幫你解壓。

風光如畫,社會福利優厚,沒有戰亂和飢荒的地方,如紐西蘭和北歐一些國家,竟然是自殺率比貧窮國家高出很多;早幾年看過報道,有人做過調查,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最快樂?

結果當然不是國力最強、物質最豐阜的美國,而是菲律賓!

近日看到一些新聞:
http://pda.atnext.com/isilo/NextMagazine/896/7084291.cfm?src=1
http://www16.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4322437


李麗蕊放棄了在香港很舒適但苦惱的生活,跑到印度去做無償服務那些最窮最病重的人,做最污穢的工作,但是甘之如飴,我想就是「比下有餘」的心理治療了。

中國古老的智慧,除了「悲觀」與「樂觀」,還有一個概念叫「達觀」,就是悲觀之極,看到事情的最壞可能,人力微小、生命短暫等等,才能看通看透,得到最大的樂觀。

讀中學時,Joseph Foley神父教過我們一句座右銘,我覺得蠻有意思:

Plan for the worst, hope for the best.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5 則留言:

  1. 世界上的事物,不會因個人主觀意願而改變,但累積到一定數目的相同主觀看法,就會變成客觀.地球是圓的,所以對世上的事物都不需過份悲觀,當然,也不要過份樂觀,相信現在還沒有人能夠掌握所有的事情,意外是很常發生的. ^^

    回覆刪除
  2. 所以,中國有所謂「達觀」囉。

    回覆刪除
  3. 我一直覺得開心/唔開心只不過係一種心態, 開心/唔開心日子都係咁過, 最緊要無煩惱.

    回覆刪除
  4. 「煩惱」一定有。
    影響自己多少?就看你的心態啦。

    回覆刪除
  5. 既來之,則安之.

    回覆刪除